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菱湖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菱湖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2-01 18: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菱湖中学2010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历史传统的不同 B.生产方式的不同
C.生活习俗的不同 D.宗教信仰的不同
2、某次考古活动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刻文:“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判断得出的历史信息不符合史实的是
A.“乱世”与“分土建邦”有着直接的内在因果关系
B. 秦始皇兼并天下,建立起统一的封建王朝
C.“家天下”结束了乱世,彻底消除了由分土建邦带来的割据战乱
D. 这块刻石最早也要出现在秦代
3、唐代中央政府采用三省六部制,三省参与决策的制定,权力各有所属又相互制约,六部则均为行政机构。这说明唐代
①具有现代政治分权制衡的本质 ②初具家国分离的现代政治特点
③君主的权力通过该机制来实现 ④中央权力削弱不利于控制地方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下列何时何地的商人
A.东汉的洛阳 B.唐末的长安   C.北宋的开封   D.明初的南京
5、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A B C D
6、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孙中山说:“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这主要表明此时他领导的国民党
A.以反袁世凯复辟帝制为己任 B、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C.是一个广泛的民主革命联盟 D、提出了“节制资本”革命主张
8、下图四条曲线反映了近代中国四种经济力量的发展趋势,其中最能体现时代进步潮流的经济形态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写下了一张征婚启事,贴在书房的墙壁上。他的择偶条件为:(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该征婚启事反映的历史信息有①婚姻自主的要求②女子教育的开始普及③删繁就简的婚俗④封建思想的痕迹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被用作电视剧《大刀》的主题曲,该剧以艺术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军队从1933年的长城抗战到1937年的卢沟桥抵抗,这支军队应属于
A.国民革命军 B.八路军 C.中国工农红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11、 右图是1938年江苏画家刘元创作的漫画,同年发表在《抗日漫画》第十期上。此画表达的宗旨是
A.反映敌强我弱的抗战形势
B.反映我强敌弱的抗战形势
C.反映中共对日采取的游击战术
D.反映日寇已陷入中国全民抗战的汪洋大海中
12、有人形象的说北京既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终点。下列关于起点和终点的历史片段的描述组合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开国大典 B.新文化运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五四运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五四运动——开国大典
1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这离不开正确的外交思想的指导。下列外交活动与外交方针政策不成对应关系的是
A.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一边倒”方针
B.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的政策
C.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结盟”政策
D.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取得重大成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4、到2006年底,有1478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之一是
A.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C. 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D.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15、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
[来源:21世纪教育网.Com]
图一 图二
A.运用“一国两制”构想推进祖国统一
B.顺应工作重心的转移调整两岸关系
C.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就
D.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外交关系
16、下列是《国家统计年鉴》1983年公布的中国1958年到1960年的人口统计数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1958年 65994万人 34.03‰ 10.80‰ 23.23‰
1959年 67207万人 29.22‰ 11.98‰ 17.24‰
1960年 66207万人 20.86‰ 14.59‰ -4.57‰
A.控制人口数量减少,提高人口质量 B.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C.自然灾害造成人口急剧减少 D.“左倾”错误造成民生灾难
17、分析下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间贸易的发展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伯里克利曾承诺:“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即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下列规定最能证实这一承诺的是
A.各级官职均向公民开放而且以抽签方式产生
B.运用“陶片放逐法”给予部落贵族势力以打击
C.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D.每个雅典人都有权在“公民大会”上参与表决
19、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法”与罗马西塞罗的自然法中的“法”的最大区别是
A、提出的背景方面 B、体现的法理精神方面
C、维护统治方面 D、产生的影响方面
20、美国建立的民主制度突破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小国寡民的局限,其最基本的制度保证是
A.共和制 B.代议制 C.邦联制 D.三权分立制
21、普列汉诺夫说《四月提纲》是梦话,又说“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够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他的意思是
A.社会主义理论不符合俄国国情
B.俄国当时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C.反对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D.俄国应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包括 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②圈地运动的开展③机器工厂的出现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1971年美国宣布美元贬值,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各国纷纷放弃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一些国家出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欧洲各国一些人甚至一度拒收美元。这些现象反映
A.经济多极化趋势出现 B.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C.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D.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
