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历史考点专项突破:16-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亚洲革命风暴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历史考点专项突破:16-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亚洲革命风暴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2-07 14: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亚洲革命风暴
考纲展示 复习向导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1.掌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标志及意义2.掌握第一国际成立的条件及影响;分析巴黎公社革命的原因、性质及其经验教训
2.亚洲革命风暴 3.掌握亚洲革命风暴的原因、特点、表现,分析其性质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2)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
(3)19世纪早期人类的一些优秀文化成果,如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理论来源。
(4)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也是马克思主义诞生必不可少的条件。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2月)
(1)内容:①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②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③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斗争。
(2)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不是等同关系
社会主义包含多种流派,如空想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是其最具科学性的一派;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个组成部分。
【例1】 (2009·石家庄4月)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当宣言出版时,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当时社会主义,至少在大陆上,是上流社会的,而共产主义却恰恰相反。”材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奋斗的目标是
(  )
A.实现社会主义
B.革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C.解放被压迫民族
D.为工人阶级谋取利益
【解析】 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从题干材料中的“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共产主义运动却恰恰相反”等信息可判断马克思、恩格斯奋斗的目标是为工人阶级谋取利益。
【答案】 D
1.第一国际的成立
背景 (1)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人运动走向高涨,为第一国际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2)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这是第一国际成立的社会基础。(3)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做了准备
成立 1864年在伦敦成立,全称“国际工人协会”
意义 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2.巴黎公社
爆发原因 (1)国际工人运动的高涨及第一国际的推动;(2)普法战争中法国的战败以及临时政府的卖国,激化了法国的社会矛盾
概况 过程 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起义,夺取政权后建立巴黎公社,到1871年5月底失败
革命措施 政权方面:废除旧的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民主选举公职人员,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员。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限制公社职员的最高工资
意义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它的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怎样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巴黎公社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
巴黎公社出现的基础是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其爆发具有必然性,同时也具有偶然性。因为在进行巴黎公社革命时,法国正处于两次工业革命之间,资本主义制度还在蓬勃发展中,当时法国的生产力水平还远远没达到能够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所以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
【例2】 (2009·名校联考)右图是巴黎公社社员墙,上面写着:“纪念1871至1872年间在这里死去的巴黎公社社员。这些人曾经为一个更公正的社会斗争过,并且拒绝向敌人投降。”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A.真实地反映了临时政府对巴黎公社社员的残酷镇压
B.表现出巴黎公社社员大无畏的品格和伟大的牺牲精神
C.此墙是巴黎公社成功推翻临时政府后建立的
D.巴黎公社社员的斗争精神鼓舞着后人为建立理想社会而奋斗
【解析】 巴黎公社成立时,临时政府只是迁往凡尔赛,并没有被推翻;巴黎公社是在临时政府的血腥镇压下失败的。
【答案】 C
背景 (1)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亚洲地区的侵略,使亚洲地区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2)资本主义国家在亚洲的侵略,使亚洲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国家经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3)亚洲的许多封建统治者同殖民势力相勾结,使亚洲地区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
概况 表现 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的起义、阿富汗人民反英大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其中后三次起义将亚洲革命风暴推到了顶点
