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节核能利用__小粒子与大宇宙
1.核反应堆是人工控制链式反应的装置,可以使核能较平缓地释放出来。
2.反应堆里用的铀棒是天然铀或浓缩铀;石墨、重水的作用是使快中子变成慢中子,充当减速剂;镉棒的作用是吸收减速后的中子,控制反应速度,充当控制棒。
3.为了防止铀核裂变物放出的射线对人体的危害,在反应堆外面要修建很厚的水泥防护层来屏蔽射线,对放射性的废料也要装入特制的容器,埋入深地层来处理。
4.我国已于广东大亚湾建成两座核电站,还有浙江的秦山核电站。
5.人类目前能够观测到的最大距离约是140亿光年之远。这一距离可以看成是目前观测到的宇宙半径。
6.对宇宙的时空结构、运动形态和物体演化的理论描述,称为宇宙模型。大爆炸宇宙模型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模型,它认为,宇宙起源于大约150亿年前突然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其后逐渐诞生出星球、星系、脉冲星、超新星、黑洞以及被称作类星体的遥远发光体等,经历150亿年才演化成今天的样子。
7.人类目前所能研究的物质世界的空间尺度,约从10-15 m到1027 m,共跨越了大约42个数量级;目前所知的微观粒子中,寿命最短的只有10-25 s,可见,物质世界的时间尺度,从10-25 s到1018 s,也跨越了将近43个数量级。
核 反 应 堆
1.核反应堆的主要组成部分
如图所示为简化的核反应堆示意图。
(1)核燃料:反应堆使用天然铀或浓缩铀(铀235占3%~4%)制成铀棒,作为核燃料,释放核能。
(2)中子减速剂:铀235具有易俘获慢中子,不易俘获快中子的特点。而核反应中释放的中子多数为快中子,应使用减速剂使它们的速度降下来。常用作减速剂的物质有石墨、重水或普通水。
(3)控制棒:为了控制能量释放的速度,就要想办法增减中子的数目,采用在反应堆中插入镉棒的方法,利用镉吸收中子能力很强的特性,就可以容易地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
(4)保护层:核反应堆外层是很厚的水泥壁,可防止射线辐射出去。
(5)热交换器:靠水或液态金属钠在反应堆内外的循环流动,把产生的热量传输出去。
2.核反应堆的用途
(1)核电站利用反应堆发电。
(2)小型反应堆可以使核能作为动力制造核动力潜艇。
(3)进行各种原子核物理实验。
3.核电站、核能利用
(1)核电站:利用反应堆工作时释放出的热能使水汽化以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
(2)特点:消耗燃料少,但经济效益跟火电站大体相同。
反应堆是核电站的核心,是核电站的热源,核电站靠反应堆产生的内能发电。
1.[多选]为应对能源危机和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我国制定了优先选择核能,其次加快发展风电和再生能源的政策,《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要求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总容量达到4 000万千瓦的水平,请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能发电对环境的污染比火力发电要小
B.核能发电对环境的污染比火力发电要大
C.目前所有核电站都只利用重核裂变释放大量的核能
D.目前核电站只利用轻核聚变释放大量的核能
解析:选AC 目前核电站都用核裂变,其原料是铀,且核裂变在核反应堆中应用的是比较清洁的能源,故A、C正确,B、D错误。
对粒子的认识
1.“基本粒子”和新粒子
(1)电子、质子和中子:直到19世纪末,人们都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后来发现了电子、质子和中子,于是很多人认为光子、电子、质子和中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基本的粒子。然而,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科学家们逐渐发现了数以百计的不同种类的新粒子,它们都不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又发现质子、中子等本身也是复合粒子,并且还有着自己的复杂结构,所以电子、质子、中子并不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
(2)新粒子:191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赫斯对宇宙射线观测时,发现了一些新粒子。宇宙射线中粒子的能量很高,但数量很少。人们用高能加速器进行实验,发现了更多的粒子。如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37年发现了μ子,1947年发现了K子和π子。
