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透镜和视觉(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及眼球) 综合提高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6 透镜和视觉(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及眼球) 综合提高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4-18 21:48:57

文档简介


2019浙教版七年级下—2.7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及眼球-综合提高
知识点详解
一、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工作原理:当u>2f,f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缩小实像.
成像特点: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同一台照相机,所拍摄的物体离镜头越远,所成的像越小,暗箱应调节得越短;反之,所成的像越大,暗箱应调节得越长。
思考:若此时小陈同学能拍摄清晰近处的荷花,要如何操作才能拍摄清晰远处的亭台?请列举多种方法。


投影仪(工作原理:当f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与物在凸透镜的异侧)


投影时,投影片的图案通过投影仪的凸透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再通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向上射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成像特点:投影仪成的像与投影片图像相比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离投影片越近,所成的像越大,屏幕离镜头就越远;反之,所成的像越小,屏幕离镜头就越近。投影仪使用时要先将投影片倒放,然后调节凸透镜和投影片的距离,就可以在屏幕上得到正立、清晰的像了。

3.放大镜(工作原理:当uu,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在凸透镜的同侧)
通过放大镜观察(人眼与物在凸透镜的异侧)到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放大镜距离物体越近,得到的像就越小;反之,越大。
    
4.注意点:
①在照相机与投影仪的应用中,胶片与屏幕相当于光屏,起到的呈像的作用。即使撤去光屏,在该处仍能成像,若人眼在该处仍能看到倒立的实像。
②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在不改变物和像位置的前提下,只移动凸透镜,就能重新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由于此时u与v的大小互换,像放大或缩小的性质也会互换。
③凸透镜若污损了一部分,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像会变暗。
④显微镜与望远镜,二者均由块凸透镜组成,物镜成实像,目镜成虚像。区别在于,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镜头;而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由于不论显微镜还是望远镜,物镜成的像均在目镜的一倍焦距内,故目镜均相当于放大镜。最终我们看到的均为倒立的虚像。


⑤若在光具座上,沿着/垂直光具座移动蜡烛,沿着/垂直光具座移动光屏,像的变化问题。

二、眼
1.眼球:
(1)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量。从物体射进眼里的光线,经过这个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刺激分布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于是我们看见了物体.
(2)当睫状肌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肌收缩时,晶状体比较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就可看清近处的物体。
(3)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和最近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做眼睛的远点和近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在大约10cm处。正常情况下,眼睛观察近处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在大约25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4)盲点:视网膜上无感光细胞的部位称为盲点。由于人眼的视神经是在视网膜上面汇集到一个点才穿过视网膜连进大脑,如果一个物体的影像刚好落在这个点上就会看不到,这个地方就是盲点。














2.近视眼成因及其矫正: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变得太厚,折射光的能力太强),致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即成像在视网膜前,到视网膜时则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故人眼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图乙)。矫正近视眼,可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图丙),使入射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再射入眼睛,会聚点就能移到视网膜上。度数深的眼镜镜面弯曲得较多且边缘和中间的厚度差越大,度数浅的眼镜镜片相对较平且边缘和中间的厚度差较小。
3.远视眼成因及其矫正: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小(变得太薄,折射光的能力太弱),致使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即成像在视网膜后,到视网膜时则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故人眼看不清楚近处的物体(图乙)。矫正远视眼,可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远视眼镜(图丙),使入射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后再射入眼睛,会聚点就能移到视网膜上。
4.模拟近视/远视的题型分析:

夯实基础
凸透镜成像规律巩固
①用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倒立缩小的像,量得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12cm,则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8cm B.4cm   C.15cm     D.6cm
A
②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蜡烛距透镜15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当蜡烛距透镜40cm时,在光屏上成 像,当蜡烛距透镜6cm时,光屏上 .
倒立、缩小的实 不能成像
③如图所示,点光源S正对圆孔,相距为a,透过圆孔的光在后面的大屏上得到一个圆斑.若在孔上嵌上一凸透镜,则光屏上立刻出现一个清晰的亮点,则该透镜的焦距、圆孔与光屏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
A. B. C. D.
B
④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6cm时,成正立的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9cm时,成倒立的像.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物距透镜5cm时,成放大实像 B.物距透镜11cm时,成放大实像
C.物距透镜12cm时,成缩小实像 D.物距透镜18cm时,成等大实像
B
⑤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由点A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刚好经过点B.试用作图法确定凸透镜以及凸透镜焦点的位置.