性质 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影响 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封建势力,表现了亚洲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
印度民族大起义 原因 英国在印度采取高压手段进行殖民统治,造成印度社会经济状况恶化,引起了印度各阶层的不满
导火线 1857年的密拉特事件
概况 王公贵族起了领导作用,起义的主力是土兵,形成了占西等起义中心。由于英国的镇压、分化、并调整了在印度的统治政策,使王公贵族背叛,起义失败
意义 (1)是一次由封建王公领导的、以印度土兵为主要力量和广大人民踊跃参加的民族大起义。(2)充分展现了印度人民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不畏强暴,英勇抗击殖民者的决心和勇气。(3)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迫使英国调整统治策略,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活动
1.亚洲革命风暴的特点
(1)有些运动带有改朝换代的封建性的传统,如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
(2)一些起义披上宗教外衣,如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
(3)所有的运动都没有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纲领。
(4)运动的领导者都是农民领袖或王公贵族,没有资产阶级的代表。
2.印度民族大起义和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
(1)兴起原因不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主要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与外国侵略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人民不堪忍受清政府的沉重剥削。
(2)斗争对象不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斗争对象是英国殖民统治者;太平天国运动的斗争对象主要是清政府,也包括外国侵略势力。
(3)领导力量和参加对象不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当地的封建王公,参加者主要是土兵;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力量和参加者主要是农民阶级。
(4)失败原因不同:印度民族大起义被英国殖民当局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
【例3】 (2009·唐山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卷)在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打击下,英国宣布印度归英国政府直接管理,这实质上反映了 (  )
A.英国政府在与东印度公司的斗争中获胜
B.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加强
C.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D.英国改变了在印度的统治策略
【解析】 英国宣布印度归英国政府直接管理,改变了侵略策略,实质上反映了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加强。
【答案】 B
热点 巴黎公社
1.巴黎公社的历史地位
(1)巴黎公社是19世纪30年代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最高峰,也是这一阶段国际工人运动的一个总结,它借鉴和继承了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经验,根据当时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作了可贵的尝试。
(2)巴黎公社体现了以往工人运动的全部特点,具有自发性、暴力性和政治性三大特点,是以往工人运动的总结。
(3)巴黎公社具有重要的创新精神,即打破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内容。因此,巴黎公社在社会主义运动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失败原因
(1)从主观上看,是公社领导人的某些失误造成的,说明法国工人阶级还不够成熟,如:缺乏统一的军事指挥、未建立工农联盟、没有形成权威的领导核心等。
(2)从根本原因看,当时法国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还代表着历史发展的主流。这次革命的发生,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结果,而“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
考点链接
巴黎公社的爆发有其偶然性,其失败具有必然性,它是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的必然结果。但从意义上来讲,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它的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同学们在复习时要对其意义和失败原因予以重视。
【样题】 (2008·淮安)巴黎公社被称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早产儿”,主要是因为 (  )
A.它是在欧洲历史上最早爆发的大规模工人起义
B.它是在没有先进理论指导下工人自发的起义
C.它是工人阶级在毫无准备情况下发动的起义
D.它是法国资本主义未成熟情况下爆发的起义
【解析】 1871年巴黎公社爆发的时代,法国的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巴黎公社是当时法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爆发的一个偶然事件。
【答案】 D
变式·预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0年9月9日,马克思说:“法国工人阶级正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在目前的危机中,当敌人几乎已经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
材料二 1871年,马克思又说:“愚蠢地不愿意开始内战,好像梯也尔力图用暴力解除巴黎武装不像是开始内战似的……”
材料三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写道:“他们的第一个企图是什么?就是在普鲁士的庇护之下,用路易·波拿巴的兵卒和比埃特里的警察来谋杀从巴黎开始的民众振兴的事件,……但最能说明时代特点的是:它并没有引起官方的欧洲和美国方面普遍的愤怒呼声,反而激发了一股同情和对巴黎狂暴诋毁的逆流!”
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极端困难的境地”是指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巴黎公社的什么教训?
(3)材料一中的“蠢举”和材料二中的“愚蠢”是否矛盾?根据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的依据是什么?
(4)官方的欧洲和美国为什么对巴黎狂暴诋毁?由此看出马克思所说的“时代特点”是什么?
(5)从这些材料可以看出当时普法两国的关系呈现什么状态?