2.三大类粒子
按照粒子与各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可将粒子分为三大类:强子、轻子和媒介子。
3.夸克模型
(1)夸克模型的提出:许多实验事实表明,强子是有内部结构的。1964年提出的夸克模型,认为强子由更基本的成分组成,这种成分叫作夸克(cuark)。
(2)夸克的分类:夸克有6种,它们是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粲夸克、底夸克、顶夸克,它们带的电荷分别为电荷的+或-。每种夸克都有对应的反夸克。
(3)夸克模型的意义:夸克模型的提出是物理学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它指出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元,即存在分数电荷。
(4)夸克的“禁闭”:目前人们对夸克的认识还是很初步的,科学家们直到今天都还未捕捉到自由的夸克。夸克不能以自由的状态单个出现,这种性质称为夸克的“禁闭”。能否解放被禁闭的夸克,是21世纪物理学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2.为了探究宇宙起源,“阿尔法磁谱仪”(AMS)将在太空中寻找“反物质”。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荷量,但电荷的符号相反,则反氢原子是( )
A.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1个带负电荷的反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正电子构成
C.由1个带负电荷的反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1个不带电荷的中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正电子构成
解析:选B 根据反粒子定义,“反粒子”与“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但带有等量的异性电荷。因此“反氢原子”应该具有与氢原子相同的质量,相反的电荷符号且等量的电荷量。所以反氢原子是由H核和e构成的。
核 反 应 堆
[例1] 在所有能源中核能具有能量密度大、区域适应性强的优势,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释放的核能被转化为电能。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中子轰击重核发生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
(1)核反应方程式U+n→Ba+Kr+aX是反应堆中发生的许多核反应中的一种,n为中子,X为待求粒子,a为X的个数,则X为________,a=________。以mU、mBa、mKr分别表示U、Ba、Kr的质量,mn、mp分别表示中子、质子的质量,c为光在真空中传播的光速,则在上述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ΔE=________。
(2)有一座发电能力为P=1.00×106 kW的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η=40%。假定反应堆中发生的裂变反应全是本题(1)中的核反应,已知每次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ΔE=2.78×10-11 J,铀核的质量mU=390×10-27kg,求每年(1年3.15×107s)消耗的U的质量。
[解析] (1)由铀核裂变的反应方程可知:X为n,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235+1=141+92+a,解得a=3。
反应过程中质量亏损Δm=mU-mBa-mKr-2mn
故释放能量ΔE=Δmc2=(mU-mBa-mKr-2mn)c2。
(2)核电站消耗核能的功率P′为:
P′== kW=2.5×106 kW
核电站每年消耗的核能W为:
W=P′t=2.5×106×103×3.15×107 J=7.875×1016 J
产生这些核能消耗的铀核数目n为:
n==个≈2.83×1027个
故每年消耗U的质量m为:
m=nmU=2.83×1027×390×10-27 kg=1 104 kg。
[答案] (1)n 3 (mU-mBa-mKr-2mn)c2
(2)1 104 kg
解决此类题目时要把已知量和所求量联系起来,注意各物理量间的过渡换算,必要时应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微观量与宏观量。
1.如图是慢中子反应堆的示意图,对该反应堆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铀235容易吸收快中子后发生裂变反应
