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课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课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9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2-04 20: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人教版·历史·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本单元主要探索了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演变,并对导致这种演变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走向崩溃,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竞相改革的时代潮流,为不同派别的思想家提供了游说讲学的广阔舞台,造就了一批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百家争鸣的历史局面,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在秦汉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加强的背景下,儒学因顺应维护社会秩序需要而取得独尊地位,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汉唐时期因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促进了理学在宋代的形成和发展。明代的王守仁进而强调内心“良知”的发掘,形成了儒学发展史上继宋代之后又一次重大变革。明朝中后期新经济因素萌发与明王朝的崩溃,孕育了批判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的进步思潮,开启了近代启蒙思想的先河。?单 元 透 视 学习本单元,一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构建基本的知识结构体系;二要注意把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评价;三要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四要注意阅读相关著作,扩大知识面。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3.感受人类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用赞赏的态度认识思想传承的价值。? (1)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诸子百家在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提供了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1.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4)彰显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对提高民族素质十分有益,而且传到了邻国,以至西方,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尤其是孔子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和“和谐”思想,更是为世界人民所景仰和推崇。? (1)随着奴隶制的瓦解,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为挽回统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①老子、庄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
②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即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③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任人唯贤。?
2.诸子百家思想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2)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①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以利于封建统治。?
②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体现了战国时期的新兴地主阶级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方面的朝气和信心。?
③韩非子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
a.他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根据现实的变化来制定政策,这种主张变法革新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b.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子理论的应用。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 (1)孔子的政治思想?
①孔子“仁”的思想兼有积极性和保守性。“仁”的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意义;其政治改良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但是孔子主张的“仁”是站在统治阶级的角度,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百姓,以免引起社会动荡,孔子的仁爱是有阶级差别的仁爱,并非普遍意义上的仁爱。?
②孔子主张的“礼”是指西周时奴隶社会的等级名分制度,实际上是主张恢复宗法制下的分封制,因而有着保守消极的一面。以后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3.对孔子思想的评价 (2)孔子的教育思想?
①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其很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②他主张的“有教无类”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体现了教育的公正与公平,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
③他提倡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对后世影响深远。?
④倡导学生要学习“六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诸子百家 (2009年泉州质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隐士、隐士 ?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思想的理解。儒家强调和谐人际关系“仁”和“礼”;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道家思想比较消极,隐归山林;法家思想主张顺应时势,进行改革,强调时势出英雄。?
【答案】 A? 百家争鸣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④使学术开始下移?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希望变法革新,结束诸侯割据,统一中国,而儒家的“仁政”主张只能缓和阶级矛盾,而不利于地主阶级建立封建统治,因此在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备受冷落,故②不符合。学术下移是百家争鸣的背景,故排除④。?【答案】 D? (2008年广州二模)儒家思想经过2000多年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荀子根据时代需要对儒家思想的改造主要表现在 ( )A.提倡“仁政” B.提倡“以德服人”?
C.主张礼法并用 D.提出“天人感应”? 【解析】 荀子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当以礼教为主。同时他对儒家思想也有改造,主张礼法并用。?
【答案】 C? 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会议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下列主张中,体现“和谐”思想的有 ( )①仁者,爱人 ②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③有教无类 ④制天命而用之?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①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③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④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而②是继续维护宗法制下的等级差别,故①③④符合题意。?【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