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物体的内能
1.[多选]关于分子的动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速度大,物体内分子的动能一定大
B.物体的温度升高,物体内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C.物体的温度降低,物体内大量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减小
D.物体内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物体做机械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解析:选CD 分子的动能与物体的机械能的速度无关,A错;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加,但对单个分子来讲,其动能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B错;只有C、D正确。
2.[多选]如图所示为物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之间的关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当rB.当r>r0时,r越小,则分子势能Ep越大
C.当r=r0时,分子势能最小
D.当r→∞时,分子势能最小
解析:选AC 由当分子间的距离r3.[多选]伽利略在1593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如图所示,一个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槽中,细管中的液面清晰可见,如果不考虑外界大气压的变化,就能根据液面的变化测出温度的变化,则( )
A.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槽中的液体
B.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细管中的红色液体
C.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球形瓶中的空气
D.该温度计是利用测温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制造的
解析:选CD 细管中的红色液体是用来显示球形瓶中空气的体积随温度变化情况的,测温物质是球形瓶中封闭的空气,该温度计是利用它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造的,故A、B错,C、D正确。
4.对于分子势能与体积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体积增加,分子势能增大
B.气体分子的距离增大,分子势能减小
C.物体体积增大,分子势能有可能增加
D.物体体积减小,分子势能增加
解析:选C 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有关,与物体体积也有关,但不能简单地讲:分子间距离增大,或物体体积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所以A、B、D错,C正确。
5.关于物体的内能,正确的说法是( )
A.温度、质量相同的物体具有相等的内能
B.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C.机械能越大的物体,内能也一定越大
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具有相同的内能
解析:选B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势能之和叫内能,温度相同,分子平均动能相同;质量相同,分子个数不一定相同,还有分子势能,故A、D错误,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C错误。
6.[多选]若把常温、常压下的氢气和氮气看作理想气体,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温度下,氮分子和氢分子具有相同的平均速率
B.在相同温度下,氮分子和氢分子具有相同的平均动能
C.体积和温度都相同的氢气和氮气具有相同的内能
D.摩尔数和温度都相同的氢气和氮气具有相同的内能
解析:选BD 相同温度时,任何种类的物质分子的平均动能都相同,B项正确;理想气体无分子势能,它的内能只取决于物质的量和温度,故D项正确。
7.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 )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
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的温度
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提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
解析:选C 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不符合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故A错;水灌满瓶后取出,温度会升高,不再是湖水的温度,相当于取出温度计读数,故B错;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取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示数,这样能保证瓶取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不会降低,故C正确;取出温度计读出示数,不符合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故D错。
8.甲、乙两个分子相距较远(此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可以忽略),设甲固定不动,在乙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关于分子势能变化情况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势能不断增大
B.分子势能不断减小
C.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选D 从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的距离的关系知道,当分子间距离大于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小于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十分小,可以忽略。所以当乙从较远处向甲尽量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力先是对乙做正功,后是分子力对乙做负功或者乙克服分子力做功,而由做功与分子势能变化的关系知道,若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若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因此当乙尽量向甲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势能是先减小后增大。D项正确。
9.[多选]把一个物体竖直下抛,下列哪种情况是在下落的过程中发生的(不考虑空气阻力)( )
A.物体的动能增大,分子的平均动能也增大
B.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小,分子势能却增大
C.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D.物体的内能保持不变
解析:选CD 物体下落过程,不考虑空气阻力,只有系统内的重力做功,机械能不变;物体下落过程中,物体的温度和体积也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都保持不变,因此,选项A、B是错误的。
10.一定质量的0℃的冰融化成0℃的水时其分子动能之和Ek与分子势能之和Ep及物体内能E的变化情况为( )
A.Ek变大,Ep变大,E变大
B.Ek变小,Ep变小,E变小
C.Ek不变,Ep变大,E变大
D.Ek不变,Ep变小,E变小
解析:选C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相同,平均动能一定相同。0℃的冰融化成0℃的水,分子个数不变,总动能Ek相同。但融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E增大,所以分子势能增大,C对,A、B、D错。
11.有甲、乙两种气体,如果甲气体内分子平均速率比乙气体内平均速率大,则( )
A.甲气体的温度一定高于乙气体的温度
B.甲气体的温度一定低于乙气体的温度
C.甲气体的温度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乙气体的温度
D.甲气体的每个分子运动都比乙气体每个分子运动得快
解析:选C 认为气体分子平均速率大,温度就高,这是对气体温度的微观本质的错误认识,气体温度是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而分子的平均动能不仅与分子的平均速率有关,还与分子的质量有关。本题涉及两种不同气体(分子质量不同),它们的分子质量无法比较,因而无法比较两种气体温度的高低,故A、B错误,C正确;速率的平均值大,并不一定每个分子速率都大,故D错误。
12.[多选]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于坐标原点,乙分子位于横轴上,甲、乙两分子间引力、斥力及分子势能的大小变化情况分别如图中三条曲线所示,A、B、C、D为横轴上四个特殊的位置;E为两虚线a、b的交点,现把乙分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则由图像可知( )
A.虚线a为分子间斥力变化图线,交点E的横坐标代表乙分子到达该点时分子力为零
B.虚线b为分子间引力变化图线,表明分子间引力随距离增大而减小
C.实线c为分子势能的变化图线,乙分子到达C点时分子势能最小
D.乙分子从A到C的运动过程中一直做加速运动
解析:选AB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r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故虚线a为分子间斥力变化图线,虚线b为分子间引力变化图线,交点E说明分子间的引力、斥力大小相等,分子力为零,选项A、B正确;实线c为分子势能的变化图线,乙分子到达B点时分子势能最小,为负值,选项C错误;乙分子从A到C的运动过程中分子力先表现为引力,到达B点后表现为斥力,所以乙分子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选项D错误。
13.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为斥力,F<0为引力。a、b、c、d为x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若规定无限远处分子势能为零,则:
(1)乙分子在何处的势能最小?是正值还是负值?
(2)乙分子的运动范围多大?
(3)在乙分子运动的哪个范围内分子力和分子势能随距离的减小都增加?
解析:(1)由于乙分子由静止开始,在ac间一直受到甲分子的引力而做加速运动,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一直在减小,到达c点时所受分子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分子势能最小(为负值)。
(2)由于惯性,到达c点后乙分子继续向甲分子靠近,由于分子力为斥力,故乙分子做减速运动,直到速度为零,设到达d点后返回,故乙分子运动范围在ad之间。
(3)在分子力表现为斥力的那一段cd上,随分子间距的减小,乙分子克服斥力做功,分子力、分子势能随间距的减小一直增加。
答案: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