高中物理人教版 选修3-5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人教版 选修3-5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4-18 14:1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一、单项选择题
1.对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有(  )
A.实验器材有放射源、金箔、带有荧光屏的放大镜
B.金箔的厚度对实验无影响
C.如果不用金箔改用铝箔,就不会发生散射现象
D.实验装置放在空气中和真空中都可以
解析:选A 若金箔的厚度过大,α粒子穿过金箔时必然受较大的阻碍而影响实验效果,B错;若改用铝箔,铝核的质量仍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散射现象仍能发生,C错;若放置在空气中,空气中的尘埃对α粒子的运动会产生影响,故D错。只有A对。
2.卢瑟福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研究原子结构,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
解析:选D 卢瑟福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研究原子结构,即α粒子散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超过90°,有的几乎达到18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能正确反映该实验结果的是选项D。
3.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某一α粒子经过某一原子核附近时的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P、Q为轨迹上的点,虚线是过P、Q两点并与轨迹相切的直线,两虚线和轨迹将平面分为四个区域。不考虑其他原子核对该α粒子的作用,那么关于该原子核的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能在①区域
B.可能在②区域
C.可能在③区域
D.可能在④区域
解析:选A α粒子带正电,原子核也带正电,对靠近它的α粒子产生斥力,故原子核不会在④区域;若原子核在②、③区域,α粒子会向①区域偏 ;若原子核在①区域,可能会出现题图所示的轨迹,故应选A。
4.(福建高考)在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金箔中的原子核可以看作静止不动,下列各图画出的是其中两个α粒子经历金箔散射过程的径迹,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C α粒子与原子核均带正电荷,所以α粒子受到原子核的作用力为斥力,据此可排除选项A、D;α粒子不可能先受到吸引力,再受到排斥力,选项B错误,C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5.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α粒子最接近金原子核时,α粒子符合下列哪种情况(  )
A.动能最小
B.电势能最小
C.α粒子与金原子核组成的系统能量最小
D.所受金原子核的斥力最大
解析:选AD α粒子在接近金原子核的过程中,要克服库仑斥力做功,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两者相距最近时,动能最小,电势能最大,总能量守恒;根据库仑定律,距离最近时斥力最大。故A、D正确。
6.卢瑟福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解释是(  )
A.使α粒子产生偏转的力主要是原子中电子对α粒子的作用力
B.使α粒子产生偏转的力是库仑力
C.原子核很小,α粒子接近它的机会很小,所以绝大多数的α粒子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D.能产生大角度偏转的α粒子是穿过原子时离原子核近的α粒子
解析:选BCD 原子核带正电且很小,与α粒子之间存在库仑力,当α粒子靠近原子核时受库仑力作用而偏转。绝大多数的α粒子离原子核不太近,沿原来的方向前进,故B、C、D正确。
三、非选择题
7.1911年,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发生了________(选填“大”或“小”)角度散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若用动能为1 MeV的α粒子轰击金箔,α粒子的速度约为__________ m/s。(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均为1.67×10-27 kg,1 MeV=1×106 eV)
解析:设α粒子的速度为v,Ek=mv2,则v==
 m/s≈6.9×106 m/s。
答案:大 6.9×106
8.速度为107 m/s的α粒子从很远的地方飞来,与铝原子核发生对心碰撞,若α粒子的质量为4m0,铝核的质量为27m0,它们相距最近时,铝核获得的动能是原α粒子动能的多少?
解析:当两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近,由动量守恒,得
mαv0=(mα+m铝)v
解得v==v0,所以==。
答案:
9.1911年前后,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获得惊人的发现。试由此实验并根据下面所给的公式或数据估算金原子核的大小。
点电荷的电势φ=,k=9.0×109 N·m2/C2。金原子序数为79,α粒子的质量mα=6.64×10-27 kg,质子的质量mp=1.67×10-27 kg,α粒子的速度vα=1.60×107 m/s,电子电荷量e=1.60×10-19 C。
解析:设α粒子接近金原子核时最近的距离为R,则R可认为是金原子核的半径。
由动能定理得mαvα2=qαφ
又φ=,Q为金原子核电荷量,则R=
其中qα=2e,Q=79e,代入上式及已知数据可得
R=≈4×10-14 m
V=πR3≈2.68×10-40 m3。
答案:2.68×10-40 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