⑥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聪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他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当光屏一动到如图所示刻度线处时,在光屏上恰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如果将蜡烛从图中位置移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向左移动2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B.蜡烛向右移动10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C.蜡烛向右移动2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D.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光屏应移动到70cm刻度线处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C
⑦小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小金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光屏上像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并推算出焦距为________厘米。
(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金换了个凸透镜继续实验,并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但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屏上成像(光具座足够长),请你帮助小金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倒立、等大、实像 ;20
(2)因为换的凸透镜焦距大于或等于40厘米,所以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得不到实像

照相机
①用镜头焦距为50cm的照相机拍摄人像时,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该(  )
A.等于50cm B.在50cm到100cm之间 C.等于100cm D.大于100cm
D
②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
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近视镜
B
③为了规范交通行为,南宁市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B.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C.凹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D.凹透镜,成缩小的虚像
B
④小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使用的透镜焦距为10cm,它们把蜡烛和凸透镜分别放在如图所示位置,然后调节光屏至合适的位置,则显示一个倒立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像的位置在60cm刻度处的 _____侧(填“左”或“右”),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_.

缩小 左 照相机
⑤小文让凸透镜正对太阳,拿一张白纸在凸透镜的下方来回移动,直到白纸上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为,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如果用这样的凸透镜做照相机的镜头,物体离镜头的距离至少应大于.小文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图中透镜左侧的各点,发现放在__________点时透镜右侧光屏上得到的像最大.如果向左移动凸透镜至点,放在点的蜡烛成_________(正立、倒立)、放大的像.

20 40  正立

照相机的应用1-变化问题
①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 )
变小 B.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A
②小翔周末与兴趣小组一起去参加活动,在用手机给同学们拍合影时,发现同学们已经占满手机取景显示画面,但左边的小明没有在画面中完整出现,为了让他也完全拍进照片,应该怎样调整( )
手机远离同学 B.手机靠近同学 C.手机适当向左移 D.手机适当向右移
A
③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处向处移动的过程中(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A
④摄影师给某站立不动的人拍摄了一张正规的半身像后,又用同一照相机给该人再拍一张正规的全身像,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摄影师向前移,并将镜头向外推 B.摄影师向前移,并将镜头向内缩
C.摄影师向后退,并将镜头向外移 D.摄影师向后退,并将镜头向内缩
D
⑤某校学生毕业时摄影留念,全班合影后,用同一照相机改拍个人校园纪念册,应该( )
A.把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同时缩短暗箱的长度 B.把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同时增大暗箱的长度
C.把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同时缩短暗箱的长度 D.把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同时增大暗箱的长度
B
⑥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选填“靠近”或“远离”) 摄像头.

照相机 远离

照相机的应用2
①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  )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B
②物体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如果把屏拿开,则像还存在,但眼睛看不到
B.若如果把屏拿开,则像还存在,眼睛从各个方向看得到
C.若如果把屏拿开,则像不存在
D.若物体远离透镜时,屏要靠近透镜才能观察到清晰的像
D
③如果不慎在照相机的镜头上沾上了一个小墨点,则照出的相片上(  )
A.有一个放大的墨点像 B.有一个缩小的墨点像 C.一片漆黑 D.没有墨点的像
D

投影仪
①放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它的形状与图中的A相似,则幻灯机上的旗应该是图中的( )

B
②小明用若干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R”的发光物体,与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图甲),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为止.此时发光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乙中的( )

A B.B C.C D.D
A
③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
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
B.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小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
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D
④如图示为教学投影仪,在这里平面镜的作用是 ,透镜的作用是 ,把投影片放在教学用的投影仪上,如果要使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应使投影仪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并把透镜向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在屏幕上成倒立的放大的像,远离,下

放大镜
①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露珠看树叶,叶脉会变大,而且更清晰,这是因为露珠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种情形下,叶脉应位于“放大镜”的( )
焦距以内 B.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二倍焦距处 D.二倍焦距以外
A
②通过放大镜看书上的字,如果放大镜向书渐渐靠近,那么我们看到的字符( )
越来越小 B.越来越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A

