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件-回顾 拓展一《交流平台》人教新课标 (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件-回顾 拓展一《交流平台》人教新课标 (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19 19:3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导入
1、本组课文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都能给我们一定的感悟,或都对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启示。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联系生活实际领悟到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体会到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并且在我们的习作中也试着运用了。本组课文学完了,你有没有总结过每一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吗?
2、学生读交流要求,明确交流内容。
回顾本单元课文用了哪些表 达 方 法
1、文言文两则
2、匆匆
3、桃花心木
4、顶碗少年
5、手指
2、匆匆
3、桃花心木
1、文言文两则
4、顶碗少年
5、手指
表 达 方 法 例 文
运用拟人、比喻、排比、设问的写法,化无形为有形,并且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借物喻人
写一件事情、物件,从中产生感悟、受到启迪


这次交流平台的主要任务
1、阅读文章要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2、在习作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悟。
要想对文章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见解,最重要的是边读边想,多问几个为什么,尤其要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这样阅读文章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
交流心得:阅读文章如何形成自己的见解?
在习作中表达感悟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文末或文中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悟,以直接表达的方式给人以启示。如《桃花心木》在文中道出了作者的感悟“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手指》一文在结尾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感悟。另一种是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使人从中受到启迪。如《匆匆》一文。作者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贯穿于文章的始终。在文章的每一处,我们都能体会到这种情感。
交流心得:在习作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悟。
按要求阅读下面两篇文章
1、东施效颦、2、蜥蜴失策
  “东施效颦”讲了什么内容?这个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美女西施犯心痛病,手捂胸口眉头皱,愈美。丑女东施学西施,愈丑。
这则寓言比喻不了解人家真正长处,而去生搬硬套,结果事与愿违。也泛指机械的模仿者愚蠢可笑。或者:不要盲目模仿他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蜥蜴失策”讲了什么内容?这个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丢弃了自己的成功经验,而胡乱照搬别人的经验 ,是注定要失败,必然要吃亏的
蜥蜴放弃了自己逃避敌人的方法,学了椿象的装死,结果丢了性命 。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习录》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大意: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
说明了人人都有自己不懂的地方。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大意: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擂两通鼓,勇气就衰弱了;擂三通鼓,勇气就完结了。现在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说明做事情要一气呵成的道理。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墨子》
大意:再甘甜的瓜,瓜蒂都是苦的,天下的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
说明任何事物都没有十全十美的道理。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习录》
大意:种树必须培育它的根,教人以德行就必须教养他的思想。
说明了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的道理。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
大意:练习了千支曲子后才能知晓音乐的美妙,观看了千柄剑后才能识别兵器的好坏
说明了多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邯郸学步”这个成语讲的是战国时候,燕国的一个青年人到邯郸学当地人走路,结果学了几个月,不但没有学会邯郸的走法,还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
原来是形容不要盲目学步,现在用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邯郸学步”讲了什么内容?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