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7张PPT。 分析特殊地理现象,提高解题能力1.地球自转线速度哪里最大? 一、行星地球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结论为: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快,且向两极减小,极点为零。V=COSθ*(R+h)*2π/TT是自转周期,R是赤道半径,h是海拔高度,θ为地理纬度1.地球自转线速度哪里最大?
在南美洲厄瓜多尔境内的科托帕希火山。
珠穆朗玛峰的纬度高于赤道地区,但是它的自转线速度却比赤道上很多地方都大。2.关于时间◎多数国家采用法定时区的标准时经线。◎少数国家是采用半时区。例如,伊朗、阿富汗、印度等国,分别采用东3.5区、东4.5区、东5.5区为其法定时区。◎为了充分利用太阳光照,世界各国法定时区的标准经度,往往不是其适中经度,而是普遍向东偏离。新西兰位于东11区和东12区之间,其法定时为东12区的标准时。◎有的国家虽然领土跨度很大,但仍采用一个时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如中国领土跨5个时区,全国统一采用北京时间即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地域辽阔的国家,有的把全国划分为若干个时区。例如俄罗斯,全国分成11个时区(从东3区至东13区);美国本土划分为4个时区(从西5区至西8区)。◎为了适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充分利用太阳光照,节约能源,许多国家在夏半年实行夏时制。 ◎也有极个别国家的法定时区,既不是正规时区,也不是半时区,而是一种不规则的时区。例如,南亚的尼泊尔。二、大气 青藏高原地面反射率高(地面有大面积冰雪),地面能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就很弱。1.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远比同纬度平原地区强,但其地面长波辐射比同纬度平原地区弱得多?
①地面辐射较弱,而气温最主要靠地面辐射提供,所以气温低;
②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减弱,大气的保温作用降低。2.青藏高原是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却是我国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3.全球气温的总体分布规律是: 大致从低纬度地区向两极地区逐渐递减。
为什么不能理解为“从赤道地区向两极地区逐渐递减”呢? 1.热赤道 7 月份北移,1 月份南移,位置并非固定在真赤道处。
2.由于地球较大的几个陆块主要位于真赤道以北,该地区形成最强烈增温及温度最高的地区。实际上,从全年来看,热赤道位于真赤道以北较远的地方。4.四川盆地为我国冬季的温暖中心,而位于俄罗斯东部的奥伊米亚康盆地却成为北半球“寒极”,同样是盆地为什么有如此之别?
因为四川盆地北面的秦岭、大巴山削弱了冬季风对其影响,相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而言,可称为温暖中心。
奥伊米亚康盆地地处较高纬的高原地区,该地本身就是冷空气的发源地,再加上冬季周围山地冷空气下滑积聚在盆底,形成北半球的“寒极”。5.逆温现象
辐射逆温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愈近地表,降温愈快锋面逆温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出现于锋面附近地形逆温冷空气沿斜坡向低谷和盆地流动出现于山谷或盆地6.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C逆温的危害:
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这是因为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对流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矿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6.特殊的气候类型、特点及成因ACB全年高温多雨南纬12°-25°南纬11°-15°北纬8°-18°南纬11°-17°a.4处非赤道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在南北纬1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成因:
①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
②附近有暖流流过;
③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 有4种成因。一种是地带性,3种是非地带性。
①分布在10°~回归线大陆的内部和西部。
②东非高原上的热带草原气候。
③非洲南部南纬20度到30度的东岸的热带草原气候,成因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b. 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北部:
东部:
南部:C.澳大利亚热带草原气候①它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范围内,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
②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少, 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
③人类活动历史悠久,植被破坏d.巴基斯坦热带沙漠气候 e.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春多雨,夏秋降水较少 冬春来自北极的寒冷气流在南下过程中,经过哈得孙湾和五大湖,携带了大量的水汽,遇到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大量降水;
夏季田纳西河流域位于来自墨西哥湾和大西洋的暖湿空气的背风坡,降水反而较少。田纳西河流域f.挪威、阿拉斯加温带海洋气候
g.加拿大东北部极地气候南移 h.南北美洲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分布呈狭长带状分布 ①高大山地地形阻挡;
②沿岸寒流或暖流的影响其成因有:
①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
②西风气流越过安第斯山后气流下沉,使得本区干燥少雨;
③本区因纬度高,温带气旋到达机会少,降水较少;
④寒流的影响 i.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j澳大利亚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8.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最热月为什么不是7月?小结:
