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强化练(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多选)一物体从一行星表面某高度处自由下落(不计表层大气阻力)。自开始下落计时,得到物体离该行星表面的高度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1所示,则( )
图1
A.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8 m/s2
B.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C.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为20 m/s
D.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为25 m/s
解析:选AC 由图中可以看出物体从s=25 m处开始下落,在空中运动了t=2.5 s到达行星表面,根据s=gt2,可以求出星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8 m/s2,故选项A正确;根据运动学公式可以算出物体落地时速度v=gt=20 m/s,故选项C正确。
2.一辆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关闭发动机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关闭发动机后通过37.5 m所需的时间为( )
A.3 s B.4 s C.5 s D.6 s
解析:选A 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公式s=v0t+at2,代入数据解得t=3 s或t=5 s(舍去),故选项A正确。
3.(多选)一辆汽车沿着一条平直的公路行驶,公路旁边有与公路平行的一行电线杆,相邻电线杆间的距离均为50 m。取汽车驶过某一根电线杆的时刻为零时刻,此电线杆作为第1根电线杆,此时刻汽车行驶的速度大小为v0=5 m/s,假设汽车的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10 s末汽车恰好经过第3根电线杆,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
B.汽车继续行驶,经过第7根电线杆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25 m/s
C.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运动的时间为20 s
D.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0 m/s
解析:选ABD 由s=v0t+at2可得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选项A正确;由vt2-v02=2as可得汽车经过第7根电线杆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25 m/s,选项B正确;由vt=v0+at可得汽车在第1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运动的时间为20 s,所以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运动的时间为10 s,选项C错误;由=可得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0 m/s,选项D正确。
4.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相距为s的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和7v,从A到B的运动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经过AB中点的速度为4v
B.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为4v
C.通过前位移所需时间是通过后位移所需时间的2倍
D.前时间通过的位移比后时间通过的位移少1.5vt
解析:选A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物体经过AB中点的速度为v==5v,A错误;物体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4v,B正确;通过前位移所需时间t1==,通过后位移所需时间t2==,C正确;前时间通过的位移s1=×=vt,后时间内通过的位移s2=×=vt,Δs=s2-s1=1.5 vt,D正确。
5.(多选)如图2所示,光滑斜面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一个物体由A点静止释放,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 )
图2
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度vB∶vC∶vD∶vE=1∶∶∶2
B.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tB∶tC∶tD∶tE=1∶∶∶2
C.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vB
D.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均相等
解析:选ABC 设每一部分的长度为s,根据vt2-v02=2as得vB2=2as,vC2=2a·2s,vD2=2a·3s,vE2=2a·4s,所以vB∶vC∶vD∶vE=1∶∶∶2,A正确;根据s=at2得tB=,tC=,tD=,tE=,所以tB∶tC∶tD∶tE=1∶∶∶2,B正确;从A到E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从A到E的时间为tE=,中间时刻为tE===tB,所以=vB,C正确;由vB、vC、vD、vE的大小知每一部分的速度增量不相等,D错误。
6.(多选)跳伞运动员从350 m高空跳伞后,开始一段时间由于伞没打开而做自由落体运动,伞张开(张开时间不计)后做加速度为2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4 m/s,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跳伞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的下落高度约为59 m
B.跳伞运动员打开伞时的速度为43 m/s
C.跳伞运动员加速运动时间约为3.4 s
D.跳伞运动员在312 m高处打开降落伞
解析:选AC 设跳伞运动员打开伞时的速度为v,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运动员自由下落的高度h1=,匀减速下落的高度为h2==,又h1+h2=350 m,由以上三式得v≈34.35 m/s,h1=59 m。由v=gt得加速时间t==3.435 s,h2=350 m-59 m=291 m,故A、C正确。
7.(多选)如图3所示,将一小球从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所示的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3
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B.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
解析:选BCD 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从静止开始运动的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而题图中位移之比为2∶3∶4∶5,故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选项A错误,B正确;由Δs=aT2知a=,选项C正确;v3==,选项D正确。
8.图4所示为同时、同地出发的甲、乙、丙三个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甲、乙、丙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B.甲、丙两个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C.甲物体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丙物体一直做加速运动
D.甲、丙两个物体都做加速运动,且甲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减小,丙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增大
解析:选D 速度-时间图象上只能表示正、负两个方向,只能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故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运动轨迹都为直线,选项B错误;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由题图可以看出,甲的位移最大,乙的位移次之,丙的位移最小,故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不相等,甲的最大,选项A错误;由所学知识知,如果物体做匀变速运动,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据此我们可以外延为:若物体不做匀变速运动,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图线为曲线,如题图中甲、丙所示,则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的瞬时加速度。从题图中可以看出,甲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丙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选项C错误,D正确。
9.汽车刹车进站,以初速v0=20 m/s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s1=30 m时,速度减为初速度的一半。求:
(1)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a大小;
(2)汽车从刹车到停下来的总时间t1;
(3)从刹车开始,经过t2=10 s时汽车经过的位移s2。
解析:(1)由vt2-v02=2as可知,2-v02=2as1
所以a= m/s2=-5 m/s2。
(2)由vt=v0+at1可知,0=v0+at1代入数据得:
t1= s=4 s。
(3)t2>t1,故t2时车早已停下,则0-v02=2as2
解得s2=40 m。
答案:(1)5 m/s2 (2)4 s (3)40 m
10.一列从车站开出的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这列火车的长度为l,火车头经过某路标时的速度为v1,而火车尾经过此路标时的速度为v2,求:
(1)火车的加速度a;
(2)火车中点经过此路标时的速度v;
(3)整列火车通过此路标所用的时间t。
解析:(1)从火车头经过路标到火车尾经过此路标,火车的位移s=l,由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v22-v12=2as得a=。
(2)从火车头经过路标到火车中点经过此路标,有
v2-v12=2a·,
从火车中点经过路标到火车尾经过此路标,有v22-v2=2a·,联立两式,得v=。
(3)火车通过此路标的过程中,由位移公式l=t,得t=
即整列火车通过此路标所用时间为。
答案:(1) (2) (3)
11.某机场大道一路口,有按倒计时显示的时间显示灯。设一辆汽车在平直路面上以36 km/h的速度朝该路口停车线匀速行驶,在车头前端离停车线70 m处司机看到前方绿灯刚好显示“5”。交通规则规定:绿灯结束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
(1)若不考虑该路段的限速,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 s,司机想在剩余时间内使汽车做匀加速运动通过停车线,则汽车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
(2)若该路段限速60 km/h,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 s,司机反应过来后汽车先以2 m/s2的加速度加速3 s,为了防止超速,司机在加速结束时立即踩刹车使汽车做匀减速滑行,结果车头前端与停车线相齐时刚好停下,求刹车后汽车加速度的大小(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汽车速度v0=36 km/h=10 m/s,司机的反应时间为t1=1 s,在司机的反应时间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为
s1=v0t1=10 m
汽车加速的时间t2=5 s-t1=4 s
加速过程的位移最小为s2=70 m-s1=60 m
又s2=v0t2+at22
代入数据解得加速度a=2.5 m/s2
故汽车的加速度至少为2.5 m/s2。
(2)汽车加速结束时通过的位移为
s3=v0t1+v0t3+a1t32=49 m
此时汽车离停车线的距离为s4=70 m-s3=21 m
汽车的速度为v=v0+a1t3=16 m/s
对匀减速过程有v2=2a2s4,代入数据解得a2=6.1 m/s2。
答案:(1)2.5 m/s2 (2)6.1 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