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物理粤教选修3-3 阶段质量检测(一)+分子动理论+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物理粤教选修3-3 阶段质量检测(一)+分子动理论+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4-19 13:0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阶段质量检测(一) 分子动理论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物体温度越高,则该物体内所有分子运动的速率都一定越大
D.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颗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解析:选A 根据分子动理论,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快,因此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A正确,B错误;温度越高,说明分子平均动能越大,但不能说明每个分子都大,C错误;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颗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说明液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D错误。
2.由阿伏加德罗常数NA和一个水分子的质量m,一个水分子的体积V0,不能确定的物理量有(  )
A.1摩尔水的质量     B.2摩尔水蒸气的质量
C.3摩尔水的体积 D.4摩尔水蒸气的体积
解析:选D 1摩尔水的质量为MA=NA·m,A正确;2摩尔水蒸气的质量M=2NA·m,B正确;液体可认为分子是紧密地靠在一起,3摩尔水的体积V=3NA·V0,故C正确,由于气体分子间有一个很大的空隙,气体的体积并非所含分子自身体积之和,故D项由已知条件无法确定,故选D。
3.关于布朗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花粉分子自身的无规则运动
B.布朗运动是由于花粉微粒内部分子间的碰撞引起的
C.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D.布朗运动是分子运动
解析:选C 由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可知C正确。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相等的两块铁(固体),其内能一定相等
B.温度不等的两物体,其内能一定不等
C.两物体的内能相等,其分子平均动能一定相等
D.两块相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固体),质量相等,形状不同,温度相同,内能一样大
解析:选D 温度相等的两块铁,因为不知道他们的质量是否相等。那么他们的内能不一定相等,所以A错;而对于温度不等的两物体,分子平均动能不一样大,但由于分子数目、分子势能、分子质量等因素,就有可能使内能一样大,因此B错;同样的道理,C错,D对。
5.关于物体的内能、温度和分子的平均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B.温度低的物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小
C.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D.做加速运动的物体,由于速度越来越大,因此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来越大
解析:选B 温度低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小,内能不一定小,选项A错误B正确;外界对物体做功时,若同时散热,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选项C错误;做加速运动的物体,由于速度越来越大,动能越大,但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一定增大,选项D错误。
6.有关分子动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变化时,物体内某分子的动能一定变化
B.分子的平均动能永不为零
C.在0 ℃时的水和0 ℃时的冰的分子平均动能不相等
D.物体动能为零,分子的动能也为零
解析:选B 由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同一分子在不同的温度的动能也可能相同,选项A错误。物体内大量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选项B正确,选项D错误。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选项C错误。
7.如果一个系统达到了平衡态,那么这个系统各处的(  )
A.温度、压强、体积都必须达到稳定的状态不再变化
B.温度一定达到了某一稳定值,但压强和体积仍是可以变化的
C.温度一定达到了某一稳定值,并且分子不再运动,达到了“凝固”状态
D.温度、压强就会变得一样,但体积仍可变化
解析:选A 如果一个系统达到了平衡态,系统内各部分的状态参量,如温度、压强和体积等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温度达到稳定值,分子仍然是运动的,不可能达到所谓的“凝固”状态。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0 nm
B.任何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在任何情况下,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是同时存在的
D.1 kg 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都是6.02×1023个
解析:选BC 1 nm=10-9 m,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合0.1 nm,故A错;只有在温度为0 K时分子才停止运动,0 K是达不到的,所以任何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正确;在任何情况下,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是同时存在的,C正确;6.02×1023 mol-1是阿伏加德罗常数,指1 mol任何物质中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D错。
9.在研究热现象时,我们可以采用统计方法,这是因为(  )
A.每个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个别分子的运动不具有规律性
C.在一定温度下,大量分子的速率分布是确定的
D.在一定温度下,大量分子的速率分布也随时间而变化
解析:选BC 在研究热现象时,单个分子的运动具有无规则的特征,但大量的分子却满足统计规律,故正确答案为B、C。
10.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表示斥力,F<0表示引力,A、B、C、D为x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则下列选项中如图所示分别表示乙分子的速度、加速度、势能、动能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其中大致正确的是(  )
解析:选BC 乙分子从A处释放后先是分子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乙分子的动能增加,至B点处,乙分子所受分子引力最大,则此处乙分子加速度最大;B点至C点的过程中,分子引力继续做正功,分子动能继续增加,分子势能继续减小,至C点分子动能最大,分子势能最小;C点至D点过程,分子斥力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但不会变为负值),分子势能增加;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乙分子的运动方向不变。综合上述分析知B、C正确,A、D错误。
11.关于内能和机械能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内能和机械能各自包含动能和势能,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B.运动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均不为零
