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件(3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件(3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18 21:4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
 课程标准: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思考: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的经济结构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动?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变了什么?
你在教材中找到几个变动?
材料反映了中国经济的什么新现象?
变动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外商企业出现
时间  地点 国籍 企业名称
1843 香港 英 阿白丁船坞
1843 上海 英 墨海书馆
1845 广州 英 柯拜船坞
1845 宁波 美 美华书院
1846 广州 美 丹麦岛船坞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镜头一:生活突变
陈文胜是福建福州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以务农为生,1823年出生。18岁娶妻陈方氏。陈文胜和妻子过着简单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但1845年的某一天,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简单来说:是商品经济的对立面。
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材料一:“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材料二:洋布“副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
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






请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类别 1843年 1860年
生丝 1400担 69000担
茶叶 13万担 153万担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2.表现:
3.影响:
“纺”与“织”分离
“织”与“耕”分离
男耕女
织分离
自给自足被打破
倾销
商品
掠夺
原料
积极: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商品、市场、劳动力
消极: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钱庄经理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付予这笔款项。”
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出现什么新的特殊阶层?

买办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
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即买办)一言,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
——王韬
——自行车
——水 泥
——火 柴
洋马儿
洋 灰
洋 火
外国的入侵,中国出现了很多与“洋”有关的生活用品和政治事件。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1、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镜头二:进城务工
陈文胜破产之后,经历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1860年以后,逐渐安定下来。陈文胜想要去城市里的工厂打工。他的水性不错,有一定的木工基础。他的朋友建议他可以去政府开办的企业福州船政局去试试。由于陈文胜技术过硬,最后应聘成功。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 90年代这几十年中,清政府一些洋务派官僚以“自强”和“求富” 为口号,在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及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性质: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19世纪50-60年代的清政府





英法联军
内忧
外患
天京
天津
北京
洋务运动
1、背景
内忧外患
2、目的
3、指导思想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封建统治
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4、代表人物
*
前期
后期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自强”
“求富”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5、内容
1)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1866年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1867年 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
洋务运动
5、内容
江南制造总局是官办的,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江南制造总局的管理完全是封建性的,大权全部操纵在封建官僚手里。因为它不是独立经营的企业,而是地方政府的一个组成机构,因此受到总督、巡抚的控制和监督,还有总理衙门的节制。局、厂的总办、会办、提调、委员、司事等管理人员,同其他局如厘金局、善后局等官僚机构的职别、等级一样。
军事工业性质:封建性质企业
1888年 湖北织布局
1890年 汉阳铁厂
张之洞
1877年 开平煤矿 李鸿章
1872年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2)以“求富”为旗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
5、内容
民用工业性质:“官督商办”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19世纪70年代初,清政府决定办轮船公司,其目的一是解决港运问题,二是为中国船厂所造轮船寻找出路。在轮船招商局的《局规》及《章程》中,都严明官督与商办的体制,同时规定了股份中的“官利”和盈余分配等事项,是名副其实的“官商”。虽然如此,但它毕竟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个股份公司。所以,中国人自己发行的第一张股票就是在轮船招商局的商股发售中产生的。随着轮船招商局的开业,洋务派用“商督民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共创办民用企业20多家。
北洋海军
南洋海军
福建海军
返回
3)策划海防、建成三支海军
洋务运动
5、内容

京师同文馆
4)文化教育: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先河
1872年30名幼童赴美留学
洋务运动
5、内容
6、结果
洋务运动
7、评价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
进步性: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局限性:只学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没有实现“自强”“求富”

1、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B
2、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C
镜头三:初涉商海
1875年以后,陈文胜工作了一段时间,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他看到外商企业财源滚滚,政府鼓励民间创业,还出现一些官商合办的企业,他心动了。再加上原来的工场管理制度落后,资金不足,工场裁员。陈文胜被辞退后,开始自主创业。他和许多人一样选择将工场开在沿海地区,在天津创办磨坊。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原因
2、概况
阅读课本第三目,思考下列问题:
1、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地点?代表企业?
3、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有哪些?
a.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直接原因)
b.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
c.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时间:
地点:
代表企业: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沿海地区
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崛起
沿海沿江地区最早受列强侵略,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外商企业最早在沿海沿江地区建立,刺激了中国近代企业建立;
近代工业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便于引进外来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
镜头四:创业受挫
陈文胜的结局:陈文胜的工场在开办之初,是盈利的;但后来政府官员经常罗织名目索要贿赂,同行业的外商磨坊排挤打压,逐渐的工场入不敷出,资金链断裂,直至破产。此次失败以后,他痛定思痛,总结经验教训,期盼他日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材料1:华裔在上海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接近上海六家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2: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19世纪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3: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洋商者。
资金少、规模小
技术力量薄弱
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特点
(1)资金少,规模小;
(2)技术力量薄弱; (3)行业、地域分布不平衡
先天不足
(4)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后天畸形
结论:民族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例证:辛亥革命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特点
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D
A、自然经济(19世纪40年代开始解体)
B、洋务经济(19世纪60年代出现)
C、外国资本主义经济(19世纪40、50年代出现)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9世纪60、70年代产生)
E、官僚资本主义经济(20世纪20年代产生)
19世纪40年代—19世纪70年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下图五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年—1956年五种经济形式的发展情况。你能说出它们各代表哪种经济成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