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一棵小桃树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 一棵小桃树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19 15:26:10

文档简介

一棵小桃树(贾平凹)
课题
《一棵小桃树》
备课人:
学习目标
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
品析文章生动细致的语言。
理解重点句段的深刻含义,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品析文章生动细致的语言。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
学习内容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导语:
桃花在中国古代有什么寓意呢?
桃花在中国古代有多重寓意
《国风·周南·桃夭》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后来桃花成了爱情的象征。在《夸父追日》《桃花源记》中,作者都选用了“桃”,夸父的权杖化作了桃林,渔人遇见了桃花林,主要因为,桃花是开在阳光明媚的春天,作者都选用了“桃”,是借此抒发自已的内心对自由及美好生活的象往。
除此之外桃花还可以形容女子的美貌。在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中,作者就是把女子和桃花联系起来,暗指其面容姣好。也由此衍生出一个成语——面若桃花,另外还有桃花相、桃花眼等,都是对美丽的阐述。;还可以象征学生,桃李满天下就是指培养出的优秀学生很多。
二、【作者简介】
贾平凹 (wā),1952 年 2 月 21 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楝花 镇,当代作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 品。1975 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 系。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 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 盾文学奖”。
《我的自传》
“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娘呼 ‘平娃’,理想于通顺,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岖,一字之改,音同形异,两代人心境可见也。生于1952年2月21日。孕胎期娘并未梦星月入怀,生产时亦没有祥云罩屋。幼年外祖母从不讲甚神话,少年更不得家庭艺术熏陶,祖宗三代平民百姓,我辈哪能显贵发达?原籍陕西丹凤,实为深谷野洼;五谷都长而不丰,山高水长却清秀。离家十年,季季归里,因无衣锦还乡之欲,便没‘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愧。先读书,后务农,又读书,再弄文学;苦于心实,不能仕途;拙于言辞,难会经济;捉笔涂墨,纯属滥竽充数。若问出版的那几本小书,皆是速朽玩意儿,哪敢在此列出名目呢?如此而已。”
以上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对自己名字的介绍,看不到大腕作家的洋洋自得,看得到的是名主不欺世不盗名坦荡磊落的襟怀。
【字词积累】
1、注音
褪色(tuì) 忏悔(chàn) 哆嗦(duō suo) 矜持(jīn) 执着(zhuó) 服侍(shì) 猥琐(wěi suǒ) 渺小(miǎo) 魂魄(pò) 幼稚(zhì) 颤抖(chàn) 赤裸(luǒ) 血气方刚(xuè) 轰轰烈烈(liè) 祸不单行(xíng) 灼灼其华(zhuó) 一摞(luò) 马嵬坡(wéi) 垂垂暮老(mù) 孱头(càn) 贾平凹(wā) 摇撼(hàn) 欲绽(zhàn)
2、成语积累
(1)、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形容年轻人那种激进的进步热情。
(2)、轰轰烈烈: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3)、祸不单行:祸:灾难。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4)、垂垂暮老: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
(5)、灼灼其华:形容花开灿烂如红霞,美丽动人的样子。
四、【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通读课文,完成填空。
本文 从雨 中 的 小 桃 树开始写起,接着回忆好多年前的秋天自 己 种 下 小 桃 树,第二年春天小 桃 树 破 土 而 出,“我”去城里上学后奶奶常给 它浇水,最后再次描写雨 中 的 小 桃 树 。
默读全文,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眼前的小桃树
第二部分(3—8):回忆小桃树。
第三部分(9—13):眼前风雨中的小桃树。
第四部分(14):写希望中的桃树。
五、【精读细品,理解形象】
1.自读课文思考: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
小桃树是在几乎被“我”忘 却时破土而出的。一出世,大家都笑它,连奶奶也说它没出息。它在生长过程中被猪拱折过。险些被砍掉。它历经了风雨的摧残。
2.阅读课文,思考: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将相关的句子勾画下来,边读边体会,并在书中做一些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
参考示例:
(1)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桃树人格化,不 仅写出了小桃树芽的样子、神 态,还 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同情、怜悯。(先天不足的小桃树)
(2)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
“一个春天”强调时间之长,“二尺来高”强 调小桃树之 矮,两相对比,再用上一个“才”字,更突出其生长缓慢,生命力弱。(孱弱的小桃树)
他们曾嫌它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 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
这一句写家人对它的态度,可以看出因为弱小,除了奶 奶,其他人都不喜欢它、不欣赏它。(令人讨厌的小桃树)
(4)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 经有院墙高了。
“竟然”一词,写出了“我”看到小桃树的意外,没有想到 它还活着。“撑着”一词,似乎让我们看到小桃树顶着磨难苦苦地在世上生长的情态,尽管如此,“已经有院墙高了”,这就是生命的力量。(坚强的小桃树)
