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上青岛版(五四制)6-1-1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四年级上青岛版(五四制)6-1-1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4-20 19:3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四年级上册)》66~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了解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组几何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一组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能通过观察、动手拼搭等活动能够想象出从不同位置看同一组立体模型的形状图,能根据看到的形状图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并能动手搭出想象的物体。
3.在活动中发展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美。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初步了解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能通过观察、动手拼搭等活动能够想象出从不同位置看同一组立体模型的形状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确定方位看到的形状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大正方体;学具:习题卡、小正方体、正方形塑料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正方体)今天咱们就用这些正方体来玩趣味拼搭。先取三个正方体,可以怎样拼搭?(让学生自由拼搭)师:是的,有好几种不同的拼搭方法,像这样拼搭可以吗?
课件演示(见图1)
小刚、小丽和小文坐在一张桌子的不同方向观察这个物体,请看屏幕!
课件演示(见图2)
三位同学看到的形状一样吗?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小结:是啊,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的结果也可能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趣味拼搭——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境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从不同方位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一)看一看,想一想
师:看来同学们都非常善于观察和思考,那下面就要比一比谁是真正的好眼力!请看大屏幕。
课件演示。(见图3)

师:三位小朋友分别会看到什么形状呢?先想象一下。然后判断下面的三个图形分别是谁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课件演示。(见图4)
(学生思考)
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
师:到底我们的想象是否正确,需要亲自看看验证一下。
(指着讲台上摆好的三块正方体)为了更准确的观察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最佳角度,你觉得观察时应该注意什么?
指生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小结:正对着物体,视线要与所观察的面垂直。
师:下面请三位同学到讲台前分别站在小文、小丽、小刚的位置观察,帮大家验证我们的想象是否正确。
全班同学一边听他们的汇报一边与屏幕上的形状对照,判断想象的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首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想象一下三个小朋友会看到什么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然后通过创设实物情境,让学生自己实地操作观察思考,初步体会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三个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形状是不同的。同时通过“判断已给图形是谁看到的”降低了学生想象和思考的难度,帮助学生搭建想象的桥梁,发展空间观念。
(二)摆一摆、贴一贴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三个正方体的组合,现在再加一个,你还会观察吗?
课件演示(见图5):



师:取出学具袋中的小正方体,像这样摆一摆。然后从前面、侧面和正面看一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把你看到的形状用正方形的小塑料片片贴一贴。
(指生到黑板上用正方形纸片贴出从三个不同方位看到的形状)
集体交流:引导到黑板上贴的同学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贴?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虽是同一组物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却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贴一贴”让学生充分观察、想象、操作,利用旧知自主迁移,以学生的活动与发现为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数学的趣味和活动的快乐。同时本环节的“贴一贴”比上一环节的“判断已给图形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在思维层次上更进一步,让学生在动手“贴”的过程中发展空间想象力。
(三)贴一贴,比一比
师:刚才我们用四个小正方体搭成这个样子(指屏幕),如果把上层的那个小正方体从左边移到中间(点击课件,变成下面图6中的第2幅)再移到最右边。(点击课件,变成下面第三幅)
课件演示。(见图6)




师: 观察这三组物体,从前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分别是什么形状?
提出要求。
同桌合作先想象一下,然后分工用小方片贴出每个组合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有困难的可以用学具袋中的小正方体先摆摆、看看)完成后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合作。
3.集体交流。
(1)先指一小组交流每组组合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然后交流发现了什么。
(2)学生可能会发现: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同,从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相同。
(3)提问: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可能会这样交流:从正面看形状不同是因为上层的小正方体位置不同,分别在左边、中间、右边。从侧面看形状相同是因为从侧面看每层只能看到一个,两层都只能看到两个。从上面看都只能看到三个。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动态展示上层小正方体位置的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发现三组物体之间的异同。让学生先想象再动手贴一贴,有困难的可以先搭一搭再观察,给学生弹性发挥的空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帮助。让学生观察后想一想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然会联想到三组物体的异同,由此判断出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同,从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相同。通过让学生比较、发现,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想象能力,发展了空间观念。
(四)拼一拼,搭一搭
师:同学们了不起,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小南在摆正方体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大家能帮助他吗?
课件演示(见图7):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
生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摆。
出示两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师: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
生讨论交流可能得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师:看来,只出示正面看到的形状能确定四个正方体的位置吗?
师:再加一个要求,课件出示(如图8):从上面看是。
师:这次怎样摆?加上这个要求能确定四个正方体的位置了吗?
引导学生说清思路:从上面看到前后两排,后排三个,前排一个,所以就确定了一种摆法。(让学生在前面演示最终的摆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经历“研究视图─构思摆法─摆出物体─观察验证”,不仅找到了摆放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亲自经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教师在出示要求时采用分步出示,让学生充分体验一个条件下能出现多种摆法,体会有条理思考的必要性,学生会发现只出示正面观察的图形不能确定四个正方体的摆放位置,再出示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才能确定这四个正方体的摆放位置。这一环节的设计和前面几个环节比,层层深入,把学生的思维拉向纵深,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巩固练习、应用所学
同学们真了不起,在摆的过程中发现这么多秘密。看过中央电视台墙来了节目吗?下面咱们也一起来玩个墙来了的游戏。看:墙来了。
1.第一关:选择墙。(请用手势表示你的选择)
课件演示(见图9):
课件上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是几号图形?侧面看到的是几号图形?上面呢?
师:继续选择,用手势告诉我。
课件演示。(见图10:)正面看到的是几号?左面呢?上面呢?

(练习时引导学生表达清楚为什么这样选)
2.第二关 智慧墙。
课件出示题目:(如图11)
练习时注意引导学生说清原因,并针对易错题进行讲评。
3.第三关:是非墙。
一个立方体,从正面看是 ,从左面看也是 ,从上面看还是 , 那么请判断出示的墙是对(用手势√)还是不是错(用手势×)?
看,墙来了!
课件出示图12。
学生用手势判断后指生讲讲为什么是错的?
师:墙来了。
课件出示图13。
学生判断。师提问:对不对?为什么?
墙来了!
课件出示图14。
学生判断,师追问:为什么?
4.第四关:终极墙。
课件出示题目。(如图15)
学生先自主练习,再进行交流。
其中第二个空学生较容易出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正方体摆一摆。
【设计意图】4个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和教学设计的每一环节遥相呼应。巩固活动精心结合中央电视台“墙来了”进行设计,富有情趣,学生乐于参与;遁序渐进,拾级而上,有效挑战学生思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展示与提升。
四、全课总结,反思回顾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观察,你有什么收获?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学生自主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设计,梳理知识脉络,交流方法,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