C.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但它们的内能永远不可能为零
D.物体的机械能变化时,它的内能可以保持不变
解析:选AB 机械能是指宏观物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内能是指分子动能、分子势能,有本质的区别,A错;物体的分子运动永不停息,内能不能为零,但重力势能是有相对性运动的物体机械能,可以为零,B错,C对;机械能与内能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但没有转化时,一个可以变化,另一个不变,D对。
12.设有甲、乙两分子,甲固定在0点,r0为其与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今使乙分子由静止开始只在分子力作用下由距甲0.5r0处开始沿x方向运动(如图),则(  )
A.乙分子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B.乙分子到达r0处时速度最大
C.分子力对乙一直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
D.乙分子在r0处时,分子势能最小
解析:选BD 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0。由图可知,乙分子受到的分子力先变小,位于平衡位置时,分子力为零,过平衡位置后,分子力先变大再变小,故乙分子的加速度先变小再反向变大,再变小,故A错误。当r小于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F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加,势能减小,当r等于r0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当r大于r0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分子力做负功,动能减小,势能增加。故B、D正确,C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填空题要把正确结果填在相应横线上或按要求作答;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3.(7分)在“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分子大小”实验中,
(1)某同学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和油酸,制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
②在量筒中滴入一滴该溶液,测出它的体积;
③在蒸发皿内盛一定量的水,再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开稳定;
④在蒸发皿上覆盖透明玻璃,描出油膜形状,用透明方格纸测量油膜的面积。
改正其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油酸酒精溶液体积浓度为0.10%,一滴溶液的体积为4.8×10-3mL,其形成的油膜面积为40 cm2,则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m。
解析:(1)②由于一滴溶液的体积太小,直接测量时相对误差太大,应用微量累积法减小测量误差。
③液面上不撒痱子粉时,滴入的油酸酒精溶液在酒精挥发后剩余的油膜不能形成一块完整的油膜,油膜间的缝隙会造成测量误差增大甚至实验失败。
(2)由油膜的体积等于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内纯油酸的体积可得:d==m=1.2×10-9m。
答案:(1)②在量筒中滴入N滴溶液
③在水面上先撒上痱子数
(2)1.2×10-9
14.(9分)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
①往边长约为40 cm的浅盘里倒入约2 cm深的水,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②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薄膜形状稳定。
③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的体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④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每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
⑤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
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填写步骤前面的数字)
(2)1 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300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1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测得所形成的油膜的面积是0.13 m2。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 m。(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________。
A.油酸未完全散开
B.油酸中含有大量的酒精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D.求每滴体积时,1 mL溶液的滴数误多计了10滴
解析:(1)“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步骤为:配制油酸酒精溶液→测定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题中的④)→准备浅水盘(①)→形成油膜(②)→描绘油膜边缘,测量油膜面积(⑤)→计算分子直径(③)。
(2)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
V=××10-6 m3=×10-9 m3,
油酸分子直径d== m≈5×10-10 m。
(3)油酸未完全散开,测得的油膜面积偏小,由d=可知d的计算结果明显偏大,故A正确。
酒精易溶于水,不影响测量结果,故B错误。
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算出的油膜面积偏小,由d=可知d的计算结果明显偏大,故C正确。
求每滴体积时,1 mL溶液的滴数误多计了10滴,求出的纯油酸的体积偏小,由d=可知d的计算结果明显偏小,故D错误。
答案:(1)④①②⑤③ (2)5×10-10 (3)AC
15.(10分)请解释下列物理现象:
(1)将樟脑球放入衣箱里,过一段时间后,衣箱里充满了樟脑味;
(2)将盐放入水中,水逐渐变咸,而且热水比冷水容易变咸;
(3)给气球吹足气,虽然用细线将口扎紧,但过三两天后,气球仍然瘪了。
答案:(1)樟脑球放入衣箱里,由于分子的热运动,樟脑分子进入箱内空气中,因此衣箱内充满樟脑味。
(2)盐放入水中,发生扩散现象,故水变咸,且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因此热水比冷水容易变咸。
(3)气球分子间有间隙,而且球内气压大,因此球内气体分子可由空隙运动到球外,气球会慢慢变瘪。
16.(12分)实验发现,在水深300 m处,二氧化碳将变成凝胶状态,当水深超过2 500 m时,二氧化碳会浓缩成近似固体的硬胶体。设在某状态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将二氧化碳分子看做直径为D的球,体积为πD3,则在该状态下体积为V的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固体后体积为多少?
解析:体积为V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数为n=NA,所以固体的体积为V′=nπD3,即V′=πD3。
答案:πD3
17.(14分)目前,环境污染已非常严重,瓶装纯净水已经占领柜台。再严重下去,瓶装纯净空气也会上市。设瓶子的容积为500 mL,空气的摩尔质量M=29×10-3kg/mol。按标准状况计算,NA=6.0×1023 mol-1,试估算:
(1)空气分子的平均质量是多少?
(2)一瓶纯净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3)一瓶中约有多少个气体分子?
解析:(1)m== kg
=4.8×10-26 kg。
(2)m空=ρV瓶=
= kg
=6.5×10-4 kg。
(3)分子数N=nNA=·NA
=
=1.3×1022(个)。
答案:(1)4.8×10-26 kg (2)6.5×10-4 kg
(3)1.3×102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