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案
年级
七
学科
历史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
主备人
?
成员
?
教学课题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提供的图片以及《相关史事》等资料,了解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概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古今地名不一致,学生还没学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会给本课学习带来不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郑和下西洋,中国航海日导入
2、讲授新课
(一)郑和下西洋
1.读教材,回答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读教材及多媒体展示材料,学生抢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换取海外的奇珍异宝,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郑和下西洋的时空范围
时间:1405-1433年。
空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下西洋装载的货物以及用途
图片展示货物
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
用途: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5.读材料和教材,学生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1.(多媒体展示倭寇形象图)教师简短介绍倭寇情况(9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2.根据材料和教材,分组讨论戚继光平息倭寇的情况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随后,戚继光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
3.学生分组讨论对戚继光的正确评价?
工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4.分组讨论: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
(1)获得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2)戚继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治军严明。(3)得到沿海一带广大人民的支持,并且战争的性质是正义反侵略的。
(三)葡萄牙攫取广东澳门居住权
背景:16世纪,一些欧洲殖民者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内容: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收回主权:1999年12月20日
3、巩固练习
1、(2016·泰兴二模)“凤凰卫视”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特制作一艘名为“凤凰号”的单桅帆船,进行探寻当年郑和下西洋海路的壮举,但他们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是( )
A.印度洋沿岸? B.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 D.地中海沿岸
2.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强了明朝的综合国力
B.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
C.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D.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的状态
3.有这样一副对联“爱国名将,百战不败扫平倭寇之患。民族英雄,八方敬重留传不朽名著”。它反映的是哪位历史人物的事迹( )
A.岳飞? B.郑和? C.戚继光? D.寇准
4.戚家军抗倭取得九战九捷是在( )
A.浙江台州? B.山东登州??
C.福建福州? D.广东广州
5.“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
①文成公主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之海寇,动计数万,皆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过数千,其余皆中囯之赤子无赖者入而附之耳。
材料二 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邳县一带。他们到处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
材料三 在福建有首歌谣流传至今:执法如山军纪明,出师矢志灭胡尘。斩子励众并为囯,千秋共仰思儿亭。讲的是当年戚帅率军抗倭时,一次临阵派兵,他的儿子做先锋,路遇大雾没有按时赶到,军令如山,亲儿子被他无情地处以军法。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是什么原因导致材料二中的倭患如此严重?
(2)戚继光抗倭取得了哪些战果?
(3)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戚帅”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①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中国沿海倭患严重。
②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接着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当地广大军民一起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③政府及人民的支持;战争的正义性;“戚家军”军纪严明、训练有素;戚继光本人文武双全,才智超群等。
4、归纳小结
学生依据板书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五、作业安排
《导学案》自主测评、自我小结、深化拓展
二次备课
课堂小结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频繁,属于友好往来。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后两者表现为冲突与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
板书设计
?
?
课后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