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5课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5课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2-04 20: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 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的比较
(1)共同点?
①从性质上看,前后两个时期都带有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性质;?
②从领导者方面来看,前后两个时期有些领导者是相同的;?
③从形式上看,两个时期都是通过著书立说开展文化宣传,同时都经过了长期激烈的争论;?
④从作用来看,都是当时社会先进思潮的主体成分,都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 (2)不同点
①从性质上看,前期属于纯粹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则带有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的性质。?
②从领导者上看,前期是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来倡导,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后期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继续领导,但已经转化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或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又加入了一批新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毛泽东等。?
③从内容上看,前期主要是追求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新道德;后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从范围上看,前期主要局限于局部地区、少数知识分子;后期则进一步扩大了区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运动当中来,并且马克思主义还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
⑤从作用上看,前期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了一定的社会启蒙作用;后期影响深远,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因素。? 2.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1)中国有史以来,还不曾有过像新文化运动那样敢于向封建势力挑战的思想运动,它打破了几千年的旧传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如果说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还是披着孔学的外衣去干“离经叛道”之事,而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派也未从正面去触动孔学的思想统治,那么这时的思想家是第一批自觉地向封建礼教提出全面挑战的勇士。?
(2)新文化运动对许多中国人来说,特别是对广大青年,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这一运动的发展,吸引了许多青年人,特别是青年学生,为迎接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做好了思想准备。?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原因:①国际因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②国内因素: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资产阶级斗争的失败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多知识分子的拥护;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
(2)特点:①进步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②马克思主义宣传同工人运动相结合。③马克思主义战胜了非马克思主义。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 ?
(3)影响:①先进的中国人将它作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指导中国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008年肇庆统测)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改革,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提倡民主和科学,在政治上主张实行 ( )
?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苏维埃体制 D.人民民主制? 【解析】 陈独秀等人属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其主张的民主包括政治民主和民主的理念,政治民主中的政体主张是民主共和制。?
【答案】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
A.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解析】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批判封建思想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思想文化运动,因此较为彻底地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答案】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2009年南京调研)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1920年陈独秀认为资产阶级国家不能扫除社会罪恶,说明陈独秀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这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关。?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