③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 像位于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B. 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 像位于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C. 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 像位于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D. 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 像位于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D
④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cm、8cm、10cm和12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  )
A.焦距为4cm的凸透镜 B.焦距为8cm的凸透镜
C.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D.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
D
⑤如图所示,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不正确的是(  )
A.可能是酒和凸透镜对光产生折射,出现放大的像
B.空杯时,“七仙女”的图片可能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小,使原来在焦点上的图片移在一倍焦距以外,成放大的像
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原来在焦点上的图片移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像
C

眼、近视与远视
①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射出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C
②图中人手持的是一枚(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B.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D.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D
③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B
④如图所示,表示近视眼矫正的是(  )
ABC D
D
⑤(多选)某人戴的眼镜如图所示,则( )
A.此人的眼睛一定是近视跟
B.此人的眼睛一定是远视眼
C.照相机镜头与该眼镜属同种类型的透镜
D.幻灯机镜头与该眼镜属同种类型的透镜
BCD
⑥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C
⑦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 (填“放大”、“等大”或 “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 (填“注水”或”抽水”)。




缩小; 抽水

巩固提高
1、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⑤幻灯机成像中(  )
A.成实像的是①②③ B.成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 D.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④
C
2、下图甲所示的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乙中的(  )

B
3、四位同学在测量自己的体温后,分别沿图中的A、B、C、D方向观察读数,哪个方向观察易于读数(  )
A.A方向 B.B方向 C.C方向 D.D方向
A
4、(多选)如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 B.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C.要使底板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前伸就可以
D.要在底板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2倍焦距
AC
5、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风景区中“天地桥”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小明应离桥远一些,再拍摄
D.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
6、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到长沙世界之窗春游,小明同学用照相机为另一同学拍全身照时,不小心让一滴泥水溅在了照相机镜头的上半部分,则他所拍出的照片(  )
不能看到人的头部 B.不能看到人的脚
C.不能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 D.可以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但像会变暗一些
D
7、图中线表示某一凸透镜的主轴,但未标出透镜位置.一物体放在a、b两点间,某观察者观察到放大正立的像.当物体从a移向b时,发现正立的像逐渐增大。下列关于凸透镜L的位置及焦点F的位置,正确的是( )
A.L位于b、N间,其左焦点F位于a、b间
B.L位于b、N间,其左焦点F位于M、a间
C.L位于M、a间,其右焦点F位于a、b间
D.L位于M、a间,其右焦点F位于b、N间
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一定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当物体从a移向b时,发现正立放大的虚像逐渐增大,此时物体一定远离凸透镜,并且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凸透镜L在M、a间,其右焦点F位于b、N间.故选D.
8、如图所示,是对同一个物体拍摄的两张清晰程度相同的照片底片,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焦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拍摄a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
B.拍摄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
C.拍摄a与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一样大
D.无法判断
B
9、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B
10、某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蜡烛点燃后放在距凸透镜15cm的地方,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烛焰的像,当他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7cm处后(   )
A.移动光屏,仍然可以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看不到烛焰的像
D.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C
11、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眼睛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则( )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C.所成的像可能是正立的 D.所成的像可能是虚像
A
12、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应该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D
13、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若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则正确的说法是(  )
A.该眼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B.该眼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C.该眼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D.该眼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D


14、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C
15、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某同学发现凸透镜的焦距未知,于是取来平行光源,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取下平行光源,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20cm处,这时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立、缩小的实像。
(
0
c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3)然后,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45cm处,应该在 (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




(1)10 (2)右(3)倒(4)光屏

16、小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英将蜡烛移至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放大实像。小华将蜡烛移至10cm刻度线处时,她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烛焰的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实像。小华将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时,烛焰的像是放大、 的 像。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c m
)



缩小;正立;虚像
(
0
1
0
2
0
3
0
4
0
5
0
6
0
7
0
8
0
9
0
10
0
cm
)17、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蜡烛已被点燃,凸透镜的焦距 是10cm。在做实验之前,你觉得光具座上的蜡烛应再调 一些(选填“高”或“低”)。小刚同学将实验装置调整好后。将蜡烛放在20cm的刻度线处,凸透镜放在50cm的刻度线处,通过移动光屏,可得到清晰缩小、倒立的实像。这种成像的原理可应用于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高 ; 照相机
18、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柯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寻找蜡烛的像, 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1)第4次实验中,小柯移动光屏只观察到模糊的圆形光斑。若要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正确的操作是 。
(2)小柯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若第1次实验模拟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况,则换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 的成像情况。
序号 蜡烛到透镜的距离(cm) 像的特点
1 20.0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16.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2.0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0 ?







