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中考复习 第20课时 压力 压强 (课件 15张ppt word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中考复习 第20课时 压力 压强 (课件 15张ppt word讲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4-18 22:11:57

文档简介

第20课时 压力 压强
1.压强
(1)压力F:__垂直____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方向与被压物体的表面__垂直____。
(2)压强p:用来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定义:物体__单位面积____上受到的压力。
①公式:__p=F/S____。该式对固体、气体、液体压强都适用。
②单位:帕斯卡(Pa)。1Pa=__1____N/m2。
③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__压力____或减小__受力面积____。如用力按图钉(__受力面积____不变,增大__压力____,增大压强);针头很尖、刀刃很薄、啄木鸟的喙很尖(减小__受力面积____,增大压强)。
④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__压力____或增大__受力面积____,如汽车过桥限载(控制压力,使压强不超过规定值);书包带做的较宽(增大__受力面积____,减小压强)。
(3)解压强计算题的思路和方法。
根据压强公式p=F/S进行有关计算时,关键是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确定。
初中讨论固体间压力和压强的问题主要有两类:
①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F和压强p。
F=G;p=ρgh。其中ρ表示物体的__密度____,h表示物体的__高度____。
②物体对竖直墙面的压力F和压强p。
F=F1,与重力G无关,p==。
2.液体压强
(1)产生的原因:液体由于受__重力____作用,且具有__流动____性。
(2)液体压强的特点:
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相等____;
②液体的压强随__深度____的增加而增大;
③深度相同时,液体的__密度____越大,压强越大。
(3)对液体的压强、压力的分析。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__密度ρ____和__深度h____有关,对液体压强只作定性讨论,而压力F一般用公式__F=pS____进行计算。当液体形状为正柱体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小才等于液体本身的重力大小,即F=pS=G。
3.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流体是具有__流动性____的物体,包括液体和气体。
(2)当流体稳定流动时,在流速越大的地方流体的压强__越小____,反之则压强越大。
生产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来解释,如吸管、喷雾器原理、飞机机翼的升力获得等。
【例1】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不能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的是(  )
  