(5)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 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
“还在下着”写出雨下的时间之长,两个“千百次”运用反 复,以“俯下身去”“挣扎起来”的次数之多突出它历经磨难, 顽强不屈。运用比喻,把花瓣落下比作天鹅的羽毛剥脱,写出了小桃树 在雨中落尽花瓣的凄凉,也暗含了作者对小桃树的同情与深 切的怜爱。(顽强不屈的小桃树)
(6)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 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 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在作者眼中,这欲绽的花苞像是“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 灯”,它的光芒指引着生命走向光明。这花苞,是光芒,是希 望,是生命。(永不言弃的小桃树)
六、【人花相联,我的小桃树】
1.纵观全文,分析作者对小桃树的感情发生了 哪些变化。
见到它长得纤弱,没人管它,为自己漂泊他乡忘却了它而难过。
当自己生活遇到挫斤,见到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顽强地同命运做斗争时,“我”不由对它产生赞美之情,并由哀地感谢它。
2.在最后一段作者说“小桃树啊! 我该怎么感谢你?”作者为什么要感谢小桃树呢? 联系上文认真思考,将相关的 句子勾画出来。
参考示例:
(1)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想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 又不肯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
我”期望桃核开花,让“我”看见桃花,让“我”幸福一生
(2)但我却十分地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 的。我想我的姐姐弟弟,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或许己 经早忘却了,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
这棵桃树是“我”的梦的种子长的,它身上寄托着“我”的梦想。
(3)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 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芭,嫩黄的,嫩红的,在 风中摇着……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问 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当“我”看到一朵朵桃花随着风雨飘落时,“我”仿佛看见自己的梦,看到还有一个花骨朵儿,作者仿佛看到了希望。
2.在最后一段作者说“小桃树啊! 我该怎么感谢你?”作者为什么要感谢小桃树呢?
总结:小桃树寄托了儿时的“我”纯真的梦,小桃树是幸 福的梦的化身。长大后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再凝视小桃 树,“我”从它雨后残存的花芭中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3、作者在文中用了许多次 “我 的小桃树”这 一短 语,作者为什么如此执着地用这个称呼? 仅仅是因 为小桃树是作者种下的吗?
学习小助手 你有没有发现,作者和小桃树有相像的地方呢? 从文中找出写作者经历的语句,小桃树的经历做比较,你一定有发现的!
参考示例:
(1)走出了山,来到城里,我才知道我的渺小;山外的天地这般大,城里的好景这般多。我从此也有了血气方刚的魂 魄,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了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 一番我的事业了。
作者小时候是在山村长大的,山外、城里的情景让“我” 了解到自己就像井底之垃,孤陋寡闻。这正像小桃树生长环 境并不优越,而且很少人问津。但是,作者少年时代努力奋 斗,胸怀大志,很像“一个春天长上二尺来高”的小桃树,充满 向上的朝气,小桃树就是自己的化身。
(2)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此时的“我”受到挫折,陷入了迷茫,心情十分愁苦,又恰 逢奶奶去世了。正像小桃树刚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就遭遇 一场雨,使得花瓣尽落。有这样的“我”,看到了这样的小桃树,看到它这样的一 幕,才会有这醍醐灌顶般的醒悟,才会有这无以言表的感激。
七、【悟主题,学写法】
1.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 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本文赞颂了什么精神?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哲理?
示例: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地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了 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地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 好的未来。
2.文章的主题寄予在一个具体事物上,这是一 种什么写法?
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托物寓意也可)。
知识链接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 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借物喻人相似,都是借别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3.人们往往赋予花木某种深刻的意义,试搜集几种说法,或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
示例:莲:纯洁,高尚;牡丹:富贵;菊:淡雅,闲逸。
竹: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空处总虚心。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有气节、虚心、坚韧
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松:大雪 压 青 松,青 松 是 且 直。 欲知 松 高 洁,待到雪化时。
【深化探究,拓展思考】
作者要给他的小桃树写文章,综合全文,你认为他要给小桃树写文章的原因是什么?
