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过关检测(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我国进行第三次大熊猫普查时,首次使用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RS卫星红外遥感技术,详细调查了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种群、数量、栖息地周边情况等,红外遥感利用了红外线的( )
A.平行性好 B.相干性
C.反射性能好 D.波长大,易衍射
解析:选D 红外线的波长较长,衍射现象明显,易透过云雾、烟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红外遥感和红外高空摄影,故只有D选项正确。
2.一种电磁波入射到半径为1 m的孔上,可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这种波属于电磁波谱(如图)中的( )
A.可见光 B.γ射线
C.无线电波 D.紫外线
解析:选C 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大小跟光的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还要小。由题图可知,电磁波中的无线电波波长范围是104~10-3 m,红外线波长范围是10-3~10-7 m,可见光、紫外线、γ射线的波长更短,所以只有无线电波才符合条件,C正确。
3.高原上人的皮肤黝黑的原因是( )
A.与高原上人的生活习惯有关
B.与高原上的风力过大有关
C.与高原上紫外线辐射过强有关
D.由遗传本身决定
解析:选C 高原上紫外线辐射比较强,而紫外线对皮肤的生理作用会使人的皮肤变得黝黑。故选项C正确,A、B、D均错误。
4.一台简单收音机的收音过程至少要经过哪两个过程( )
A.调幅和检波 B.调制和检波
C.调谐和解调 D.调谐和调幅
解析:选C 调谐的过程是选出电台的过程,而解调的过程则是把声音信号从高频电流信号中“检”出的过程。C正确。
5.古代也采用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如利用火光传递信息的烽火台,利用声音传递信号的鼓等,关于声音与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和光都是机械波
B.声音和光都是电磁波
C.声音是机械波,光是电磁波
D.声音是电磁波,光是机械波
解析:选C 声音必须在介质中传播,是一种机械波,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是一种电磁波,C正确。
6.关于手机和BP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随身携带的手机内,只有无线电接收装置,没有无线电发射装置
B.随身携带的手机内,既有无线电接收装置,又有无线电发射装置
C.两个携带手机的人,必须通过固定的基地台转接,才能相互通话
D.无线电寻呼机(BP机)内只有无线电接收装置,没有无线电发射装置
解析:选A 手机内既有无线电接收装置又有无线电发射装置。由于手机发射功率小,因此必须通过固定的基地台转接,两个携带手机的人才能通话。BP机内只有接收装置,而无发射装置。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7.关于电磁波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在本质上完全相同
B.电磁波的波长若差异太大则会出现本质不同的现象
C.电磁波谱的频带很宽
D.电磁波的波长很短,所以电磁波谱的频带很窄
解析:选AC 电磁波谱中的电磁波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只是波长或频率不同而已,其中波长最长的波跟波长最短的波之间的频率相差近1020倍,所以电磁波谱的频带很宽,故A、C正确。
8.下列关于无线电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无线电波是波长从几十千米到几毫米的电磁波
B.无线电波在任何介质中传播速度均为3.0×108 m/s
C.无线电波不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D.无线电波由真空进入介质传播时,波长变短
解析:选AD 波长大于1毫米(频率低于300 GHz)的电磁波叫无线电波,故选项A正确;无线电波在真空中的速度才是3.0×108 m/s;无线电波具备波的共性,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从真空进入介质中时频率不变,速度变小,波长变短,故选项B、C均错误,选项D正确。
9.下列关于无线电广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射无线电广播信号必须采用调频方式
B.发射无线电广播信号必须进行调制
C.接收无线电广播信号必须进行调谐
D.接收到无线电广播信号必须进行解调才能由扬声器播放
解析:选BCD 发射无线电广播信号必须经过调制,可以采用调频,也可以采用调幅方式,所以选项A错误,B正确;接收无线电广播信号必须经过调谐,即选台,选项C正确;由于无线电波中有高频信号,所以要经过解调将低频信号检出来,才能由扬声器播放,选项D正确。
10.关于调制器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制器的作用是把低频信号加载到高频信号上去
B.调制器的作用可以是把低频信号的信息加载到高频信号的振幅上去
