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19 22:2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周恩来对旧中国外交评论的一段话(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

外交



屈辱

可以说是一对孪
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
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
摘自《周恩来传》


?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旧中国的外交
?
=?
屈辱的、跪着的外交。回顾历史签订《南京条约》 签订《辛丑条约》 签订《马关条约》 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吗?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新中国建立后的外交政策吗?独立 自主 和平国际形势:战后两大阵营对峙;帝国主义孤立、封锁、包围新中国。材料三: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一种怎样的形势?
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实行了怎样的外交政策? 结合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解释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原则。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原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所以,新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原则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革命胜利的成果,保护和平,维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
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时间、地点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2、特点和议题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
亚非国际会议;3.方针: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4、影响:议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
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同命运相似: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着共同的问题: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
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异社会制度不同
各国国情不同“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1、时间、地点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2、特点和议题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
亚非国际会议;
议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
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3.方针: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4、影响: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
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
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称为“万隆精神”。想一下“求同存异”“万隆精神”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适用吗?实际上它存在什么道理?历史照进现实“求同存异”实际上包含了宽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重的内涵。 6.概括周恩来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1)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3)1955年,参加国际日内瓦会议,为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课堂小结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
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利) 、和平共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949-195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巩固练习2、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对内改革 B.对外开放
C.和平共处共处五项原则 D.独立自主
3、以下原则中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的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大国协商一致原则
D. 区域自治原则5、材料: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4月24日印尼亚非峰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50年前的会议,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那次会议所确立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十项原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础。”
请回答
(1)材料中说的50年前的会议指的是什么会议?
(2)那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6、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
(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2)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 共同要求
(3)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4)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1)上述材料被称为什么?
(2)这一材料是在何时、由谁提出的?
(3)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派克”的来历 “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 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机智、聪慧的周总理 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这个美国记者仍不死心,继续出难题:“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周总理笑着说:“这不奇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了,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记者又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回顾历史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
外交的基本特征吗?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外交政策外交成就(周恩来)影响:国际地位提高1953年提出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独立自主和平政策小结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寿
辰庆祝大会,受到高规格接待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有人形容中苏关系是“同志+堂兄”的关系探究历史结合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万隆会议的召开的时间和地点?
这次会议的特点和中心议题是什么?
万隆会议遇到了哪些困难?
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有何历史意义?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思考
新旧中国外交政策有何不同?
请谈谈你的认识?区别:
旧中国: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政策
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
的坚强后盾《南京条约》签订《南京条约》签订《南京条约》签订《南京条约》签订课后延伸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思考
新旧中国外交政策有何不同?
请谈谈你的认识?区别:
旧中国: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政策
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
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