这些地带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和表现是由于各地气候形成因子的差异导致的。
各地气候类型和每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应从气候的形成因子,即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人类活动等方面综合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在分析气候类型时,即要综合思维,又要有区域思维,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温线的走向:①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②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影响原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影响原因: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③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影响原因:受地形起伏的影响9.气温和降水(等值线)气 温 低④受洋流的影响◎城市热岛效应⑤闭合的等温线◎全年冷中心:山地◎夏季热中心,冬季暖中心:盆地⑥等温线的疏密 总结: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大气:包括锋面(冷锋、暖锋)活动和天气(晴、阴天)
地形和地势:高大地形、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
向阳坡、背阳坡
洋流:
植被:
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反射率低,温差小。
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营林与毁林、兴修水
库与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都有很大影响。
上述因素中,纬度因素导致太阳辐射差异是根本原因,形成世界平均气温分布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的基本规律,即一般现象。其他因素的叠加导致各地气温的差异,即形成特殊现象。1.读世界平均气温图,思考回答:(1)B处气温比同纬度偏低,说明其形成原因。
(2)C、D两处等温线弯曲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共同原因是什么?由于地势高,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
原因是受寒流影响,温度偏低读世界平均气温图,思考回答:(3)E处等温线密集,形成原因是什么?
(4)G处气温明显低于F,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地势变化明显G处地势高;G处为陆地;G处冰雪覆盖,反射太阳光线强,所以气温低。F反之2.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回答(1)~(2)题。(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
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
(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B B 降水1.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①海陆因素 等降水量线大致与山脉走向平行,说明降水量受地形(山脉)影响。
山脉迎风坡,降水量大;山脉背风坡,降水量小。 ②地形因素 ③洋流因素 ④大气环流的影响⑤人类活动影响(3)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10 分)(3)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
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
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三、锋面及天气 洋流对地理环境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其作为非地带性因素对气候和自然带的影响,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四、洋流1.南半球西风漂流为什么是寒流?①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而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气温极低,这必然会影响周围水域的温度;
②从南极大陆延伸出来的冰舌,进入海面后形成漂流的冰山,这些浮冰融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使海水温度降低;
③南极大陆强劲而干冷的极地东风也加剧了海水的降温。2.索马里沿岸的洋流(10分)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
(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判断依据。 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运动。寒流。因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的海区流向高于24℃的海区(索马里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10分)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7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
(4)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较多。因为该季节这里盛行西南风,易于形成涌升流,海区营养物质较多,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 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也会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
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3.几内亚暖流的形成和作用 赤道逆流自西向东流到几内亚湾形成几内亚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以及地形的抬升作用,使热带雨林气候延伸到15°N。 墨西哥湾暖流规模十分巨大,它宽100多千米,深700米,总流量大约相当于所有河流径流量的20倍。湾流水温很高,特别是冬季,比周围的海水高出8℃。刚出海湾时,水温高达27~28℃,它散发的热量相当于北大西洋所获得的太阳光热的1/5。它像一条巨大的、永不停息“暖水管”,携带着巨大的热量,温暖了所有经过地区的空气,并在西风的吹送下,将热量传送到西欧和北欧沿海地区,使那里成为暖湿的海洋性气候。4.墨西哥湾暖流为什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暖流?①两支洋流汇聚转化而成。