(1)取下光屏,透过透镜观察蜡烛所成的像(2)近视眼或近视














(
1
)

2019浙教版七年级下—2.7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及眼球-综合提高
知识点详解
一、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工作原理:当u>2f,f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缩小实像.
成像特点: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同一台照相机,所拍摄的物体离镜头越远,所成的像越小,暗箱应调节得越短;反之,所成的像越大,暗箱应调节得越长。
思考:若此时小陈同学能拍摄清晰近处的荷花,要如何操作才能拍摄清晰远处的亭台?请列举多种方法。


投影仪(工作原理:当f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与物在凸透镜的异侧)


投影时,投影片的图案通过投影仪的凸透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再通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向上射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成像特点:投影仪成的像与投影片图像相比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离投影片越近,所成的像越大,屏幕离镜头就越远;反之,所成的像越小,屏幕离镜头就越近。投影仪使用时要先将投影片倒放,然后调节凸透镜和投影片的距离,就可以在屏幕上得到正立、清晰的像了。

3.放大镜(工作原理:当uu,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在凸透镜的同侧)
通过放大镜观察(人眼与物在凸透镜的异侧)到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放大镜距离物体越近,得到的像就越小;反之,越大。
    
4.注意点:
①在照相机与投影仪的应用中,胶片与屏幕相当于光屏,起到的呈像的作用。即使撤去光屏,在该处仍能成像,若人眼在该处仍能看到倒立的实像。
②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在不改变物和像位置的前提下,只移动凸透镜,就能重新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由于此时u与v的大小互换,像放大或缩小的性质也会互换。
③凸透镜若污损了一部分,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像会变暗。
④显微镜与望远镜:



⑤若在光具座上,沿着/垂直光具座移动蜡烛,沿着/垂直光具座移动光屏,像的变化问题。


二、眼
1.眼球:
(1)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量。从物体射进眼里的光线,经过这个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刺激分布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于是我们看见了物体.
(2)当睫状肌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肌收缩时,晶状体比较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就可看清近处的物体。
(3)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和最近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做眼睛的远点和近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在大约10cm处。正常情况下,眼睛观察近处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在大约25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4)盲点:视网膜上无感光细胞的部位称为盲点。由于人眼的视神经是在视网膜上面汇集到一个点才穿过视网膜连进大脑,如果一个物体的影像刚好落在这个点上就会看不到,这个地方就是盲点。














2.近视眼成因及其矫正: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变得太厚,折射光的能力太强),致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即成像在视网膜前,到视网膜时则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故人眼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图乙)。矫正近视眼,可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图丙),使入射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再射入眼睛,会聚点就能移到视网膜上。度数深的眼镜镜面弯曲得较多且边缘和中间的厚度差越大,度数浅的眼镜镜片相对较平且边缘和中间的厚度差较小。
3.远视眼成因及其矫正: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小(变得太薄,折射光的能力太弱),致使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即成像在视网膜后,到视网膜时则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故人眼看不清楚近处的物体(图乙)。矫正远视眼,可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远视眼镜(图丙),使入射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后再射入眼睛,会聚点就能移到视网膜上。
4.模拟近视/远视的题型分析:

夯实基础
凸透镜成像规律巩固
①用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倒立缩小的像,量得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12cm,则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8cm B.4cm   C.15cm     D.6cm

②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蜡烛距透镜15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当蜡烛距透镜40cm时,在光屏上成 像,当蜡烛距透镜6cm时,光屏上 .