B.快中子跟减速剂的原子核碰撞后能量减少,变成慢中子,慢中子容易被铀235俘获而引起裂变反应
C.控制棒由镉做成,当反应过于激烈时,使控制棒插入浅一些,让它少吸收一些中子,链式反应的速度就会慢一些
D.要使裂变反应更激烈一些,应使控制棒插入深一些,使大量快中子碰撞控制棒后变成慢中子,链式反应的速度就会快一些
解析:选B 快中子容易与铀235擦肩而过,快中子跟减速剂(慢化剂)的原子核碰撞后能量减少,变成慢中子,慢中子容易被铀235俘获而引起裂变反应,选项B正确,A错误;控制棒由镉做成,镉吸收中子的能力很强,当反应过于激烈时,使控制棒插入深一些,让它多吸收一些中子,链式反应的速度就会慢一些,选项C、D都错误。
夸 克 模 型
[例2] 已经证实,质子、中子都是由称为上夸克和下夸克的两种夸克组成的,上夸克带电为e,下夸克带电为-e,e为电子所带电量的大小,如果质子是由3个夸克组成的,且各个夸克之间的距离都为l,l=1.5×10-15 m。试计算质子内相邻2个夸克之间的静电力(库仑力)。
[解析] 质子带电为+e,所以它是由2个上夸克和1个下夸克组成的。按题意,3个夸克必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这时上夸克与上夸克之间的静电力应为
Fuu=k=k 。
代入数值,得Fuu≈46 N,为斥力。
上夸克与下夸克之间的静电力为
Fud=k=k 。
代入数值,得Fud≈23 N,为引力。
[答案] 上夸克间静电力Fuu=46 N,为斥力 上、下夸克间静电力Fud=23 N,为引力。
夸克模型认为强子是由夸克组成的,它指明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元,即存在分数电荷。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最早发现的轻子是电子,最早发现的强子是中子
B.质子、中子、介子和超子都属于强子
C.强子、轻子都有内部结构
D.τ子质量比核子质量大,τ子不属于轻子
解析:选B 最早发现的强子是质子,最早发现的轻子是电子,故选项A错误;强子有内部结构,由夸克组成,轻子没有内部结构,所以,C错误;质子、中子、介子、超子都属于强子,τ子质量比核子质量大,但仍属于轻子,D错误,B正确。
一、选择题(第1~5题为单选题,第6~8题为多选题)
1.目前核电站利用的核反应是( )
A.裂变,核燃料为铀 B.聚变,核燃料为铀
C.裂变,核燃料为氘 D.聚变,核燃料为氘
解析:选A 目前核电站利用的核反应是重核裂变,主要原料是铀核,故A对。
2.镉棒在核反应堆中的作用是( )
A.使快中子变慢中子
B.使慢中子变快中子
C.使反应速度加快
D.控制反应速度,调节反应速度的快慢
解析:选D 在核反应堆中石墨起变快中子为慢中子的作用,镉棒起吸收中子,控制反应速度,调节功率大小的作用。故D对。
3.某核反应方程为H+H→He+X,已知H的质量为2.013 6 u,H的质量为3.018 u,He的质量为4.002 6 u,X的质量为1.008 7 u。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是质子,该反应释放能量
B.X是中子,该反应释放能量
C.X是质子,该反应吸收能量
D.X是中子,该反应吸收能量
解析:选B 由质量数守恒有,X核的核子数A=2+3-4=1。由电荷数守恒有,X核的质子数:Z=1+1-2=0。由此可得X是中子。由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可算出反应后的质量亏损:Δm=(2.013 6+3.018-4.002 6-1.008 7)u =0.020 3 u>0。由于反应过程存在质量亏损,因此该反应必定释放能量。故B对。
4.在核反应堆外修建很厚的水泥层是为了防止( )
A.核爆炸 B.放射线外泄
C.核燃料外泄 D.慢中子外泄
解析:选B 核外反应堆的核燃料一般是铀235,它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其衰变时放出的射线能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在其外修建很厚的水泥层就是为了防止放射线外泄,则B正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宇宙大爆炸之初产生的粒子是夸克、轻子、胶子等
C.目前我们可以断定夸克已不能再分
D.粒子的带电量不可能比元电荷再小
解析:选B 质子、中子、电子、夸克等都是比原子还小的微粒,A选项错误;宇宙大爆炸之初产生的粒子是夸克、轻子、胶子等粒子,B选项正确;目前我们虽然没有发现夸克有内部结构,但不能断定夸克已不能再分,C选项错误;不同夸克带电不同,分别为+e和-e,D选项错误。
6.我国秦山核电站第三期工程中有两个6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发电站的核能来源于U的裂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U原子核中有92个质子,有143个中子
