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 必修二 第二单元 6《孔雀东南飞》 并序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语文 必修二 第二单元 6《孔雀东南飞》 并序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20 14:1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孔雀东南飞并序一、复述诗歌内容,了解故事梗概
二、分析人物形象及人物关系,把握主题
三、赏析文章中艺术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 学习目标: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诗前小序 注:
1、为……所 :被动句。
2、遣:女子出嫁后被夫家休弃回娘家。
3、逼:逼迫。 4、伤:哀悼。
5、云尔:句末语气词,如此而已。小序的作用 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概括了故事情节以及作诗的原因。是全诗的总纲。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人 物 形 象她
勤劳能干,多才多艺,聪慧美丽;
不卑不亢、有教养,辞别归家时还牵挂婆婆和小姑;
外柔内刚,自有主意,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
她果断忠贞,为爱情而牺牲
坚强、自尊,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自请遣归”; 。 刘兰芝:1兰芝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事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2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3刘母 十三——十六 汝今何罪过,不迎子自归?婆婆眼中的媳妇是怎样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双方各执一词,到底谁是谁非呢?我们来断一下这桩家务事?焦仲卿是否维护过自己的爱情?焦母又是如何回答的?“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突出的反面形象。她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女性,对于兰芝与仲卿的美好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独断专行。软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速遣兰芝,以维护她的家长权威。焦母《礼记?本命》: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礼记》中还规定:
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性行暴戾,趋炎附势,爱慕富贵,尖酸刻薄,冷酷无情的市侩刘兄质问:作计何不量!
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威胁: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寻找相似的命运,思考本诗阅读的现实意义拓展延伸: 在你所知道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还有哪些青年男女为维护自己的爱情而痛苦挣扎?
梁山泊与祝英台、牛郎与织女、贾宝玉与林黛玉、陆游与唐婉等等。故事的意义思想价值:诗歌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故事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兰芝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 "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合作讨究如何理解诗歌
的开头结尾 开篇“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两句游离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①不能删。借鸟起兴,这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
②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为全篇奠定凄恻缠绵、哀婉伤感的感情基调。
③提摄全篇,引起下文的作用。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
所谓“他物”,即起兴之物;所谓“所咏之词”,是作者着重要叙述的事件或要着重表达的思想感情。两者并非同一事物,内容上不直接相连。“他物”的作用是或渲染气氛,或启发联想,或引起过渡。看看我们的作文 由物及人 兴的运用
没有蓝天的深遂,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幽雅;没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首章以雎鸠的成双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
次章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兴起淑女之难求。
思考
这首诗叙述的故事是悲剧性的,却又在结尾暗示焦仲卿、刘兰芝两人化成了鸳鸯,给故事带来了一点亮色。请再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来,谈谈你对这种结尾的看法。
①梁祝 泪染双翅身化彩蝶 翩翩花丛来 历尽磨难真情在 天长地久不分开 十八里相送到长亭……
②牛郎织女传说(两人化为天上的星座,一年得以见一次面 )
③《梧桐雨》的结尾写唐明皇和杨贵妃在天上团圆。①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这种结尾反应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②向人们表明,美好的情感或事物具有强大的力量,他们虽然一时被压制住,但胜利是属于他们的。 精彩片断赏析 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纵向铺陈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证明“女行无偏斜”,暗示了焦母逐走媳妇的无理。
思考:第2段从13岁说到16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用了重复排比的句式,不厌其详地写了爷娘、阿姊和小弟的举动,这种重复排比的句式烘托了欢快喜庆的气氛。宋代学者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铺排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遣归前的精心打扮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zhuó)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运用一连串的夸张性铺陈排比,旨在写她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用精心妆饰的美,向丈夫表达自己的爱,向婆婆表示她的无辜和坚强。为下文县令和太守的两度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一、复述诗歌内容,了解故事梗概
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主题
三、赋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 本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