③如图所示,点光源S正对圆孔,相距为a,透过圆孔的光在后面的大屏上得到一个圆斑.若在孔上嵌上一凸透镜,则光屏上立刻出现一个清晰的亮点,则该透镜的焦距、圆孔与光屏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
A. B. C. D.
④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6cm时,成正立的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9cm时,成倒立的像.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物距透镜5cm时,成放大实像 B.物距透镜11cm时,成放大实像
C.物距透镜12cm时,成缩小实像 D.物距透镜18cm时,成等大实像

⑤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由点A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刚好经过点B.试用作图法确定凸透镜以及凸透镜焦点的位置.



⑥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聪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他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当光屏一动到如图所示刻度线处时,在光屏上恰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如果将蜡烛从图中位置移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向左移动2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B.蜡烛向右移动10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C.蜡烛向右移动2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D.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光屏应移动到70cm刻度线处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⑦小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小金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光屏上像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并推算出焦距为________厘米。
(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金换了个凸透镜继续实验,并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但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屏上成像(光具座足够长),请你帮助小金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相机
①用镜头焦距为50cm的照相机拍摄人像时,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该(  )
A.等于50cm B.在50cm到100cm之间 C.等于100cm D.大于100cm

②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
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近视镜

③为了规范交通行为,南宁市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B.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C.凹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D.凹透镜,成缩小的虚像

④小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使用的透镜焦距为10cm,它们把蜡烛和凸透镜分别放在如图所示位置,然后调节光屏至合适的位置,则显示一个倒立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像的位置在60cm刻度处的 _____侧(填“左”或“右”),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_.


⑤小文让凸透镜正对太阳,拿一张白纸在凸透镜的下方来回移动,直到白纸上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为,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如果用这样的凸透镜做照相机的镜头,物体离镜头的距离至少应大于.小文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图中透镜左侧的各点,发现放在__________点时透镜右侧光屏上得到的像最大.如果向左移动凸透镜至点,放在点的蜡烛成_________(正立、倒立)、放大的像.


照相机的应用1-变化问题
①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 )
变小 B.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②小翔周末与兴趣小组一起去参加活动,在用手机给同学们拍合影时,发现同学们已经占满手机取景显示画面,但左边的小明没有在画面中完整出现,为了让他也完全拍进照片,应该怎样调整( )
手机远离同学 B.手机靠近同学 C.手机适当向左移 D.手机适当向右移

③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处向处移动的过程中(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④摄影师给某站立不动的人拍摄了一张正规的半身像后,又用同一照相机给该人再拍一张正规的全身像,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摄影师向前移,并将镜头向外推 B.摄影师向前移,并将镜头向内缩
C.摄影师向后退,并将镜头向外移 D.摄影师向后退,并将镜头向内缩

⑤某校学生毕业时摄影留念,全班合影后,用同一照相机改拍个人校园纪念册,应该( )
A.把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同时缩短暗箱的长度 B.把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同时增大暗箱的长度
C.把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同时缩短暗箱的长度 D.把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同时增大暗箱的长度

⑥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选填“靠近”或“远离”) 摄像头.




照相机的应用2
①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  )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②物体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如果把屏拿开,则像还存在,但眼睛看不到
B.若如果把屏拿开,则像还存在,眼睛从各个方向看得到
C.若如果把屏拿开,则像不存在
D.若物体远离透镜时,屏要靠近透镜才能观察到清晰的像

③如果不慎在照相机的镜头上沾上了一个小墨点,则照出的相片上(  )
A.有一个放大的墨点像 B.有一个缩小的墨点像 C.一片漆黑 D.没有墨点的像

投影仪
①放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它的形状与图中的A相似,则幻灯机上的旗应该是图中的( )


②小明用若干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R”的发光物体,与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图甲),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为止.此时发光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乙中的( )

A B.B C.C D.D

③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
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
B.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小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
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④如图示为教学投影仪,在这里平面镜的作用是 ,透镜的作用是 ,把投影片放在教学用的投影仪上,如果要使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应使投影仪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并把透镜向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放大镜
①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露珠看树叶,叶脉会变大,而且更清晰,这是因为露珠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种情形下,叶脉应位于“放大镜”的( )
焦距以内 B.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二倍焦距处 D.二倍焦距以外

