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型
新授课
节数
4
教
学
目
标
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的具体历史史实及其玄奘西行的时间和贡献,唐朝时中外文化频繁交往的主要原因。
3、通过出示大量的文字、视频、图片等素材,引起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提升学生阅读、综合感悟历史事件的能力。
4、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5、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隋唐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
教法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个性化补充
导入新课:
为什么外国人会称中国人为“唐人”?因为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十分活跃,给许多国家都带来深远的影响,所以外国人习惯把中国人称为“唐人”。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唐朝对外交往的活跃。
新课讲授: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阅读课文,你从课文中获取了那些信息?(你认为应该掌握点什么)
(什么是遣唐使遣;唐使的目的;遣唐使对日本的影响)
简要介绍鉴真东渡的故事。
第一次未出海便夭折,鉴真被诬告与海盗勾结,东渡的船被官府查收。第二次被风浪所阻,鉴真一行人在海上突雨风暴,不得不靠岸,一个月
后,他们再次出海,再次遭遇风暴,被渔民救上岸。
第三次东渡未成功,因官府出面阻止。
第四次未果,因底子好心阻拦。
第五次遭遇台风,东渡失败。在海上漂泊了14天,到了海南岛。鉴真因酷暑患眼疾,双目失明。
第六次东渡成功,享年66岁抵达日本九州。
3、鉴真东渡对日本的有怎样的影响?(鉴真为促进中日友好交往中做出了什么贡献?)
(鉴真六次东渡成功到达日本,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唐与新罗的关系
读课文你从中获取那些有关两国交往的重要信息?
四 、玄奘西游
出示问题:1、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2、玄奘有什么重大贡献?
(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 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讨论: 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的?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
靠的是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课堂小结:
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唐朝对外友好交往,其中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意义深远。鉴真六次东渡的感人事迹,代表了中国人民与邻国友好交往的真诚愿望。中日友好交往,既对日本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变、社会生活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同时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玄奘西游取经,加深了唐朝对西域和天竺的了解,在中印友好发展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板书设计: 遣唐使来话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日本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新罗:
天竺: 玄奘西行,吸收外来文化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