C.调制器的作用可以是把低频信号的信息加载到高频信号的频率上去
D.调制器的作用是将低频信号变成高频信号,再放大后直接发射出去
解析:选ABC 调制器的作用是把低频信号加载到高频振荡信号上去,如果高频信号的振幅随低频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则是调幅;如果高频信号的频率随低频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则是调频。由于低频信号不利于直接从天线发射,所以需要将低频信号加载到高频信号上去,选项A、B、C正确,D错误。
11.要提高LC振荡电路辐射电磁波的本领,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
B.使电容器两极板的正对面积足够大
C.尽可能使电场和磁场分散开
D.增大回路中的电容和电感
解析:选AC 要提高LC振荡电路辐射电磁波的本领,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提高振荡频率,二是使电场和磁场尽可能地分散开,所以选项C正确;由f=可知,当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时,C变小,f增大,选项A正确;使电容器两极板的正对面积变大,C变大,f变小,选项B错误;增大回路中的L、C,f变小,选项D错误。
12.下列关于雷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
B.电磁波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的这个特性工作的
C.雷达要确定较远物体的位置,使用的是长波段的无线电波
D.雷达每次发射无线电波的时间约为10-6 s
解析:选ABD 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电磁波遇到障碍物要反射,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的这个特性工作的;波长短的电磁波,传播的直线性好,有利于用电磁波定位,因此雷达用的是微波;雷达每次发射无线电波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 μs,A、B、D正确,C错误。
13.如图所示为调幅振荡电流图象,此电流存在于电磁波发射和接收中的哪些阶段( )
A.经调制后
B.经调谐后
C.经检波后
D.耳机中
解析:选AB 为了把信号传递出去,需要将信号“加”到高频振荡电流上,这就是调制;而图象表示将信号加上后使高频振荡电流的振幅随信号变化,这叫调幅,是调制的一种方法;在接收电路中,经过调谐,回路中将出现调幅振荡电流,经检波后,低频信号从高频电流中还原出来,而在耳机中只有低频信号电流,综上分析,A、B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
14.(8分)如图所示,一正离子在垂直于匀强磁场的固定光滑轨道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当磁场均匀增大时,离子运动的周期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当磁场均匀增大时,在光滑轨道处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场,正离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速度增加,由T=知,运动的周期将变小。
答案:变小
15. (10分)“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您不要在飞机上使用手机和手提电脑”这句警示语是乘坐过飞机的游客都听到过的。有些空难事故就是由于某位乘客在飞行的飞机上使用手机造成的。某机场飞机降落时,机上有四位旅客同时使用了手机,使飞机降落偏离了8度,险些造成事故。请问为什么在飞机上不能使用手机和手提电脑呢(包括游戏机)?
解析:由于手机或手提电脑在使用无线上网时要发射电磁波,对飞机产生电磁干扰,而飞机上的导航系统是非常复杂的,抗干扰能力不是很强。因此为了飞行安全,飞机上的旅客不能使用手机或手提电脑。
答案:见解析
16.(14分)如图所示为某雷达的荧光屏,屏上标尺的最小刻度对应的时间为2×10-4 s,雷达天线朝东方时,屏上的波形如图甲;雷达天线朝西方时,屏上的波形如图乙,问:雷达在何方发现了目标?目标与雷达相距多远?
解析:雷达向东方发射电磁波时,没有反射回来的信号,向西方发射时,有反射回来的信号,所以目标在西方。
目标到雷达的距离
d== m=300 km。
答案:西方 300 km
×××微波炉
MG-5021 MW
额定电压:220 V,50 Hz
额定功率:1 100 W
输出功率:700 W
内腔容积:20 L
振荡频率:2 450 MHz17.(16分)微波炉的工作应用了一种电磁波——微波(微波的频率为2.45×106 Hz)。食物中的水分子在微波的作用下加剧了热运动,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食物增加的能量是微波给它的。表中是某微波炉的部分技术参数,问:
(1)该微波炉内磁控管产生的微波波长是多少?
(2)该微波炉在使用微波挡工作时的额定电流是多少?
(3)如果做一道菜,使用微波挡需要正常工作30 min,则做这道菜需消耗的电能为多少?
解析:(1)波长λ== m≈0.12 m。
(2)额定电流I== A=5 A。
(3)消耗的电能
ΔE=W=Pt=1 100×1 800 J=1.98×106 J。
答案:(1)0.12 m (2)5 A
(3)1.98×106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