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21课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21课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2-04 20: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 1983年,当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处在起步阶段时期,邓小平同志以历史的眼光,从战略的高度,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二十多年来,“三个面向”的题词蕴含的深刻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针,“三个面向”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旗帜和灵魂。?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1.措施?
(1)1949年底,第一次__________召开,将旧教育变为新教育。?
(2)制定教育方针: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3)建立起__________学校教育和__________的学校教育制度。? 2.成效?
(1)成功地将__________教育改变为沿着__________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__________。?
(3)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__________的建设人才。? 1.表现?
(1)很多师生都被卷入“__________”批走资派活动中,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2)1966年夏,__________被废止。?
(3)70年代初,开始招收“__________”。?
2.影响?
(1)中国__________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
(2)整个__________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1.原因?
(1)“文革”结束后,邓小平__________,全面整顿。?
(2)改革开放后,推进教育改革。?
2.措施?
(1)1977年,恢复中断十年的__________。?
(2)改革开放的同时,确立__________应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__________”发展战略。?
(3)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__________,面向世界,面向__________”的指导方针。? (4)深化教育改革?
①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__________》;?
②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__________并举;?
③高等教育?
A.80年代:增设边缘学科专业;建立了__________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
B.90年代后:实施 “__________”计划。?
④教育投资: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
⑤利用社会力量办学,启动 “__________”。?
⑥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3.成就: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__________和扫除__________。? 1.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因及经验?
(1)发展原因: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其迅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②经济的发展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③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广大教育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现代化建设。?
(2)经验:①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②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③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④从基本国情出发。⑤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对“科教兴国”战略的认识?
(1)提出背景:①“文革”后,教育界进行拨乱反正。?②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③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要把经济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教育成为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
(2)主要内容:①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主要动力。②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 (3)意义:①全面落实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增强国家科技实力及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②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③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3.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1)中国的历史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2)当代的国际国内形势也决定这一点。?
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国内: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而劳动力的素质,意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们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这一切都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教育来完成,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重视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因此,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1.学法点拨:注意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特征。?
2.特别提醒:“三个面向”是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科教兴国”是战略。? 以下对我国教育的叙述,不正确的( )?
A.扫盲教育是建国初教育的重要内容?
B.20世纪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C.“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 ?
D.1979年恢复统一高考的招生制度?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把握。恢复统一高考的招生制度是1977年。?
【答案】 D?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科教事业的发展,把教育事业摆放在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但下列不属于促进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有( )?
A.提出“二为”总方向
B.提出“三个面向”?
C.颁布《义务教育法》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二为”总方向属于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