A.用纸板盖住水杯,     B.吸盘能吸附在墙上
倒置后水不流出
     
C.台风能掀开屋顶的瓦      D.用吸管喝饮料
考查要求: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列举验证大气压存在的方法;知道大气压与人类的关系;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题指导:A.水杯倒置水没流出,是因为纸片受到水向下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水不会流出,是由于大气压引起的,不符合题意。
B.吸盘能吸附在墙壁上,需要先用力挤压塑料吸盘,把盘内的空气挤出,吸盘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吸盘就被外界的大气压紧压在了墙壁上。这是由于大气压引起的,不符合题意。
C.台风掀翻屋顶的瓦是因为屋顶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屋内的空气流速慢,压强大,是压强差的原因,而不是大气压的原因。符合题意。
D.用吸管能吸饮料,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到嘴中。不符合题意。答案:C。
【例2】 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和压力F甲、F乙的关系是(  )
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
考查要求:理解压力压强的概念;会分析压力压强的变化。
解题指导:题目已经告诉我们“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分析思路是:将虚线上移到甲的最上面,切去乙高于甲的部分后,甲与乙的剩余部分等高,对地的压力也相等,所以原来甲的重力比乙重力小。即甲对地面的压力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力;由图知,甲的底面积大于乙的底面积,所以原甲对地的压强较小。答案:B。
【例3】 有两个相同的试管甲、乙,内放相同质量的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如图所示,则甲试管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p甲与乙试管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p乙的关系是p甲__________p乙。
考查要求:本题主要考查运用密度、压强的概念和液体压强的规律分析简单问题的能力。题目的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解题指导:比较试管底部受到的压强大小,如果用公式,无论是p=F/S,还是p=ρgh,都不能直接得出答案,因为液体的密度和深度都不同,这就是本题的难点。怎么办?我们不妨改变思路,抓住“相同质量的液体”这一突破口,先把乙试管变成竖直,充分利用液体质量和试管相同这两个已知条件,可知两个试管底部受到的压力和压强相等。当乙倾斜时,试管侧壁受到液体压力作用,试管底部受到的压力和压强一定比原来小,所以在图示情况中,一定是p甲>p乙。
【例4】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表面上,它们对水平表面的压强相同。已知甲的质量为1千克,甲的底面积为0.01米2。求:
(1)物体甲的重力。
(2)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强。
(3)如果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切去厚度为h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上,若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请判断p甲和p乙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考查要求:此题是对重力、压力和压强计算的考查,其中第(3)小题还考查对正方体进行竖切和叠放后引起的压强变化的判断。
解题指导:(1)G甲=m甲g=1千克×9.8牛/千克=9.8牛
(2)p甲=F甲/S甲=G甲/S甲=9.8牛/0.01米2=980帕
(3)p甲<p乙。甲、乙被切去并叠加后,对水平表面的压强都变大,设它们的增大压强分别为Δp甲、Δp乙。
Δp甲=-=·=p甲原·
Δp乙=-=·=p乙原·
因为p甲原=p乙原,而(h甲-h)>(h乙-h)
则p甲原·课件15张PPT。第20课时 压力 压强1.压强
(1)压力F:__________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方向与被压物体的表面__________。
(2)压强p:用来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定义:物体______________上受到的压力。
①公式:__________。该式对固体、气体、液体压强都适用。
②单位:帕斯卡(Pa)。1Pa=________N/m2。垂直垂直单位面积p=F/S1③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__________或减小______ _______。如用力按图钉(______________不变,增大__________,增大压强);针头很尖、刀刃很薄、啄木鸟的喙很尖(减小______________,增大压强)。
④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__________或增大______ ________,如汽车过桥限载(控制压力,使压强不超过规定值);书包带做的较宽(增大______________,减小压强)。
(3)解压强计算题的思路和方法。
根据压强公式p=F/S进行有关计算时,关键是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确定。
压力受力面积受力面积压力受力面积压力受力面积受力面积初中讨论固体间压力和压强的问题主要有两类:
①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F和压强p。②物体对竖直墙面的压力F和压强p。密度高度2.液体压强
(1)产生的原因:液体由于受__________作用,且具有__________性。
(2)液体压强的特点:
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___;
②液体的压强随__________的增加而增大;
③深度相同时,液体的__________越大,压强越大。
(3)对液体的压强、压力的分析。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对液体压强只作定性讨论,而压力F一般用公式__________进行计算。当液体形状为正柱体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小才等于液体本身的重力大小,即F=pS=G。重力流动相等深度密度密度ρ深度hF=pS3.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流体是具有____________的物体,包括液体和气体。
(2)当流体稳定流动时,在流速越大的地方流体的压强__________,反之则压强越大。
生产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来解释,如吸管、喷雾器原理、飞机机翼的升力获得等。流动性越小【例1】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不能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的是 (  ).考查要求: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列举验证大气压存在的方法;知道大气压与人类的关系;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题指导:A.水杯倒置水没流出,是因为纸片受到水向下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水不会流出,是由于大气压引起的,不符合题意。
B.吸盘能吸附在墙壁上,需要先用力挤压塑料吸盘,把盘内的空气挤出,吸盘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吸盘就被外界的大气压紧压在了墙壁上。这是由于大气压引起的,不符合题意。C.台风掀翻屋顶的瓦是因为屋顶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屋内的空气流速慢,压强大,是压强差的原因,而不是大气压的原因。符合题意。
D.用吸管能吸饮料,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到嘴中。不符合题意。答案:C。
【例2】 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和压力F甲、F乙的关系是 (  )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考查要求:理解压力压强的概念;会分析压力压强的变化。
解题指导:题目已经告诉我们“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分析思路是:将虚线上移到甲的最上面,切去乙高于甲的部分后,甲与乙的剩余部分等高,对地的压力也相等,所以原来甲的重力比乙重力小。即甲对地面的压力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力;由图知,甲的底面积大于乙的底面积,所以原甲对地的压强较小。答案:B。【例3】 有两个相同的试管甲、乙,内放相同质量的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如图所示,则甲试管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p甲与乙试管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p乙的关系是p甲__________p乙。考查要求:本题主要考查运用密度、压强的概念和液体压强的规律分析简单问题的能力。题目的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解题指导:比较试管底部受到的压强大小,如果用公式,无论是p=F/S,还是p=ρgh,都不能直接得出答案,因为液体的密度和深度都不同,这就是本题的难点。怎么办?我们不妨改变思路,抓住“相同质量的液体”这一突破口,先把乙试管变成竖直,充分利用液体质量和试管相同这两个已知条件,可知两个试管底部受到的压力和压强相等。当乙倾斜时,试管侧壁受到液体压力作用,试管底部受到的压力和压强一定比原来小,所以在图示情况中,一定是p甲>p乙。【例4】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表面上,它们对水平表面的压强相同。已知甲的质量为1千克,甲的底面积为0.01米2。求:
(1)物体甲的重力。
(2)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强。
(3)如果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切去厚度为h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上,若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请判断p甲和p乙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考查要求:此题是对重力、压力和压强计算的考查,其中第(3)小题还考查对正方体进行竖切和叠放后引起的压强变化的判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