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时 运动和力
1.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
(1)研究某个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时,首先要选择一物体作为标准,此作为标准的物体即为__参照物____。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由于参照物选择的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能不同,所以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说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如停在车站里的汽车,以地球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太阳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2.速度和平均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的__快慢____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机械运动。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大小等于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的计算公式:__v=s/t____。
速度的单位:米/秒、千米/时,1米/秒=__3.6____千米/时。
平均速度:如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物体在某一段直线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就叫平均速度。
3.力
常见的力:(见下表)
重 力
弹 力
摩 擦 力
滑动摩擦
静摩擦
滚动摩擦
产生原因
因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形而产生的力
一物在另一物体表面滑动
一物在另一物体表面有相对滑动的趋势
大小
G=mg
g=9.8N/kg
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物体间的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则滑动摩擦越大
与其他力平衡
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
方向
__竖直向下____
与形变方向相反
与相对运动相反
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力是__物体____对__物体____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单位是牛顿(N)。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__形变____或__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____。
摩擦的利弊、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生产生活中常需利用摩擦,如没有摩擦汽车不能行驶、人无法走路,但有时摩擦又会产生热量、磨损机器等。所以我们要增大有利摩擦,减少有害摩擦。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__压力____,增大__接触面粗糙程度____,变__滚动____为__滑动____;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__压力____,接触面__光滑____些,加__润滑油____,变__滑动____为__滚动____等。
4.力的测量及示意图
(1)测量力的仪器是__测力计____,实验室常用的是__弹簧秤____,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a.先调__零____;b.不能测超过量程的力;c.看清每大格每小格表示多少牛;d.弹簧秤是利用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大小成正比的原理来测力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__大小____、__方向____和__作用点____。
(3)力的图示法: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要先定标度,画出大小和方向,重力作用点画在重心,其他力作用在物体上即可。
5.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__静止____或__匀速直线运动____状态,则这两个力互相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两个力作用在__同一物体____上、大小__相等____、方向__相反____、作用在__同一直线上____。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受到了__不平衡的____力的作用。
(3)二力平衡条件解释现象:人站在地上静止,是因为重力与支持力相互平衡。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是牵引力与阻力平衡(水平方向上),液体中的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是重力与浮力平衡。
(4)当物体受到的力不平衡时运动速度或方向就要改变,如自由下落的物体只受重力(不考虑空气阻力),下落速度越来越大,骑自行车受强侧风时,方向会改变,当浮力__大于____重力时,物体就会上浮。
6.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__静止____或__匀速直线运动____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原有的__运动状态____不变的性质。注意: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__质量____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关,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3)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
【例1】 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7.5~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考查要求: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及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会运用s-t图像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车的位置关系。
解题指导:由图像判断小车的运动状态、找出小车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A.乙车在7.5~20s内的图像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在7.5~20s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B.由图像看出两车在0~5s内的图像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B正确;C.由图像看出两车在10s末相遇,路程相等,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匀速运动,二者速度不相同,故C错误;D.由图像看出甲车在5s末的路程是10m,乙车在5s末的路程15m,故D错误。答案选B。
【例2】 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 )
A.斜向上爬升 B.斜向下俯冲
C.竖直向上爬升 D.竖直向下俯冲
考查要求:能描述参照物的概念,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能灵活运用,解释现象。
解题指导:飞行员相对于飞机是静止的,水平飞行时右侧舷窗与“天地分界线”平行,当从右侧舷窗观察到“天地分界线” 斜向上升,就是飞机在斜向下俯冲。如不理解,可以用右手拿一支笔模拟飞机,把桌面
当作“天地分界线”,当笔头朝下时,向右观察,笔头与桌面距离小,笔尾与桌面距离大,根据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原理,如将笔看作水平,就是地面向笔斜向上方向运动。答案:B。
课件16张PPT。第19课时 运动和力1.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
(1)研究某个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时,首先要选择一物体作为标准,此作为标准的物体即为__________。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由于参照物选择的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能不同,所以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说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如停在车站里的汽车,以地球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太阳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2.速度和平均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的__________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机械运动。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大小等于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
速度的单位:米/秒、千米/时,1米/秒=_________千米/时。
平均速度:如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物体在某一段直线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就叫平均速度。快慢v=s/t3.63.力
常见的力:(见下表)竖直向下力是__________对__________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单位是牛顿(N)。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_________或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摩擦的利弊、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生产生活中常需利用摩擦,如没有摩擦汽车不能行驶、人无法走路,但有时摩擦又会产生热量、磨损机器等。所以我们要增大有利摩擦,减少有害摩擦。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______, 增大_________________,变__________为__________;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__________,接触面__________些,加____________,变__________为_________等。物体物体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滚动压力润滑油滑动滚动滑动光滑4.力的测量及示意图
(1)测量力的仪器是____________,实验室常用的是____________,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a.先调_______;b.不能测超过量程的力;c.看清每大格每小格表示多少牛;d.弹簧秤是利用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大小成正比的原理来测力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力的图示法: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要先定标度,画出大小和方向,重力作用点画在重心,其他力作用在物体上即可。测力计弹簧秤零大小方向作用点5.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_______ ___或__________________状态,则这两个力互相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两个力作用在______________上、大小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____。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受到了______________力的作用。
(3)二力平衡条件解释现象:人站在地上静止,是因为重力与支持力相互平衡。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是牵引力与阻力平衡(水平方向上),液体中的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是重力与浮力平衡。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同一物体相等相反同一直线上不平衡的(4)当物体受到的力不平衡时运动速度或方向就要改变,如自由下落的物体只受重力(不考虑空气阻力),下落速度越来越大,骑自行车受强侧风时,方向会改变,当浮力__________重力时,物体就会上浮。
大于6.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____不变的性质。注意: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__________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关,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3)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静止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质量【例1】 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7.5~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考查要求: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及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会运用s-t图像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车的位置关系。
解题指导:由图像判断小车的运动状态、找出小车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A.乙车在7.5~20s内的图像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在7.5~20s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B.由图像看出两车在0~5s内的图像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B正确;C.由图像看出两车在10s末相遇,路程相等,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匀速运动,二者速度不相同,故C错误;D.由图像看出甲车在5s末的路程是10m,乙车在5s末的路程15m,故D错误。答案选B。【例2】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 )A.斜向上爬升 B.斜向下俯冲
C.竖直向上爬升 D.竖直向下俯冲考查要求:能描述参照物的概念,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能灵活运用,解释现象。
解题指导:飞行员相对于飞机是静止的,水平飞行时右侧舷窗与“天地分界线”平行,当从右侧舷窗观察到“天地分界线” 斜向上升,就是飞机在斜向下俯冲。如不理解,可以用右手拿一支笔模拟飞机,把桌面当作“天地分界线”,当笔头朝下时,向右观察,笔头与桌面距离小,笔尾与桌面距离大,根据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原理,如将笔看作水平,就是地面向笔斜向上方向运动。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