B.U的一种可能裂变是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核反应方程式为:U+n→Xe+Sr+3n
C.U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常温下它的半衰期约为45亿年,升高温度半衰期变短
D.一个U裂变能放出200 MeV的能量,合3.2×1011 J
解析:选ABD 由U的质量数和电荷数的关系易知A正确。由核反应方程中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知B正确。半衰期不受外界因素干扰,故C错误。通过计算知D正确。
7.已知π+介子、π-介子都是由一个夸克(夸克u或夸克d)和一个反夸克(反夸克或反夸克)组成的,它们的带电量如下表所示,表中e为元电荷。
粒子
π+
π-
u
d
带电量
+e
-e
+e
-e
-e
+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π+由u和组成 B.π+由d和组成
C.π-由u和组成 D.π-由d和组成
解析:选AD 根据电荷量关系可知由于π+介子带有+e的电荷量,又由于π+介子是由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根据题意可知π+介子(+e)应由一个夸克u(+e) 和一个反夸克(+e)组成,故A对,B错;同理π-介子由夸克d和反夸克组成,故C错,D正确。
8.恒星内部发生着各种热核反应,其中“氦燃烧”的核反应方程为:He+X→Be+γ,其中X表示某种粒子,Be是不稳定的粒子,其半衰期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粒子是He
B.Be的衰变需要外部作用激发才能发生
C.经过3个T,剩下的Be占开始时的
D.“氦燃烧”的核反应是裂变反应
解析:选AC 根据质量数与质子数守恒,He+X→Be+γ,则X粒子是He,故A正确;衰变是自发的,不需要外部作用激发也能发生,故B错误;经过1个半衰期,有半数发生衰变,即剩下开始的一半,那么经过3个T,剩下的Be占开始时的,故C正确;“氦燃烧”的核反应是聚变反应,不是裂变反应,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
9.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新疆罗布泊沙漠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结束了中国无核时代。
(1)原子弹爆炸实际上是利用铀核裂变时释放出很大能量,由于裂变物质的体积超过临界体积而爆炸。
①完成核裂变反应方程式:
U+n―→( )Xe+Sr+2n+200 MeV
②铀原子核裂变自动持续下去的反应过程叫什么?产生这种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2)为了防止铀核裂变产物放出的各种射线危害人体和污染环境,需采取哪些措施?(举2种)
解析:(1)①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
235+1=A+94+2
92=Z+38
解得A=140,Z=54。
②使重核裂变持续下去的反应叫链式反应,产生链式反应的条件是:浓缩铀235的体积大于或等于临界体积,入射中子为慢中子。
(2)核反应堆外面需要修建很厚的水泥保护层,用来屏蔽射线;放射性废料要装入特制的容器,埋入地层深处进行处理。
答案:(1)① ②链式反应,见解析 (2)见解析
10.科学家发现太空中的γ射线一般都是从很远的星体放射出来的。当γ射线爆发时,在数秒钟内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太阳在过去100亿年所发生的能量的总和的1 000 倍左右,大致相当于将太阳的全部质量转变为能量的总和。科学家利用超级计算机对γ射线的状态进行了模拟。经模拟发现γ射线爆发是起源于一个垂死的星球的“坍缩”过程,只有星球“坍缩”时,才可以发出这么巨大的能量。已知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大约需要8分20秒时间,由此来估算:在宇宙中,一次γ射线爆发所放出的能量。(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1年时间约为3.15×107 s)
解析:r=ct=3.0×108×500 m=1.5×1011 m,
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为向心力:
=,
太阳的质量为
M== kg
≈3.14×1030 kg,
γ射线爆发所发出的能量:
E=Mc2=3.14×1030×(3×108)2 J≈1.2×1047 J。
答案:1.2×1047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