(1)桃树寄托着作者儿时美好的梦想。
(2)小桃树和奶奶有着密切的关联,写小桃树,也是在怀念奶奶。
(3)小桃树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无须照料,几自在艰难的环境里生长,让“我”感慨和敬佩。
(4)小桃树的花苞,让“我”对未来还抱有希望和信心。
九、【自我总结、反思促教】

课件45张PPT。18* 一棵小桃树新知导入桃在中国古代有什么寓意呢? 桃在中国古代有多重寓意。 桃夭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后来桃花成了爱情的象征。 在《夸父追日》《桃花源记》中,作者都选用了“桃”,夸父的权杖化作了桃林,渔人遇见了桃花林,主要因为,桃花是开在阳光明媚的春天,作者都选用了“桃”,是借此抒发自已的内心对自由及美好生活的象往。 除此之外桃花还可以形容女子的美貌。在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中,作者就是把女子和桃花联系起来,暗指其面容姣好。也由此衍生出一个成语——面若桃花,另外还有桃花相、桃花眼等,都是对美丽的阐述。;桃还可以象征学生,桃李满天下就是指培养出的优秀学生很多。 贾平凹 (wā),1952 年 2 月 21 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楝花 镇,当代作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 品。1975 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 系。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作者简介 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 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我的自传》
“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娘呼 ‘平娃’,理想于通顺,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岖,一字之改,音同形异,两代人心境可见也。生于1952年2月21日。孕胎期娘并未梦星月入怀,生产时亦没有祥云罩屋。幼年外祖母从不讲甚神话,少年更不得家庭艺术熏陶,祖宗三代平民百姓,我辈哪能显贵发达?原籍陕西丹凤,实为深谷野洼;五谷都长而不丰,山高水长却清秀。离家十年,季季归里,因无衣锦还乡之欲,便没‘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愧。先读书,后务农,又读书,再弄文学;苦于心实,不能仕途;拙于言辞,难会经济;捉笔涂墨,纯属滥竽充数。若问出版的那几本小书,皆是速朽玩意儿,哪敢在此列出名目呢?如此而已。” 以上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对自己名字的介绍,看不到大腕作家的洋洋自得,看得到的是名主不欺世不盗名坦荡磊落的襟怀。 褪色 忏悔 哆嗦 矜持 执着 服侍 猥琐 渺小 魂魄
幼稚 颤抖 赤裸 血气方刚 轰轰烈烈 祸不单行 jīnchànwěi suǒtuìduō suozhuómiǎopòzhìchàn luǒxuè lièxíngshì读读写写灼灼其华 一摞 马嵬坡 垂垂暮老
孱头 贾平凹 摇撼 欲绽字词补充zhuó luòwéimùcànwā hànzhàn(1)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形容年轻人那种激进的进步热情。
(2)轰轰烈烈: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成语积累 (3)祸不单行:祸:灾难。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4)垂垂暮老: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
(5)灼灼其华:形容花开灿烂如红霞,美丽动人的样子。1、通读课文,完成填空本文 从______________开始写起,接着回忆好多年前的秋天__ ____________,第二年春天 _______________,“我”去城里上学后奶奶常给 它浇水,最后再次描写______________ 。整体感知,把握内容。雨 中 的 小 桃 树自 己 种 下 小 桃 树小 桃 树 破 土 而 出雨 中 的 小 桃 树2、默读全文,划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2):眼前的小桃树
第二部分(3—8):回忆小桃树。
第三部分(9—13):眼前风雨中的小桃树。
第四部分(14):写希望中的桃树。1.自读课文思考: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
小桃树是在几乎被“我”忘 却时破土而出的。一出世,大家都笑它,连奶奶也说它没出息。它在生长过程中被猪拱折过。险些被砍掉。它历经了风雨的摧残。精读细品,理解形象。2.阅读课文,思考: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将相关的句子勾画下来,边读边体会,并在书中做一些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1)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桃树人格化,不 仅写出了小桃树芽的样子、神 态,还 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同情、怜悯。先天不足的小桃树(2)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
“一个春天”强调时间之长,“二尺来高”强 调小桃树之 矮,两相对比,再用上一个“才”字,更突出其生长缓慢,生命力弱。孱弱的小桃树(3)他们曾嫌它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 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
这一句写家人对它的态度,可以看出因为弱小,除了奶 奶,其他人都不喜欢它、不欣赏它。令人讨厌的小桃树(4)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 经有院墙高了。
“竟然”一词,写出了“我”看到小桃树的意外,没有想到 它还活着。“撑着”一词,似乎让我们看到小桃树顶着磨难苦苦地在世上生长的情态,尽管如此,“已经有院墙高了”,这就是生命的力量。坚强的小桃树(5)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 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
“还在下着”写出雨下的时间之长,两个“千百次”运用反 复,以“俯下身去”“挣扎起来”的次数之多突出它历经磨难, 顽强不屈。运用比喻,把花瓣落下比作天鹅的羽毛剥脱,写出了小桃树 在雨中落尽花瓣的凄凉,也暗含了作者对小桃树的同情与深 切的怜爱。顽强不屈的小桃树(6)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 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 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在作者眼中,这欲绽的花苞像是“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 灯”,它的光芒指引着生命走向光明。这花苞,是光芒,是希 望,是生命。永不言弃的小桃树1.纵观全文,分析作者对小桃树的感情发生了 哪些变化。