②加热时间充分
③墨西哥湾一带较为封闭,信风促使大量暖流在此聚集,形成一个“蓄热水库”
④信风把大量海流汇入墨西哥湾,加上密西西比河的径流补给,使得墨西哥湾的海平面抬升,与大西洋形成落差,加强了暖流的动能. 5.莫桑比克暖流、马达加斯加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莫桑比克暖流
+
马达加斯加暖流
=厄加勒斯暖流影响两岸苔原的分布。6.格陵兰岛两侧的洋流7.赤道逆流为什么不在赤道上? 南半球洋面开阔(受风的影响更大),所以南半球形成的秘鲁寒流比北半球形成的加利福尼亚寒流强,所以转化为暖流也强。因此使太平洋的南赤道暖流比北赤道暖流更宽更强,把赤道逆流挤到北半球。
而在赤道两侧,属赤道无风带,洋流受风的影响较小,所以赤道逆流在上述原因影响下,偏向赤道以北。1.冲积平原的形成
①河流受构造运动(上升转为下降)、地形(从山地到低平谷地)和人为因素(筑堤、修水库)等影响,水流流速减缓,导致泥沙大量堆积而成。
②在地形上须有相当宽的谷地或平地;
③须有足够的泥沙来源。
基本上任何河流在下游都会有沉积现象,尤其是一些较长的河流为甚。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乃由亚马孙上游的泥沙冲积而成。五、地质作用和地貌读图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14分)红地球葡萄穗大、粒大、色泽艳红、果肉脆硬、含糖量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些年来渭北黄土高原区形成了红地球葡萄专业产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内外力作用简述渭河平原的形成过程(6分)(1)岩层断裂下陷 (地堑) (2分);河流堆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2分)◎冲积平原聚落一定多? 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聚落分布密集。
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很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尼罗河 恒河 黄河 长江2.三角洲的形成在河口地区一般会形成三角洲。读图,完成下列要求。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3)流域地形高差大,河流流速快,入海口泥沙沉积少,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河流含沙量小。(入海口附近大陆架窄、小,泥沙较难沉积成陆)形成三角洲,应具备的条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问题突出。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2)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8分)(2)原因: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洋流由北向南流动。六、差异性1.雪线 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称为雪线。
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
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 1.雪线?雪线与气候上的气温与降水都有关系。
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
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密切: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地貌因素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 从山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天山-祁连山一线 青藏高原?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沙尘暴,大气煤烟污染等因素均可对雪线高度产生影响。 ◎全球变暖,不断升高的气温将使雪线持续向更高海拔推进。
◎臭氧层遭到破坏后,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大量增加,使雪线急剧上升。
◎沙漠化造成了沙区来水量减少,致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
◎煤烟污染而变暗的雪对太阳光的反射率降低,提高了对太阳能的吸收率,从而导致冰雪融化,雪线后退。 2.自然带影响山地同类自然带海拔高低的因素 :
(1)纬度
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水热状况越好,同类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高;纬度越高,同类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
(2)坡向
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在阳坡分布的海拔更高;在阴坡分布的海拔更低。 读“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2题。 1. 该山地可能位于( )
A. 北半球温带地区
B. 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 南半球温带地区
D. 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1.山地两侧自然带数目不一主要原因:
1.天山北坡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影响,年降水量大于南坡,适合森林生长;
2.天山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又为阳坡,蒸发量大,水分条件不适宜森林生长。 2.山地一坡出现森林带而另一坡缺失3.赤道附近的山脉,自然带哪侧高?基带是? 乞力马扎罗山1月份盛行来自亚洲大陆的干燥的东北风。
七月份又处于湿润东南风的背风坡,全年降水少,比较干燥,南坡七月份是湿润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同一自然带的最高界高于北坡,而雪线海拔低于北坡。
南坡自然带的分布高的原因主要是受降水的影响。4.南北走向的山脉自然带哪侧高?如太行山东西走向的山脉,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偏低,在背风坡相同海拔处,降水少,但气温偏高。