24、从历史发展进程看.与欧洲共同体和欧盟的关系最相似的是
A.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 B.东盟和欧盟
C.上海合作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世界贸易组织
25、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道:“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D.全球化无异于西方化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其中26题为15分、32题为14分、33题为15分,共40分)
26、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政治、文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 李白《估乐客》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夜闻。
——唐 王建《十五夜望月》
材料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旁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锺,船中养犬长食肉。
——唐 张籍《野老歌》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问富裕。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商业发展的情况(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诗所记录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3分)
(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了“短暂的春天”。试归纳其在上述两个阶段发展的共同原因。材料四图2和图3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哪二次重大运动?材料三、四之间有何内在联系?(6分)
(4)概括材料五中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对当时的主要影响。(4分)
27、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六十华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破坏一个旧世界”的含义指什么?毛泽东在这方面有什么独特贡献?(3分)
材料二 客观的回顾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可以明确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脉络:
一是革命立国时代。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
二是改革建国时代。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经过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确立并实现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体制的时代;
三是和谐富国时代。这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共产党人,励精图治,承先启后,以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主旋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契机,开启的中国走向全面富裕的时代。
—— 摘自《学习时报》
(2)1953—1957年是新中国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属于材料中的哪个时代?(1分)结合下列表格列举史实论证材料所归纳的该阶段的时代特征。(6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Com]
序号 方面 举例
1 政治制度
2 经济建设
3 外交思想
材料三 1979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陈东升《大国崛起的中国模式》
(3)试例举1979年以来中国发展所占的“天时”因素。(3分)
28、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到1833年,英国开采的每一块煤,在运往市场途中总有一部分路程要依靠火车。到1836年,已有总长超过724千米的铁路将英国各主要工业地区连成一体。火车和铁路已经真正成为正处于工业革命中的英国的一条“经济动脉”。
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1)据材料一概括铁路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二 美国人乔治开着汽车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拍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飞往上海,将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请原谅!
您的儿子:乔治 1918年12月23日
(2)材料二中涉及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哪些新技术成果?(至少写出3项)(3分)
材料三 以下是乔治到达上海之后看到的部分现象
领域 现象
服饰 长袍马褂、中山装、旗袍、西装
餐饮 中餐馆、西菜馆、西式茶室
住宅 庭院式平房、里弄住宅、花园洋房
(3)分析上述现象呈现出的特征及主要原因。(3分)
29、纵观历史,殖民扩张和市场统一如影随形,科技进步与生态灾难总是并行共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殖民地时期研究香港历史一般得不到港英当局的支持,······英国殖民者向来认为,香港的历史就是一部成功的殖民史,是英国的占领给它带来了自由和繁荣,就好像以往西方中心论者们提到的美洲发现一样。在世界史的范围,殖民者们从来就认为是他们将文明和进步带给了被殖民者。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港英当局为什么不支持香港历史的研究?(2分)你怎么理解“殖民主义者······他们将文明和进步带给了被殖民者?(3分)
材料二 我们发觉自己处在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个世界里,前所未有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的城市的人行道上相互推挤,人们不自在的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视和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文明时代的基本特征。(4分)
材料三 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第二届“绿色中国”论坛发言
(3)“新的文明转型”指由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应对这场“新的文明转型”?(3分)
菱湖中学2010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答卷
26、(15分)
(1)
(2)
(3)
(4)
27、(13分)
(1)
(2)
序号 方面 举例
1 政治制度
2 经济建设
3 外交思想
(3)
28、(10分)
(1)
(2)
(3)
29、(12分)
(1)
(2)
(3)
答案
1—5 B、C、B、D、C 6—10D、C、C、A、A 11—15D、D、C、D、B
16—20D、B、C、B、B 21—25B、A、C、A、B
28、
(1)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冲击了当时的社会关系。(4分)
(2)汽车、电报、飞机、电力、石油等(3分)(写出其中任意三条即可得满分)
(3)特征:中西文化并存、交汇。(1分)
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国内革命思潮的推动,中西文化交汇(2分)
29、
(1)原因:研究香港历史必然会涉及到鸦片贸易和中英《南京条约》等,而这正是殖民当局极力想掩盖的。(2分)理解:这个观点是片面的(1分),殖民主义者往往忽略他们给被殖民者所带来的巨大灾难,夸大了客观上给被殖民者带来的近代西方文明。(2分)
(2)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人口的工作、生活日益紧张;重大科技发明成果层出不穷;各国分享工业文明的成果。(4分)
(3)应对: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发展;建立新的资源配置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等。(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