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19 09:4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学教案
年级

学科
历史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
主备人
?
成员
?
教学课题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时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今天改革开放政策、珍惜改革开放成果的自觉性。
重点难点
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从明朝开放到清朝闭关锁国,统治者巩固统治的措施,除闭关锁国外,还有哪些?
2、讲授新课
(一)军机处的设立
1.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2.史料解读
材料: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3.(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的进程)读材料和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的设立的基本情况,其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的地位。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一)文字狱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 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材料二: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2.(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大兴文字狱基本情况)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时间段、特点)
提示:
(1)背景: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兴盛的时期:康雍乾三代。
(3)特点:规模大,次数多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说说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
教师指出: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二)文化专制政策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清朝乾隆纂修的《四库全书》是 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钜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 ,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 ,巩固满清统治 ,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内容 ,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基本情况
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篡改。
3.教师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
提示: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三)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根据教材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
官僚体制日益腐败,官场上贿赂成风,结党营私;各级官吏,敲诈民众;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
2.学生分组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
出现了财政危机;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
3.读教材,回答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
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四)闭关锁国政策
1.史料解读
材料一:1684年,清朝对海上贸易先后作了若干具体规定:一、沿海广东、福建、江南、浙江、山东与直隶省,听百姓装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海上贸易捕鱼。预行禀明该地方官登记名姓,取具保结,发给印票。二、在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四省设海关,管理来往船只,并征收税银。外国贡船所带货物不再收税,其余私来贸易者,听所差部臣照例收税。三、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各省,先定海禁处分之例,尽行停止。若有违禁将硫磺、军器等物,私载在船出洋贸易者,仍照律处分。
材料二:
?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3.结合材料二和教材,学生陈述清朝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措施
提示:致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东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结合材料和教材,学生分组讨论清朝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但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人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时期,而清廷仍然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三、巩固练习
1.你认为在清朝初期,皇帝的权力受到下列哪个机构的制约(  )
A.中书省  B.内阁C.议政王大臣会议??? D .军机处
2.“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若特颁诏旨,由南书房翰林院视草。”采取此种统治措施的是(  )
A.皇太极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3.嘉庆时有一个民谚:“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反映了当时(  )
A.军备废弛? B.土地集中?? C.贪污成风? D.经济衰退
4.清朝乾隆年间,一位英国商人到中国出售货物,应该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宣政院? B.市舶司? C.广州十三行? D.军机处
5.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中国“选择了陆地”是指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B.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C.完全没有积极作用
D.使中国赶上世界发展潮流
6.材料一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1)材料一说明明太祖认为丞相的设置存在什么问题?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材料二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即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清代史学家赵翼
(2)材料二中,赵翼形容的是清代的哪一个机构?这个机构是谁设立的。
4、归纳小结
学生依据板书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五、作业安排
《导学案》自主测评、自我小结、深化拓展
二次备课
课堂小结
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扯皮、巩固清朝统治方面的作用;另外,君主集权加强后,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大臣的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
板书设计
?
?
?
课后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