人花相联,我的小桃树见到它长得纤弱,没人管它,为自己漂泊他乡忘却了它而难过。
当自己生活遇到挫斤,见到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顽强地同命运做斗争时,“我”不由对它产生赞美之情,并由哀地感谢它。2.在最后一段作者说“小桃树啊! 我该怎么感谢你?”作者为什么要感谢小桃树呢? 联系上文认真思考,将相关的 句子勾画出来。(1)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想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 又不肯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
我”期望桃核开花,让“我”看见桃花,让“我”幸福一生(2)但我却十分地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 的。我想我的姐姐弟弟,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或许己 经早忘却了,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
这棵桃树是“我”的梦的种子长的,它身上寄托着“我”的梦想。(3)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 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芭,嫩黄的,嫩红的,在 风中摇着……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问 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当“我”看到一朵朵桃花随着风雨飘落时,“我”仿佛看见自己的梦,看到还有一个花骨朵儿,作者仿佛看到了希望。
总结:小桃树寄托了儿时的“我”纯真的梦,小桃树是幸 福的梦的化身。长大后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再凝视小桃 树,“我”从它雨后残存的花芭中看到了生活的希望。2.在最后一段作者说“小桃树啊! 我该怎么感谢你?”作者为什么要感谢小桃树呢?3、作者在文中用了许多次 “我 的小桃树”这 一短 语,作者为什么如此执着地用这个称呼? 仅仅是因 为小桃树是作者种下的吗?
学习小助手 你有没有发现,作者和小桃树有相像的地方呢? 从文中找出写作者经历的语句,小桃树的经历做比较,你一定有发现的!(1)走出了山,来到城里,我才知道我的渺小;山外的天地这般大,城里的好景这般多。我从此也有了血气方刚的魂 魄,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了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 一番我的事业了。
作者小时候是在山村长大的,山外、城里的情景让“我” 了解到自己就像井底之垃,孤陋寡闻。这正像小桃树生长环 境并不优越,而且很少人问津。但是,作者少年时代努力奋 斗,胸怀大志,很像“一个春天长上二尺来高”的小桃树,充满 向上的朝气,小桃树就是自己的化身。(2)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此时的“我”受到挫折,陷入了迷茫,心情十分愁苦,又恰 逢奶奶去世了。正像小桃树刚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就遭遇 一场雨,使得花瓣尽落。有这样的“我”,看到了这样的小桃树,看到它这样的一 幕,才会有这醍醐灌顶般的醒悟,才会有这无以言表的感激。1.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 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本文赞颂了什 么精神?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哲理?
示例: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地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了 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地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 好的未来。学习文章的写法2.文章的主题寄予在一个具体事物上,这是一 种什么写法?
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托物寓意也可)。知识链接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 抒发谦逊的情怀;
“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借物喻人相似,都是借别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3.人们往往赋予花木某种深刻的意义,试搜集几种说法,或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
示例:莲:纯洁,高尚;牡丹:富贵;菊:淡雅,闲逸。
3.人们往往赋予花木某种深刻的意义,试搜集几种说法,或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
竹: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空处总虚心。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有气节、虚心、坚韧3.人们往往赋予花木某种深刻的意义,试搜集几种说法,或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
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3.人们往往赋予花木某种深刻的意义,试搜集几种说法,或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
松:大雪 压 青 松,青 松 是 且 直。
欲知 松 高 洁,待到雪化时。作者要给他的小桃树写文章,综合全文,你认为他要给小桃树写文章的原因是什么?
(1)桃树寄托着作者儿时美好的梦想。
(2)小桃树和奶奶有着密切的关联,写小桃树,也是在怀念奶奶。
(3)小桃树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无须照料,几自在艰难的环境里生长,让“我”感慨和敬佩。
(4)小桃树的花苞,让“我”对未来还抱有希望和信心。深化探究课堂总结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并成长的小桃树,虽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了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一棵小桃树吃仙桃——种下桃核上学去——忘了桃树失亲人——桃树长高遇大雨——还有花苞顽强拼搏
不懈追求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文中哪些语句触动了你的心扉,先有感情地朗读,再把它抄写下来,最后用一段完整的话把你欣赏的理由写下来。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