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课时 杠杆 滑轮
1.杠杆
(1)杠杆五要素。__支点____就是杠杆绕着转动的点,__动力____是使杠杆转动的力,__阻力____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__动力臂____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__阻力臂____是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2)画杠杆的力臂。画杠杆的力臂只要抓住“一点两线”即可。“一点”就是支点,凡是力臂都要从__支点____出发。“两线”就是力的作用线和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力的作用线可沿力的正方向和反方向任意延长,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长就是力臂的大小。
(3)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就是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杠杆的平衡条件就是:__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____,即F1l1=F2l2。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相对大小,可以把杠杆分成三种基本类型:__省力____杠杆(l1>l2)、__费力____杠杆(l1<l2)和__等臂____杠杆(l1=l2)。省力的杠杆不能省距离,省距离的杠杆不能省力,省力和省距离不能兼顾。
(4)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释简单的问题,并进行简单计算。正确地确定杠杆五要素是解题的关键。在判断杠杆是否平衡时,要比较力乘力臂的大小。
2.滑轮
(1)定滑轮的结构和作用。定滑轮在工作时,它的轴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__力的方向____,但它不能省力。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__等臂____杠杆。
(2)动滑轮的结构和作用。动滑轮在工作时,它的轴随着重物一起移动。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__两倍____的杠杆。
(3)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可以__省力____,也可以改变__力的方向____。在计算时要注意两个关系,一是在不考虑摩擦时有F=G/n,二是s=nh,其中n表示作用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的__段数____,s表示动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h表示重物上升的距离,F表示动力,G表示物体和动滑轮的总重。
【例1】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提出问题】如图甲所示,是一种常见的杆秤,此时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发现一:小明在左侧挂钩上增加物体,可观察到提纽左侧下沉,他认为改变杠杆的水平平衡可以通过改变作用在杠杆上的__________来实现。
发现二:接着小新移动秤砣使其恢复水平位置平衡,说明通过改变__________的长短也可以改变杠杆的平衡。
那么,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平衡呢?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实验前,轻质杠杆处于如图乙所示的状态,使用时,首先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
【实验结论】
如图丙所示,他们进行了三次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
【拓展应用】
如图丁所示,是用手托起重物的示意图,图中前臂可以看作是一个__________杠杆(填“省力”、“费力”或“等臂”)。假如托起6N的重物,请你根据图丁所示,估算出手臂要用的动力大约是__________N。
考查要求:会用实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概述杠杆的平衡条件;指认动力臂和阻力臂,分析杠杆的类型,进行简单的计算。
解题指导:【提出问题】小明在左侧挂钩上增加物体,改变了杠杆所受的力,改变了杠杆的平衡;小新移动秤砣改变力臂,使其恢复水平位置平衡,说明通过改变力臂的长短也可以改变杠杆的平衡。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甲乙可知,杠杆的右端上翘,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便于测量力臂,并能消除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
【实验结论】图丙,设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每个小格的长度为L,分析三次实验,A图:3G×2L=3G×2L;B图:3G×2L=2G×3L;C图:4G×L=2G×2L;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
【拓展应用】图丁中,支点在C点,做出杠杆所受的力及对应的力臂,如下图:
由图知,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大于阻力,为费力杠杆;由图知,阻力臂大约为动力臂的 8 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1==8F2=8×6N=48N
答案:【提出问题】力 力臂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右 便于测量力臂,并能消除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 【实验结论】F1L1=F2L2 【拓展应用】费力 48。
【例2】 如图所示,聪明爱玩的小科将一个滑轮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另一个固定在自己的滑板车上,用绳子将两个滑轮组装成滑轮组。小科站在滑板车上拉动手中的绳子,他用10N的拉力在3s内,使自己和滑板车一起沿水平地面匀速向墙的方向运动了1.2m。滑轮重、轴摩擦和绳重均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竖直墙壁受到的拉力为20N ②滑板车受到地面的阻力为30N ③在3s内小亮的拉力做功为36J ④动滑轮对滑板车拉力的功率为12W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考查要求:本题是要求较高的力学综合题,通过人拉滑轮组上绳子使自己和小车一起匀速运动的情景,考查对滑轮组工作原理的理解,考查力的平衡概念,功、功率的计算,考查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解题指导:①由图可知,竖直墙壁受到滑轮的拉力由三段绳子承担,每一段的拉力等于小科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因此,墙壁所受拉力为10N×3=30N,故①错误。
②当滑板车做匀速运动时,受力平衡。把人和车看成整体,滑板车和人受到地面的阻力与三段绳子拉力平衡,每一段绳子的拉力等于10N,摩擦阻力等于10N×3=30N,故②正确。
③3s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1.2m=3.6m,则拉力所做的功为W=Fs=10N×3.6m=36J,故③正确。
④动滑轮对滑板车的拉力为两段绳子的拉力,即10N×2=20N,车移动距离为1.2m,则所做的功W′=F′s′=20N×1.2m=24J,功率P=W′/t=24J/3s=8W,故④错误。答案选C。