②通过放大镜看书上的字,如果放大镜向书渐渐靠近,那么我们看到的字符( )
越来越小 B.越来越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③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 像位于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B. 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 像位于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C. 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 像位于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D. 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 像位于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④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cm、8cm、10cm和12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  )
A.焦距为4cm的凸透镜 B.焦距为8cm的凸透镜
C.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D.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

⑤如图所示,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不正确的是(  )
A.可能是酒和凸透镜对光产生折射,出现放大的像
B.空杯时,“七仙女”的图片可能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小,使原来在焦点上的图片移在一倍焦距以外,成放大的像
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原来在焦点上的图片移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像

眼、近视与远视
①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射出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图中人手持的是一枚(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B.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D.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③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④如图所示,表示近视眼矫正的是(  )
ABC D

⑤(多选)某人戴的眼镜如图所示,则( )
A.此人的眼睛一定是近视跟
B.此人的眼睛一定是远视眼
C.照相机镜头与该眼镜属同种类型的透镜
D.幻灯机镜头与该眼镜属同种类型的透镜

⑥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⑦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 (填“放大”、“等大”或 “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 (填“注水”或”抽水”)。




巩固提高
1、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⑤幻灯机成像中(  )
A.成实像的是①②③ B.成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 D.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④

2、下图甲所示的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乙中的(  )

3、四位同学在测量自己的体温后,分别沿图中的A、B、C、D方向观察读数,哪个方向观察易于读数(  )
A.A方向 B.B方向 C.C方向 D.D方向

4、(多选)如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 B.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C.要使底板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前伸就可以
D.要在底板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2倍焦距

5、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风景区中“天地桥”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小明应离桥远一些,再拍摄
D.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6、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到长沙世界之窗春游,小明同学用照相机为另一同学拍全身照时,不小心让一滴泥水溅在了照相机镜头的上半部分,则他所拍出的照片(  )
不能看到人的头部 B.不能看到人的脚
C.不能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 D.可以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但像会变暗一些

7、图中线表示某一凸透镜的主轴,但未标出透镜位置.一物体放在a、b两点间,某观察者观察到放大正立的像.当物体从a移向b时,发现正立的像逐渐增大。下列关于凸透镜L的位置及焦点F的位置,正确的是( )
A.L位于b、N间,其左焦点F位于a、b间
B.L位于b、N间,其左焦点F位于M、a间
C.L位于M、a间,其右焦点F位于a、b间
D.L位于M、a间,其右焦点F位于b、N间

8、如图所示,是对同一个物体拍摄的两张清晰程度相同的照片底片,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焦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拍摄a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
B.拍摄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
C.拍摄a与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一样大
D.无法判断

9、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10、某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蜡烛点燃后放在距凸透镜15cm的地方,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烛焰的像,当他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7cm处后(   )
A.移动光屏,仍然可以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看不到烛焰的像
D.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11、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眼睛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则( )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C.所成的像可能是正立的 D.所成的像可能是虚像

12、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应该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13、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若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则正确的说法是(  )
A.该眼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B.该眼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C.该眼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D.该眼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14、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15、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某同学发现凸透镜的焦距未知,于是取来平行光源,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取下平行光源,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20cm处,这时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立、缩小的实像。
(
0
c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3)然后,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45cm处,应该在 (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



16、小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英将蜡烛移至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放大实像。小华将蜡烛移至10cm刻度线处时,她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烛焰的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实像。小华将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时,烛焰的像是放大、 的 像。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c m
)



(
0
1
0
2
0
3
0
4
0
5
0
6
0
7
0
8
0
9
0
10
0
cm
)17、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蜡烛已被点燃,凸透镜的焦距 是10cm。在做实验之前,你觉得光具座上的蜡烛应再调 一些(选填“高”或“低”)。小刚同学将实验装置调整好后。将蜡烛放在20cm的刻度线处,凸透镜放在50cm的刻度线处,通过移动光屏,可得到清晰缩小、倒立的实像。这种成像的原理可应用于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18、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柯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寻找蜡烛的像, 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1)第4次实验中,小柯移动光屏只观察到模糊的圆形光斑。若要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正确的操作是 。
(2)小柯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若第1次实验模拟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况,则换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 的成像情况。
序号 蜡烛到透镜的距离(cm) 像的特点
1 20.0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16.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2.0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0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