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考纲展示 复习向导
1.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1.理解亚洲的觉醒的含义及新特点,分析其与亚洲革命风暴的异同点;了解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
2.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2.掌握列宁主义诞生的条件、标志和影响,理解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了解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的概况
背景 (1)帝国主义加紧对亚洲各国的侵略,使亚洲各国的民族矛盾加剧;(2)西方殖民扩张在客观上促进了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这是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发展的根本原因;(3)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资产阶级团体和政党的建立为亚洲的觉醒提供了经济、阶级和组织基础;(4)欧洲启蒙思想在亚洲的传播,为亚洲的觉醒奠定了思想基础
内容 中国辛亥革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朝鲜义兵运动
性质 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
特点 (1)处于过渡时期,既有下层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也包括以知识分子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2)新发展的特征明显,资产阶级提出了明确的民主革命纲领;(3)斗争成果突出,标志着亚洲各国人民已作为一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斗争的舞台
影响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唤起亚洲各国的民族民主意识
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的觉醒两个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区别
亚洲革命风暴 亚洲的觉醒
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列强对整个亚洲侵略、掠夺的结果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列强对亚洲进一步侵略和瓜分的结果
领导力量 农民领袖或封建王公 主要是资产阶级
性质 反侵略反封建运动,属于旧式民族解放运动范畴 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
斗争方式 以武装起义为主要方式 政治斗争(如罢工)和武装斗争相结合的方式
【例1】 (2009·江苏南通3月)与亚洲革命风暴相比,亚洲觉醒中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 )
A.要求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B.领导者主要是封建王公
C.主力是土兵
D.引发了孟买工人大罢工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A项为二者的共同点,B、C两项只符合亚洲革命风暴,只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1.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1)历史背景: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加紧入侵非洲,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
(2)主要方式:武装斗争、武装起义。
(3)突出事例:
国别 时间 领导人 斗争对象 结果或特点
埃及 1882年 阿·阿拉比 英国 结果失败,埃及成为英国事实上的殖民地
苏丹 1881年开始,持续近二十年 穆罕默德·艾哈迈德(马赫迪) 英国 ①以宗教为旗帜。②非洲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反帝民族起义
埃塞俄比亚 1894~1896 孟尼利克二世 意大利 成为唯一个赢得胜利、维护了民族独立的国家
2.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1)历史背景
①独立后的拉美,没有铲除封建主义,经济上盛行大地产制,政治上形成了考迪罗体制,文化思想上,天主教会仍保持着传统影响。
②在列强的经济和军事侵略下,拉美实际上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因此,拉丁美洲人民还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突出事例——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①原因:由美国支持的迪亚斯的反动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
②经过
1910年,墨西哥爆发革命,迪亚斯的反动统治被推翻,但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在美国的支持下,又建立了反革命政权。
以工农为主体的武装力量,推翻了反革命政权,挫败了美国的干涉。
1917年,政府制定了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宪法,这是革命的最大成果。
③意义:打击了国内封建势力和美国侵略势力。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异同点比较
(1)共同点: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与自治。②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斗争中出现了新的阶级力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③范围广泛,斗争时间长,成就较为突出。
(2)不同点: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非洲的反帝斗争仍为旧式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其领导者为落后的封建势力和宗教领袖;而亚洲和拉丁美洲则进入先进的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例2】 在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狂潮中,埃塞俄比亚之所以能保持自已的独立,主要原因是 ( )
A.英法支持埃塞俄比亚的反侵略斗争
B.埃塞俄比亚全国上下团结一致抗战
C.意大利是贫穷的帝国主义国家
D.意大利军事实力不十分的强大
【解析】 尽管当时埃塞俄比亚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但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取得抗意斗争胜利。选项A与史实不符,C、D两项是客观因素,不是埃塞俄比亚取胜的主要因素。
【答案】 B
1.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
(1)背景:①19世纪末,欧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人队伍迅速壮大;②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2)表现:①国际工人运动重新走向高潮,如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五一”大罢工等;②一些国家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成立,如德国社会民主党、美国社会主义工党、法国工人党等。
(3)特点:罢工运动次数多、规模大;影响深远;以经济斗争和合法斗争为主;有组织的斗争明显增长。
2.第二国际
(1)历史条件
①阶级基础——欧美工人运动高涨;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组织基础——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建立;
④有利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
(2)成立:1889年7月14日,在法国巴黎召开法国大革命爆发100周年纪念日活动,来自20多个国家的四百名代表出席了大会。
(3)特点:①它不是各国工人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工人党都是独立的。因此,它一开始组织上就比较松散。
②它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工人党指出行动方向,这些决议促进了各国工人党的合法斗争和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4)内部矛盾和斗争
①左派以俄国的列宁、德国的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为代表,他们与修正主义进行了斗争。
②中派以德国的考茨基为代表。
③右派以德国的伯恩施坦为代表,包括俄国的孟什维克。
(5)修正主义产生的社会条件
①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改变统治策略;
②工人政党利用合法斗争获得一些成果;
③工人群众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
(6)破产:一战爆发后,各国工人党倒向本帝国主义政府一边,叛变第二国际的事业,第二国际因政治分裂而破产。
3.列宁主义的诞生
(1)历史条件
①阶级基础:俄国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19世纪七八十年代)。
②组织基础:马克思主义小组建立和列宁完成建党准备(20世纪初)。
(2)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召开。
(3)内容:①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次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列为党的基本任务,并写入党的纲领。
②在选举中央领导机构时,拥护列宁的一派占了多数,称布尔什维克,而反对者占了少数,被称为孟什维克。布尔什维克所坚持的理论和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路线,也称之为布尔什维主义。
③1912年布尔什维克正式成为独立的政党。
(4)意义: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体系对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国际和第一国际的异同点
