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二轮专题:乌裕尔河试题讲解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二轮专题:乌裕尔河试题讲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4-18 19:0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乌裕尔河试题解析
2018年新课标Ⅰ卷36题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高考试题分析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2018年新课标Ⅰ卷 )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分)
湿地成因分析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2018年新课标Ⅰ卷 )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高考试题分析
湿地成因分析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2018年新课标Ⅰ卷 )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答案: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解题思路——该题难度较大,为地理过程分析问题,要深度运用水平衡原理对比降水量、蒸发量变化及其数量关系的变化。
①乌裕尔河注入嫩江时:乌裕尔河径流汇入+降水=注入嫩江排出+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②乌裕尔河初成为内流河时:乌裕尔河径流汇入+降水>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③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径流汇入+降水=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高考试题分析


湿地成因分析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2018年新课标Ⅰ卷 )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答案:
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管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高考试题分析
湿地成因分析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2018年新课标Ⅰ卷 )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分)
态度 论据 论点
支持 恢复外流河,与嫩江联通,提供了“排盐”通道;
????前文信息:泥沙淤积是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的原因之一;
????图文信息:乌裕尔河原与嫩江联通,打通后有利于拓展水生生 物(鱼类)生存空间,扩大种群规模;促进水体流动性
降低扎龙湿地水体含盐量;
促进泥沙外排,减少泥沙淤积
扩大鱼类群群规模
减少营养物质富集,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反对 图文信息:嫩江西移等使鸟裕尔河成为内流河是自然选择,不应人工干预;(尊重自然)
湿地面积稳定,与外流河联通可能会使湿地排干
基础信息:湿地是珍禽的栖息地 减少对自然的干扰
保持湿地水量稳定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高考试题分析
湿地成因分析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2018年新课标Ⅰ卷 )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3)在现有地理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除水体含盐量变大外,其他自然地理要素还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高考试题分析

自然地理过程是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统一变化的过程,且一个要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故解释地理现象、预测地理变化时,要运用整体思维,关注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思维方法
已知哪个要素的变化
可推哪个要素的变化
有哪些要素
初始状态是什么

引起哪些要素的变化
引起哪些要素的变化

整体变化
运用整体思维,关注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干旱的气候
积水较浅的湿地
河流末端的湿地
水的盐度升高
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壤盐分残留
泥沙淤积、湿地变浅、水量减少
气候变干温差变大
湿地成因分析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2018年新课标Ⅰ卷 )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3)在现有地理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除水体含盐量变大外,其他自然地理要素还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高考试题分析
①土壤中盐分积累,可能演变为盐碱地;②鱼类种群规模下降,植物种类发生改变,进而使该地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发生变化;③泥沙淤积使湿地水深变浅、蓄水量下降;④气候变干,温差变大。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