南北走向的山脉(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低的为迎风坡。下图为“安第斯山某段的植被垂直带示意图”。读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雪线西高东低,而其他自然带界线却西低东高,请分析原因。(1)因东坡迎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信风把暖流上空的湿润水汽带入,在东坡抬升,使之降水更为丰沛,自然带高度增大,同时由于东坡降水量较西坡大,使冰雪面积分布更广,厚度更大,更难消融。(1)地带性自然的缺失。如由于南纬560至650的地区是广阔的海洋,陆地面积很少,因此南半球大陆上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2)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的西侧,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因受地形影响,处于西风的背风处,因而形成温带荒漠带。5.非地带性(3)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其空间分布范围受到极大的约束,而且与东部地区的自然带割断,这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分布于美洲大陆西部沿海地区的结果。(4)自然地理现象的斑块状分布。如荒漠带中呈斑块状分布的绿洲,是由于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形成的。如我国天山等山麓地带,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形成众多的绿洲,呈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形成了与周围广大的温带荒漠地带性现象截然不同的景色,这些绿洲就属于非地带性现象。七、人口和城市1.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及老龄化问题2.拉美国家城市化水平为什么特别高? 下表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1、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
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2、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
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
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四个国家中英国作为工业化最早、处在后工业化的国家,城市化水平最高;泰国是发展中国家、处在工业化起始阶段,城市化水平最低;日本的水稻种植业机械化水平高,沙特阿拉伯城市化水平高于日本,是因为沙特阿拉伯位于西亚,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自然环境恶劣,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城市化水平高于日本。3.河口地带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但是黄河三角洲并没有形成大城市.4.河口地区是孕育良港的理想之地,鄂毕河和亚马孙河、刚果河入海处为什么无港口城市?5.大多数城市市中心地价最高,高楼林立,一般为中心商务区( 或商业区) 。但是,北京市则例外,市中心不但不见高楼林立,也并非商业区,此乃古代紫禁城.6.铁路通常选择经过平原地区,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则选择经过亚洲南部山区。
因为北部平原地区气候寒冷,冻土沼泽广布,人口稀少; 南部气候较温暖,人口城镇较多,运输量较大。八、农业 1.一般地说,河流中下游平原多为理想的农业区。通常,河流中下游自然条件优越,是发展农业的首选地区。请问俄罗斯鄂毕河等河流中下游地区为何不能成为重要农业区? 由于纬度较高,积温偏低等原因,不利于谷物生长。2.季风水田农业机械化水平低?①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黄河谷地、湟水谷地和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最典型。3.几种特殊的农业生产类型②绿洲农业:又称绿洲灌溉农业,主要分布于新疆内陆盆地和甘肃河西走廊等地。③坝子农业: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地区,云贵高原石灰岩地貌广布,流水的冲刷使地表土层浅薄,地表水渗漏严重,不利于耕作,只有在那些被当地人称为“坝子”的山间小盆地内有小块的冲积平原,水土条件相对较好,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故称为坝子农业。④基塘农业九、工业1.普通家具不便长途运输,家具企业多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而黑龙江省佳木斯家具厂则接近原料产地。
2.新疆的棉纺织属于原料导向性,而上海的工业属于市场导向性。
3.伊利集团呼和浩特乳品生产基地属于原料导向性工业,在再北京、大庆的液态奶基地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4.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属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微电子、高级时装属技术导向型。
5.南京、北京的石化工业属市场导向型;大庆、辽阳的石化工业属原料导向型。◎如何提高学生应对特殊现象解决特殊问题的能力? 课堂学的是共性,考试考的往往是个性(提供某一区域的背景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彼此之间的脱节, 导致学生考试作答只能生搬硬套,答不到点子上。
怎么才能处理好地理教学中一般性(共性)和特殊(个性)之间的关系?1.要善于分析总结哪些是一般性现象和规律,
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一般性中寻找特殊性。
3.从一般性法则出发,把特殊性还原为一般性。 有的试题则是以“特殊情境”为背景,让考生从“特 殊”背景中发现“一般规律”,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4.加强地理逻辑思维训练
5.选取恰当例题,让学生熟练运用“一般”与 “特殊”的关系以厘清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地理解题能力。 只有逻辑清晰和正确才能称为知识正确到位。地理逻辑思维其美感在于能使学生尽快掌握知识而不是能较长久记住知识,这也符合地理高考的宗旨。 地理一般性法则是教学的核心,特殊性描述是一般法则的灵活运用。教师一定要站得高, 把握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围绕个体作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