1.相同点:①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②都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2.不同点:①第一国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第二国际由工人阶级政党组成。②第一国际主要由部分欧洲国家工人组织组成;而第二国际的范围则扩大到整个欧洲和北美。③第一国际是各国工人团体的上级组织,是统一的领导机构;而第二国际的组织是松散的,不是各国工人政党的上级组织,它只是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政党指明方向。④第一国际因完成历史使命而解散;第二国际却因政治上的分裂而陷于破产。
【例3】 (2009·江南十校)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 ( )
A.法国的工人阶级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B.法国已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D.共和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不利于工人运动的发展
【解析】 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于1870年,从时间上可排除A项和B项,再结合材料中法国工人可以组织起来,为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等信息可判断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热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民主运动
1.从运动性质看,旧式的民族运动演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与革命。列强侵略,客观上促进了当地民族工业的产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领导力量,这就使旧式的由农民或封建王公领导的民族运动,演变为新式的由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和革命。
2.从斗争纲领和口号看,描绘出了发展资本主义前景的新蓝图,如印度国大党提出了民权和独立的要求、中国的三民主义、墨西哥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
3.从参加运动的主要力量看,新的阶级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体,改变了过去以农民为主体的状况,如印度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
4.从运动发展趋势看,经过了从改良到革命的发展过程,如中国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和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
5.出现了以新式民族运动为主导,新旧民族运动同时并存的状况。
考点链接
民族解放运动是指被侵略国家或地区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民族振兴的历史。在备考时,民族解放运动专题的重点应放在亚洲。主要内容既有资产阶级领导的运动,如中国的辛亥革命、印度的反英运动和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等,也有旧式的农民运动,如中国义和团运动等,考查时常有中外历史的分析与横向比较。
【样题】 下列对“亚洲的觉醒”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亚洲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B.亚洲人民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是其灾难根源
C.亚洲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D.亚洲进入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解析】 学生解本题易误选A,原因是对“亚洲的觉醒”的含义和性质认识不够全面。A项说法是错误的,当时各国斗争并非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如义和团运动。当时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运动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主流,标志着亚洲进入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答案】 D
变式·预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开始觉醒,关于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主要内容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
B.各国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建立了革命团体或政党,提出了自己的斗争纲领
C.亚洲各国人民已作为一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斗争的舞台
D.沉重打击了殖民主义,增强了民族意识
【解析】 亚洲觉醒的核心含义是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但当时并非所有国家都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或政党,如朝鲜,所以B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 B
1.(2008·北京文综卷·20)“亚洲的觉醒”时期,唤起亚洲各国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运动,除了下层人民的斗争外,还有 ( )
A.以土兵为主要力量的民族起义
B.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运动
C.以殖民者后裔为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
D.以知识分子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解析】 注意题干中“亚洲各国”“除了”“下层人民”等关键提示语。A项主要指印度;B项主要指日本;C项的叙述不符合“民族民主运动”,由此只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2.(2008·重庆文综卷·23)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国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是 ( )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面临外国势力的干涉
C.颁布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D.两次推翻反革命政权
【解析】 A、B、C三项都是共同点,D项墨西哥革命中分别在1911年和1914年两次推翻了反动政权,辛亥革命则于1912年推翻清政府,两者不同,符合题意。
【答案】 D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发展的主要原因
随着殖民侵略的客观积极作用日益显现,促进了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这是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发展的根本原因。
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亚洲各国民族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完善,为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亚洲各国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民族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团体和政党的建立,资产阶级团体和政党的努力斗争为新发展提供了组织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除日本外,其他国家均已沦为半殖民地或殖民地,使帝国主义同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间的矛盾空前激化,导致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出现了新发展。
国际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也刺激了亚洲人民的觉醒,如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使长期受欧洲殖民者压迫的亚洲各族人民,增强了打败殖民者和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念。
二、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新”的特点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在这种大背景下,工人运动处于积蓄力量的和平发展阶段。
(1)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建立,斗争的组织性加强。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的觉悟和组织程度大为提高,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得到迅速传播,工人政党和组织相继建立,这就使工人运动由自发性向组织性增强的方向发展。
(2)由以暴力斗争为主向以合法性斗争为主发展。一方面是因为资产阶级民主的扩大,进行合法斗争有了可能;另一方面是因为工人政党和工会的普遍建立,比以前更讲究斗争策略。
(3)由以政治斗争为主向以经济斗争为主转变。随着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发展,工人阶级取得了过去不曾有的许多政治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已取得的某些合法的政治权利进行斗争,争取经济待遇上的改善成为大多数工人的要求。所以,这一时期的工人罢工多以缩短工时、改善待遇、提高工资福利为目标。
(4)社会主义多种流派纷呈,机会主义思潮泛滥,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因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了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