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上青岛版(五四制)7-2-1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四年级上青岛版(五四制)7-2-1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4-20 19:3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数连减、连加、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四年级上册)》74~7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2. 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有条理整理信息的重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密切联系,增强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运用所学灵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情境导入
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克隆牛“健健”和“壮壮”的情况。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头克隆牛——“蓓蓓”。
课件演示。(见图1)

结合情境图简单介绍克隆牛“蓓蓓”出生前后的一些情况。
(二)提出问题
1.师: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了解体长及身高的区别,分类发现并整理信息。
2.你能根据体长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预设2:“蓓蓓”满月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3.你能根据身高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蓓蓓”百天时的身高是多少米?
预设2:“蓓蓓”百天时的身高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百天时的身高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设计意图】学生从情境图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丰富,通过思考提出问题,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抽象思维。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请尝试用画线段图等方法帮助理解题意。
课件演示。(见图2)
(二)结合探究提示独立解决问题
温馨提示:
(1)试着列出算式,并算一算。
(2)思考: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3)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小组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有意识的训练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白了运算顺序。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将知识点重新建构,形成知识网络。这一过程中,既要提醒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一)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的做法?
预设:
生1:可以列分步算式,0.98-0.22=0.76(米),0.76-0.1=0.66(米)我是先求出满月的体长,根据已知条件,满月的比出生的增长了0.1米,所以再用满月的减去增长的。
生2:可以列出综合算式,0.98-0.22-0.1
=0.76-0.1
=0.66(米)
先求“蓓蓓”满月的体长,再求出生体长。
1.学习竖式连减的方法。
师:如果用竖式来计算小数连减,要注意什么呢?
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预设1:
请学生来介绍竖式连减的方法:
探讨怎样对齐数位?(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数位)
小数部分数位不同怎么办?(可以在末尾添0占位)
预设2:还可以这样列式,0.98-(0.22+0.1)。我是这样理解的,先算出出生后体长一共增加了多少:0.22+0.1 再用百天后的体长减增加的就得到了出生的体长。
师:仔细观察后面两种做法,它们的计算过程为什么不同呢?
预设1:我们小组通过讨论发现,根据意义就能知道先算谁再算谁。
预设2:我们小组发现,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
小结:我们通过说算式的意义知道先算谁再算谁,又通过进一步探讨发现运算顺序和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一样。所以,我们可不可以做这样一个猜想: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板书)
(二)自主验证,证明结论
师:刚才我们通过研究蓓蓓出生的体长,得出了上述结论,那么这个结论是不是对所有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都适用呢,请同学们验证一下吧!(见图3)
师:仔细观察蓓蓓的身高记录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对提出的问题列式计算吗?请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然后小组讨论下刚才老师板书的结论正确吗?
通过上一环节的引导,完全放手给学生自主验证,结合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师:把你们的想法说一说吧。
预设1:我们通过看记录表,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蓓蓓”百天时的身高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列式是:0.81+0.16-0.78 理由是先求出百天的身高,再减去出生的,就得到要求的。也就是先算“+”,再算“-”。具体的算法如下:
0.81+0.16-0.78
=0.97-0.78
=0.19(米)
预设2:要求“蓓蓓”百天时的身高比出生的身高增加了多少,还可以这样想先求出满月比出生时身高增加了多少,再加上百天比满月增加了多少。具体的算法如下:
0.81-0.78+0.16
=0.03+0.16
=0.19(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演示竖式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用线段图的方法表示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人们认识一种数量关系,要经过具体—表象—抽象的过程,在脑海里形成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提升。
师:通过对比他们的列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第一个算式是先算0.86+0.16,第2个算式是先算0.81-0.78,也就是说只有加减混合运算时,谁在前面就先算谁。
师:这又一次的验证了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和整数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总结。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
师:小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带小括号的计算方法,都和整数的计算方法完全一样: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没有小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小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促进学生对这种基本问题模型的理解。
五、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见图4)
(1)学生先独立分析每道题,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
(2)由6名同学在黑板书写,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
(3)汇报交流,弄清楚运算顺序。
159-(62.39+58)=38.61 159-(62.39+58)
62.39 159 =159-120.39
+58 - 120.39 =38.61
38.61
72.8+(72.8-8.25)=137.35 72.8+(72.8-8.25)
72.8 72.8 =72.8+64.55
- 8.25 + 64.55 =137.35
64.55 137.35
重点强调最后2题,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有2种书写格式。(告诉学生2种书写格式都可以,但是最常用的是脱式)
练习。
有三棵小树。第一棵高1.46米,比第二棵矮0.36米,第三棵比第二棵矮0.44米,第三棵高多少米?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班内交流,重点交流算式意义及计算顺序计算结果。
3.课件演示。(见图5)

(1)学生读表格,理解数据的意义。
(2)思考:要求什么问题?和哪些信息有关?
(3)独立解决。
(4)集体交流。
第一个问题:加工保鲜蔬菜多少万吨?两种解决方法:
课件演示:(见图6)

第二个问题:合计金额是多少?需要知道每种蔬菜的单项金额。直接相加就可以。
1.92+2.25+0.96
= 4.17+0.96
= 5.13(亿美元)
学生在交流时,不仅要说出算式及计算过程,还要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班内说收获。
【设计意图】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兼顾了习题的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并注重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