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物理
粤教版
必修2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第02节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 (十)+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飞向太空+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 (十)+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飞向太空+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4-19 13:35:55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十)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飞向太空
1.地球表面的平均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用上述物理量估算出来的地球平均密度是( )
A. B.
C. D.
解析:选A 地球表面有G=mg,得M= ①,又由ρ== ②,由①②得出ρ=。
2.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行星“51 peg b”的发现拉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51 peg b”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4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的。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 )
A. B.1
C.5 D.10
解析:选B 行星绕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G=m r,则=3·2=3×2≈1,选项B正确。
3.关于环绕地球运转的人造地球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长
B.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大,周期越短
C.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大,周期越长
D.轨道半径越小,速度越小,周期越长
解析:选A 地球对人造卫星的引力提供卫星所需要的向心力,由G=m=mr,知v= ∝,当r增大时,v减小。T= ∝,当r增大时,T增大,故A正确。
4.当人造地球卫星已进入预定轨道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卫星及卫星内的任何物体均不受重力作用
B.卫星及卫星内的任何物体仍受重力作用,并可用弹簧测力计直接称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C.如果卫星自然破裂成质量不相等的两块,则这两块仍按原来的轨道和周期运行
D.如果在卫星内将一个物体自由释放,则卫星内观察者将可以看到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选C 卫星在预定轨道上运行时,卫星及卫星内的物体仍然受到地球对它的引力作用,但处于失重状态 ,故A、B、D错误。若卫星自然破裂,任一部分受到地球的引力恰好提供该部分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它依旧按原来的轨道和周期运行,故C正确。
5.(多选)甲、乙为两颗地球卫星,其中甲为地球同步卫星,乙的运行高度低于甲的运行高度,两卫星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周期大于乙的周期
B.乙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
D.甲在运行时能经过北极的正上方
解析:选AC 卫星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ma=mr,得a=,T=2π ,由题可知r甲>r乙,所以a甲
T乙,故A、C正确;第一宇宙速度等于近地卫星的绕行速度,也是最大的绕行速度,所以B错误;同步卫星的轨道平面在赤道的正上方,不可能经过北极正上方,D错误。
6.登上火星是人类的梦想。“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透露:中国计划于2020年登陆火星。地球和火星公转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忽略行星自转影响。根据下表,火星和地球相比( )
行星
半径/m
质量/kg
轨道半径/m
地球
6.4×106
6.0×1024
1.5×1011
火星
3.4×106
6.4×1023
2.3×1011
A.火星的公转周期较小
B.火星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较小
C.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较大
D.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较大
解析:选B 火星和地球都绕太阳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mr=ma知,因r火>r地,而=,故T火>T地,选项A错误;向心加速度a=,则a火<a地,故选项B正确;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地=,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火=,代入数据比较知g火<g地,故选项C错误;地球和火星上的第一宇宙速度:v地= ,v火= ,v地>v火,故选项D错误。
7.(多选)科学家在研究地月组成的系统时,从地球向月球发射激光,测得激光往返时间为t。若还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月球绕地球旋转(可看成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光速c(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远大于它们的半径)。则由以上物理量可以求出( )
图1
A.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B.地球的质量
C.月球受地球的引力 D.月球的质量
解析:选AB 根据激光往返时间为t和激光的速度可求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A正确;又因知道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T,根据G=m2r可求出地球的质量M=,B正确;根据题中数据只能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D不对;因不知月球的质量,无法计算月球受地球的引力,C也不对。
