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中考复习 第11课时 物质的性质 (课件 19张ppt word 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中考复习 第11课时 物质的性质 (课件 19张ppt word 讲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4-18 22:1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时 物质的性质
1.物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__新物质____的一类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物质的粉碎、酒精等物质的挥发等。
化学变化:有__新物质____生成的变化。如燃烧、铁的生锈、冶炼金属等。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于变化中是否有__新物质____的生成(从微观角度看,是否有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__分子____)。
2.物质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指__不需要发生化学____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比热容、熔点、沸点、导电性、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指__只在化学变化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酸碱性、可燃性等。
(2)导体和绝缘体。
物质的导电性可以通过导电实验来判断。容易导电的物体叫__导体____,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__绝缘体____。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种导电物质叫半导体,如硅、锗等。导体和绝缘体不是__绝对____的,在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会变成导体。常见的导体有__金属____、__酸、碱、盐的水溶液____、__人体____、__大地____等,常见的绝缘体有__空气____、__橡胶____、__陶瓷____、__塑料____等。
3.物质的密度
概念: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__质量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因此可用物质的密度来鉴别物质。
公式:__ρ=m/V____。单位:__kg/m3____。还有一种常用单位是g/cm3,1g/cm3=__1.0×103____kg/m3。
含义: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表示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测量:测量密度的基本方法是用天平测出物质的__质量m____,用量筒或量杯测出物质的__体积V____,利用公式__ρ=m/V____,算出物质的密度。
4.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1)晶体熔化图像的意义: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熔化过程中要__吸收____热量,温度__保持不变____(如图所示的BC段),而非晶体熔化过程中要__吸收____热量,温度__不断上升____。从熔化图像可知:AB段物质为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C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固态物减少,液态物增多,BC段对应的温度T就是物质的熔点;CD段物质为液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t1、t2是开始熔化和熔化结束的时刻。
(2)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冰的熔点是__0____℃。晶体熔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熔液的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相同____,水的凝固点是__0____℃。
5.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汽化现象有两种方式:__蒸发____和__沸腾____。
(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液体蒸发时要__吸热____,有制冷作用。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__温度的高低____;②__液体表面积的大小____;③__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____。
(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液体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5)__沸点____: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①不同液体沸点不同。液体在沸腾过程中,__吸收____热量,__温度____保持不变。
②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__高____。
③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100℃____。
(6)沸腾的条件是:①__温度达到沸点____;②__继续吸热____。
(7)蒸发与沸腾的区别与联系: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内部和液体表面同时发生
发生条件
任何温度下发生
一定温度(沸点)下发生
温度变化
液体温度下降
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程度
平缓
剧烈
(8)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9)液化的方法:①__降温____;②__增大压强____。
6.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解度表
(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被溶解的物质称为__溶质____,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__溶剂____。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等其他物质也可作为溶剂。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溶液
比较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条件
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
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
区别
溶质__不能____继续溶解
溶质__还能____继续溶解
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氢氧化钙等物质除外)
(3)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物质的溶解性与__溶质____、__溶剂____自身的性质有关,与__温度____有关。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__增大____;有些物质的溶解性受温度影响不大,如氯化钠;极少数物质的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少,如__氢氧化钙____。气体的溶解度随__温度____的升高而减少,随__压强____的增大而增大。
(4)物质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物质在__100g水____里达到__饱和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该物质在这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溶解度大,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能力强。
(5)溶解度表示方法。
溶解度表示方法有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的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例1】 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化学性质是(  )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①
考查要求:能识别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了解物质的用途与性质有关。
解题指导:①用熟石灰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是利用了它的腐蚀性,属于化学性质。②用石墨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③用稀有气体制闪光灯是利用稀有气体在通电情况下发光,属于物理性质。④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以防腐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属于化学性质。
答案选B。
【例2】 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ρ水=1.0g/cm3)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
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
③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在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
④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
(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物理量
m1(g)
V1(cm3)
V2(cm3)
m2(g)
干燥软木塞的密度ρ(g·cm-3)
测量值
6
370
(3)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________。
考查要求:本题考查密度的测定以及测量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初中阶段对密度测量要求较高,本实验方法多样,导致密度的相关考题灵活多变。
