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七单元内部精品(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七单元内部精品(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2-04 16: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七单元内部精品(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
第六、七单元 经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思想文化
【课标要求】
1. 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2. 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 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4.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5. 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6. 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7. 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8. 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单元概述】
这一单元主要包括:
第一,清末的科举状元张謇,勇于退出官场转而兴办实业,既是其实业救国、振兴民族经济的爱国心使然,也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其创办实业的经历又成为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第二,新式交通工具和娱乐方式的兴起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影响至远且巨,而近代中国社会在这两方面的变化尤以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最具代表性。
第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众传媒不仅在历次政治变革中肩负着舆论宣传的重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申报》和商务印书馆在这方面可谓别具特色。
第四,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思想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声和反映,科学技术代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它们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知识结构】
【单元知识网络】
【典例分析】
1.【2006河南】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的叙述有知识性错误,它是( )
A. 张某在阅读《申报》(1872年创办)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B. 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 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创办于1897年)担任编辑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解析】本题通过设置历史情景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再现。选项A中的《申报》创办于1872年,且《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日本侵占台湾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所以是可能的;商务印书馆创办于1897年,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选项C正确;《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选项D正确。答案B
2. 【2007河北】关于近代开展新式教育的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巩固了清朝统治 B. 推动了社会进步 C. 培养了实用人才 D. 顺应了时代潮流
【解析】本题考查了逻辑推理能力,近代开展新式教育的同时,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思想理念,其中大多宣传资本主义先进的思想文化,加速了封建统治的灭亡。答案A。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正确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
1. 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民族工业的萌发出现在明末清初
B.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高潮在抗战期间
C. 抗战结束后,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的恢复
D. 辛亥革命后,国内出现兴办民族工业高潮
2.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落后的习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禁止缠足 B.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
C. 取消先生、君之类的称谓 D. 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3. 现在通行的握手礼开始于( )
A. 鸦片战争后  B. 洋务运动以后  C. 戊戌变法时期  D. 辛亥革命后
4. 20世纪初,人们要从昆明到上海,比较便捷的交通工具是( )
A. 飞机、火车 B. 汽车、轮船 C. 火车、飞机 D. 飞机、汽车
5. 清政府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新式教育体制实施的纲领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
A. 规定儿童7岁入学,没有认识到学龄前教育的重要性
B. 建立其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成的体制
C. 课程设置方便还是经学占的比重大,培养目标还是立足于做官和升学
D. 从新课程设置看新学制下的教育内容没有设计职业教育
6. 下列关于科举制与京师大学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京师大学堂创办之日就是科举退出历史舞台之时
B. 京师大学堂和科举制是同一教育目的下两种教育形式
C. 京师大学堂的培养对象与科举制的完全不同但却并存了一段时间
D. 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是为科举制服务的
7. 冼星海被周恩来称为“为抗战发出的怒吼和为大众谱出的呼声”的著名歌曲是( )A.《义勇军进行曲》B.《黄河大合唱》 C.《松花江上》 D.《大刀进行曲》
8. 假如你是清末的生物爱好者,想了解西方的进化论,可以查阅谁写的书( )
A. 魏源 B. 林则徐 C. 严复 D. 梁启超
9. 我国的法律越来越健全完善,书籍、影视作品常看到“版权所有”的字样,请问:我们今天唱的国歌的最初版权所有者是谁( )
A. 聂耳 B. 冼星海 C. 徐悲鸿 D. 侯德榜
10.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中的“技”指什么( )
A. 军事技术 B. 政治制度 C. 科学技术 D. 经济文化制度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兴办实业的同时,张謇按照他:“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在南通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1902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接着,于1905年创建了我国第一座民办博物苑,1907年创办了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1909年倡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1912年创办了医学专门学校和纺织专门学校。后来,农、医、纺三所学校合并成为南通学院。与此同时和稍后,还兴办了各种中、初级职业学校,短期讲习班和特殊教育事业。如商业学校,银行专修科、测绘专修科、工商补习学校,镀镍传习所、桑蚕讲习所、女工传习所、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
材料二:中国今日若不知注重科学,中国工业有何希望!?
——爱国实业家范旭东
请回答:
(1)以上两位“我国人民不可忘记的”(毛泽东语)实业家的言行表达了同样的思想,你认为是什么?
(2)你认为他们的上述思想与当前党中央制定的什么发展战略最接近?
(3)你认为科学技术的落后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落后的根本原因吗?
12.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欧风东渐,中国社会发生巨变。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悄然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 詹天佑 ② 中国最早使用的电话机 ③ ④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礼节、称呼变化简表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礼节变化 叩头 点头鞠躬、握手
称呼变化 大人、老爷 先生、君、同志
请回答:
(1) 据图①,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 。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的发明者是 。
(2) 图②中电话机首先在中国哪个城市使用 电话发明于哪次工业革命时期
(3) 随着清王朝被推翻,体现封建等级的服装一律废止。式样活泼、色彩绚丽的新式服装逐渐流行起来。服饰的变化,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图③、图④是两款新式服装,请分别写出其名称。
(4) 表格中,辛亥革命前后这些礼节、称呼的变化表明了什么
第六单元
一.选择题
1.D 2.C 3.D 4.C 5.C 6.C 7.B 8.C 9.A 10.A
二. 非选择题
11.(1)必须培养自己的人才,提高中国科学技术水平,才能改变中国民族工业落后的状况。
(2)科教兴国。
(3)不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即使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了,也不可能使民族工业发展起来,更何况,在这样性质的社会,科学技术也不会全面提高的。
12. (1) 京张铁路; 史蒂芬孙。 )
(2) 上海; )第二次工业革命。 、
(3) 新式旗袍, 中山装。
(4) 国民的人格平等观念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封建等级观念。 (符合题意即可)
第十九课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张謇和大生纱厂
中国民族工业的萌芽: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国民族工业的受挫:
中国民族工业难以恢复:
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特点及其原因:
大生纱厂发展的原因
背景和口号:
大生纱厂被吞并的原因:
交通: 世纪初,西方发明了 和 后来传到了中国,这类便捷的交通工具,还极大地促进了 的流通。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第一部有声电影《 》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 )等创办了外文报纸。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 年在 创办的《 》。
1897年在 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第二十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通讯: 世纪 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 。
文化生活的变迁
国民政府颁布 、 和 的法令
取消 代之以 。
取消 代之以 。
社会习俗的变化
第二十一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制碱的奥秘
京张铁路
思想家
( )年,由( )主持修建的( )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A克服了哪些困难
20世纪20年代, 揭开制碱奥秘,制出 ,撰写了《 》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 ”。
近代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 )和( )
魏源他编成《 》一书,系统介绍了( )、( )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 ”。
严复是( )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 》,阐述了“ ”,“ ”的进步观点。
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第二十二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新式教育的开端
A明清的教育制度 教材: 选拔人材的方式:
B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 )
C( )期间,创办了(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意义:
D( )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 )多年的科举制度。
A文学家---鲁迅代表作有《 》,《 》等。
B美术大师-------徐悲鸿代表作有《 》等。
C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代表作是《 》。
D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代表作是《 》。
E文学家郭沫若的《 》
F文学家赵树理的《 》、《 》。
D丁玲的《 》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状元实业家张謇:口号、创办的企业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社会生活的变化
社会习俗的变化
文化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的曲折发展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时间、意义)
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制碱》、“侯氏制碱法”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魏源和严复的著作及主张
科 学 技 术
思 想 文 化
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新式教育的开端
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制碱》、“侯氏制碱法”

的曲折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