8.(多选)如图2所示,A为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为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C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P为B、C两卫星轨道的交点。已知A、B、C绕地心运动的周期相同,相对于地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A.物体A和卫星C具有相同大小的加速度
B.卫星C的运行速度大于物体A的速度
C.可能出现在每天的某一时刻卫星B在A的正上方
D.卫星B在P点的加速度与卫星C在P点的加速度相同
解析:选BCD 卫星C和物体A的周期相同,则圆周运动的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大,A错误、B正确;卫星B的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故卫星B每一天的固定时间通过地球固定点的正上方,C正确;由=ma得不同卫星处于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D正确。
9. (多选)P1、P2为相距遥远的两颗行星,距各自表面相同高度处各有一颗卫星s1、s2做匀速圆周运动。图3中纵坐标表示行星对周围空间各处物体的引力产生的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物体到行星中心的距离r的平方,两条曲线分别表示P1、P2周围的a与r2的反比关系,它们左端点横坐标相同。则( )
图3
A.P1的平均密度比P2的大
B.P1的“第一宇宙速度”比P2的小
C.s1的向心加速度比s2的大
D.s1的公转周期比s2的大
解析:选AC 由图像左端点横坐标相同可知,P1、P2两行星的半径R相等,对于两行星的近地卫星:G=ma,得行星的质量M=,由a-r2图像可知P1的近地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所以P1的质量大,平均密度大,选项A正确;根据G=得,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v= ,由于P1的质量大,所以P1的第一宇宙速度大,选项B错误;s1、s2的轨道半径相等,由a-r2图像可知s1的向心加速度大,选项C正确;根据G=m2r得,卫星的公转周期T=2π ,由于P1的质量大,故s1的公转周期小,选项D错误。
10. (多选)北京时间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交会对接前“神舟十号”飞船先在较低的圆轨道1上运动,在适当位置经变轨与在圆轨道2上运动的“天宫一号”对接。如图4所示,M、Q两点在轨道1上,P点在轨道2上,三点连线过地球球心,把飞船的加速过程简化为只做一次短时加速。则“神舟十号”( )
图4
A.“神舟十号”须在Q点加速,才能在P点与“天宫一号”相遇
B.“神舟十号”在M点经一次加速,即可变轨到轨道2
C.“神舟十号”在M点变轨后的速度大于变轨前的速度
D.“神舟十号”变轨后运行周期总大于变轨前的运行周期
解析:选BD 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G=m=mω2r=mr,解得v=,ω= ,T=2π,可知轨道半径越大,v、ω都越小,只有周期变大,而“天宫一号”轨道半径比“神舟十号”大,则v、ω是“天宫一号”小于“神舟十号”,“天宫一号”周期大,故选项C错误,D正确。“神舟十号”在低轨道,适度加速可实现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但在Q点加速不会在P点与“天宫一号”相遇,在M点经一次加速,即可变轨到轨道2,故选项A错误,B正确。
11.在某行星上,宇航员用弹簧秤称得质量为m的砝码重力为F,乘宇宙飞船在靠近该星球表面空间飞行,测得其环绕周期为T。根据这些数据求该星球的质量和密度。
解析:设行星的质量为M,半径为R,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由万有引力定律得F=mg=G。
飞船沿星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G=m′。
联立解得M=。
将M代入ρ=,
得ρ=。
答案:
12.恒星演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能成为恒星世界的“侏儒”——中子星,中子星的半径很小,一般为7~20 km,但它的密度大得惊人。若某中子星的密度为1.2×1017 kg/m3,半径为10 km,那么该中子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多少?(G=6.67×10-11 N·m2/kg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中子星的第一宇宙速度即为它表面卫星的环绕速度,此时卫星的轨道半径可近似认为是中子星的半径,且中子星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充当卫星的向心力,由G=m,
得v= ,
又M=ρV=ρπR3,
解得v=R
=1×104× m/s
=5.8×107 m/s=5.8×104 km/s。
答案:5.8×107 m/s或5.8×104 km/s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 抛体运动
第01节 什么是抛体运动
第02节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03节 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
第04节 平抛运动
第05节 斜抛运动
第二章 圆周运动
第01节 匀速圆周运动
第02节 向心力
第03节 离心现象及其应用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第01节 万有引力定律
第02节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第03节 飞向太空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第01节 功
第02节 动能 势能
第03节 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第04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05节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06节 能量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第07节 功率
第08节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五章 经典力学与物理学的革命
第01节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第02节 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
第03节 量子化现象
第04节 物理学——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