解题指导:托盘天平在使用规则中提到“潮湿物品不能直接放入托盘称量”,故第(1)小题的答案为:将潮湿的软木塞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第(2)小题主要是数据的记录以及软木塞真正的体积的计算,真正体积并不是30cm3,而是(30+10)cm3,答案为:400,16,0.15。第(3)小题的设问体现了对实验交流评估的考查,答案可以为:将吸水性物质放入水中,吸足水后,再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测出体积,或用轻质塑料薄膜包裹再测量。
课件19张PPT。第11课时 物质的性质1.物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___________的一类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物质的粉碎、酒精等物质的挥发等。
化学变化:有___________生成的变化。如燃烧、铁的生锈、冶炼金属等。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于变化中是否有___________的生成(从微观角度看,是否有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_____)。新物质新物质新物质分子2.物质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指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比热容、熔点、沸点、导电性、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指________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酸碱性、可燃性等。不需要发生化学只在化学变化(2)导体和绝缘体。
物质的导电性可以通过导电实验来判断。容易导电的物体叫________,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___________。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种导电物质叫半导体,如硅、锗等。导体和绝缘体不是_______的,在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会变成导体。常见的导体有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常见的绝缘体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等。导体绝缘体绝对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人体大地空气橡胶陶瓷塑料3.物质的密度
概念: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因此可用物质的密度来鉴别物质。
公式: 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还有一种常用单位是g/cm3,1g/cm3=____________ kg/m3。
含义: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表示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测量:测量密度的基本方法是用天平测出物质的___________,用量筒或量杯测出物质的___________,利用公式_____________,算出物质的密度。质量ρ=m/Vkg/m31.0×103质量m体积Vρ=m/V4.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1)晶体熔化图像的意义: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熔化过程中要__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的BC段),而非晶体熔化过程中要__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________。从熔化图像可知:AB段物质为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C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固态物减少,液态物增多,BC段对应的温度T就是物质的熔点;CD段物质为液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t1、t2是开始熔化和熔化结束的时刻。吸收保持不变吸收不断上升(2)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冰的熔点是________℃。晶体熔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熔液的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___,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__℃。0相同05.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汽化现象有两种方式: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液体蒸发时要___________,有制冷作用。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液体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蒸发沸腾吸热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5)___________: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①不同液体沸点不同。液体在沸腾过程中, _______热量, ___________保持不变。
②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___。
③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
(6)沸腾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 _________。沸点吸收温度高100℃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7)蒸发与沸腾的区别与联系:
(8)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9)液化的方法: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降温增大压强6.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解度表
(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被溶解的物质称为____ _____,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_。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等其他物质也可作为溶剂。
质溶剂溶(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比较不能还能(3)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______、 ___________自身的性质有关,与________有关。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有些物质的溶解性受温度影响不大,如氯化钠;极少数物质的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少,如______________。气体的溶解度随________的升高而减少,随___________的增大而增大。
(4)物质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物质在_________里达到_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该物质在这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溶解度大,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能力强。溶质溶剂温度增大氢氧化钙温度压强100g水饱和(5)溶解度表示方法。
溶解度表示方法有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的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例1】 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化学性质是 (  )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①
考查要求:能识别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了解物质的用途与性质有关。解题指导:①用熟石灰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是利用了它的腐蚀性,属于化学性质。②用石墨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③用稀有气体制闪光灯是利用稀有气体在通电情况下发光,属于物理性质。④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以防腐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属于化学性质。
答案选B。【例2】 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ρ水=1.0g/cm3)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
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
③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在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
④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____________。
(2)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3)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________。
考查要求:本题考查密度的测定以及测量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初中阶段对密度测量要求较高,本实验方法多样,导致密度的相关考题灵活多变。
解题指导:托盘天平在使用规则中提到“潮湿物品不能直接放入托盘称量”,故第(1)小题的答案为:将潮湿的软木塞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第(2)小题主要是数据的记录以及软木塞真正的体积的计算,真正体积并不是30cm3,而是(30+10)cm3,答案为:400,16,0.15。第(3)小题的设问体现了对实验交流评估的考查,答案可以为:将吸水性物质放入水中,吸足水后,再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测出体积,或用轻质塑料薄膜包裹再测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