课件16张PPT。第29课时 杠杆 滑轮1.杠杆
(1)杠杆五要素。_______就是杠杆绕着转动的点,________是使杠杆转动的力,_______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________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_______是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2)画杠杆的力臂。画杠杆的力臂只要抓住“一点两线”即可。“一点”就是支点,凡是力臂都要从______出发。“两线”就是力的作用线和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力的作用线可沿力的正方向和反方向任意延长,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长就是力臂的大小。
支点 (3)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就是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杠杆的平衡条件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即F1l1=F2l2。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相对大小,可以把杠杆分成三种基本类型:______杠杆(l1>l2)、______杠杆(l1<l2)和________杠杆(l1=l2)。省力的杠杆不能省距离,省距离的杠杆不能省力,省力和省距离不能兼顾。
(4)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释简单的问题,并进行简单计算。正确地确定杠杆五要素是解题的关键。在判断杠杆是否平衡时,要比较力乘力臂的大小。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省力费力等臂2.滑轮
(1)定滑轮的结构和作用。定滑轮在工作时,它的轴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___________,但它不能省力。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________杠杆。
(2)动滑轮的结构和作用。动滑轮在工作时,它的轴随着重物一起移动。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__________的杠杆。力的方向等臂两倍(3)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可以______,也可以改变____________。在计算时要注意两个关系,一是在不考虑摩擦时有F=G/n,二是s=nh,其中n表示作用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的______,s表示动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h表示重物上升的距离,F表示动力,G表示物体和动滑轮的总重。省力力的方向段数【例1】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提出问题】如图甲所示,是一种常见的杆秤,此时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发现一:小明在左侧挂钩上增加物体,可观察到提纽左侧下沉,他认为改变杠杆的水平平衡可以通过改变作用在杠杆上的__________来实现。
发现二:接着小新移动秤砣使其恢复水平位置平衡,说明通过改变__________的长短也可以改变杠杆的平衡。
那么,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平衡呢?【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实验前,轻质杠杆处于如图乙所示的状态,使用时,首先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
【实验结论】
如图丙所示,他们进行了三次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拓展应用】
如图丁所示,是用手托起重物的示意图,图中前臂可以看作是一个__________杠杆(填“省力”、“费力”或“等臂”)。假如托起6N的重物,请你根据图丁所示,估算出手臂要用的动力大约是__________N。
考查要求:会用实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概述杠杆的平衡条件;指认动力臂和阻力臂,分析杠杆的类型,进行简单的计算。
解题指导:【提出问题】小明在左侧挂钩上增加物体,改变了杠杆所受的力,改变了杠杆的平衡;小新移动秤砣改变力臂,使其恢复水平位置平衡,说明通过改变力臂的长短也可以改变杠杆的平衡。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甲乙可知,杠杆的右端上翘,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便于测量力臂,并能消除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实验结论】图丙,设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每个小格的长度为L,分析三次实验,A图:3G×2L=3G×2L;B图:3G×2L=2G×3L;C图:4G×L=2G×2L;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
【拓展应用】图丁中,支点在C点,做出杠杆所受的力及对应的力臂,如下图:
由图知,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大于阻力,为费力杠杆;由图知,阻力臂大约为动力臂的 8 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答案:【提出问题】力 力臂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右 便于测量力臂,并能消除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 【实验结论】F1L1=F2L2 【拓展应用】费力 48。【例2】 如图所示,聪明爱玩的小科将一个滑轮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另一个固定在自己的滑板车上,用绳子将两个滑轮组装成滑轮组。小科站在滑板车上拉动手中的绳子,他用10N的拉力在3s内,使自己和滑板车一起沿水平地面匀速向墙的方向运动了1.2m。滑轮重、轴摩擦和绳重均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竖直墙壁受到的拉力为20N
②滑板车受到地面的阻力为30N
③在3s内小亮的拉力做功为36J
④动滑轮对滑板车拉力的功率为12W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考查要求:本题是要求较高的力学综合题,通过人拉滑轮组上绳子使自己和小车一起匀速运动的情景,考查对滑轮组工作原理的理解,考查力的平衡概念,功、功率的计算,考查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解题指导:①由图可知,竖直墙壁受到滑轮的拉力由三段绳子承担,每一段的拉力等于小科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因此,墙壁所受拉力为10N×3=30N,故①错误。
③3s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1.2m=3.6m,则拉力所做的功为W=Fs=10N×3.6m=36J,故③正确。
④动滑轮对滑板车的拉力为两段绳子的拉力,即10N×2=20N,车移动距离为1.2m,则所做的功W′=F′s′=20N×1.2m=24J,功率P=W′/t=24J/3s=8W,故④错误。答案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