【答案】 (1)普鲁士军队包围巴黎,迫使法国投降。
(2)没有及时向凡尔赛进军,使梯也尔得到喘息的机会。
(3)不矛盾。在民族矛盾激化的形势下,国内阶级矛质必须服从民族矛盾,否则就是愚蠢的,所以巴黎人民把抵抗的希望寄托在“临时政府”身上。当临时政府出卖民族利益,要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时,不消灭它也是愚蠢的。
(4)欧美资产阶级都敌视无产阶级革命。第一国际成立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崭新阶段。
(5)既为本国资产阶级利益而互相斗争,又为镇压国际工人运动而互相勾结。
1.(2009·广东文基·32)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  )
A.暴力革命      B.代议制民主
C.先进的生产力 D.科学社会主义
【解析】 无产阶级使用武器即第一次工业革命制造出来的机器,而这些机器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故选C。
【答案】 C
2.(2009·广东单科·20)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公社实行直接民主的政治制度
B.公社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人民有权罢免公社公职人员
D.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 巴黎公社时期,民主制度已发展到代议制阶段,故A项错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后苏俄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D项不正确。C项的说法符合巴黎公社的实际情况。
【答案】 C
一、欧洲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
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早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先进国家里已经确立。生产发展了,劳动者却很贫困,这个矛盾是产生社会主义思想的物质基础。为什么首先出现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这是因为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还不充分,无产阶级尚未意识到资产阶级是自己的敌人。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无产阶级的斗争只限于要求改善生活。其他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远在英国之下。法国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机器使用增多,但基本上仍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
无产阶级是大工业的产物,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展开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最初,工人群众反对资本家的斗争是自发的,常常表现为破坏机器,捣毁工厂。随着斗争的展开,实践教育了工人,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失业和贫困的根源不在于机器的使用,而在于资本家的剥削和压榨。于是,工人们联合起来,采取罢工的手段进行经济斗争,但往往遭到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政权的暴力镇压。工人们从斗争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处境,就必须改变政治上的无权地位,展开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这样,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
已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质。此前,工人阶级有时也参加政治斗争,但在那些斗争中无产阶级只是作为资产阶级的政治附庸去反对自己的敌人,即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反封建斗争。现在,工人阶级是为了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去进行独立的斗争,并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这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二、19世纪初到70年代工人运动的特点
1.自发性。那时工人阶级诞生不久,还没有真正组织起来。比较突出的几场斗争,基本上没有事先的安排和周密的计划,而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一怒之下便起来战斗。
2.暴力多。暴力行动、武装起义是工人阶级斗争的主要方式。虽然宪章运动以请愿方式为主,但仍有数处发生了武装冲突。
3.以政治斗争为主。1831年里昂工人第一次起义时,高呼“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属经济斗争。但在1834年第二次起义时,喊出了“不共和,毋宁死”的战斗口号,显然是政治斗争。宪章运动争取普选权,六月起义要求“民主的社会共和国”,第一国际要推翻的是资产阶级统治,巴黎公社则直接实施夺权。
4.斗争都遭到失败。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全部遭到镇压,没有一次武装起义取得完全胜利。这种自发、分散的暴力斗争并不能引导工人运动走向胜利。
5.工人运动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那时的工人运动都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背景下发生的。提出的奋斗目标,除第一国际以外,都是普选权、劳动权、集会结社权、劳动保护权等,这些对资产阶级来说,在一定的条件下是能够允许的。因此讲,工人阶级的斗争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三、印度土兵
印度土兵成为民族大起义(1857~1859)的主力。在英国殖民者征服印度的过程中,出于其“亚洲人打亚洲人”的政策,从当地的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中招募了一支印籍军队,作为其征服和统治印度的重要工具,叫“土兵”。土兵约有20万人,但由4万英籍人控制和监视。当英国利用土兵征服整个印度以后,对土兵也改变了政策:干涉他们的信仰,触犯他们的种姓,削减他们的薪饷,这引起土兵的强烈不满。这些受尽民族压迫和凌辱的土兵,是当时印度人民群众中惟一有组织、有训练、有武装的力量,因此,他们理所当然地成了这次反英民族大起义中的先锋和核心力量。
四、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亚洲革命风暴的不同
1.从所处时代看:前者发生在手工工场时期,殖民者的控制力量不十分强大;后者处在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时期,西方列强对落后地区的侵略和控制增强。
2.从指导思想来看:前者的领导者大都接受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后者的领导者是农民或封建王公,没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
3.从斗争过程看:前者各国人民相互支援共同斗争;后者没有形成统一斗争的局面,力量分散。
4.从斗争结果看:前者取得了胜利,奠定了拉美的政治格局;后者在内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