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复习课件(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复习课件(共5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19 23:5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课标要求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一、科技史突出历史学科本位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二—— 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四—— 历史解释:分析历史事物背后深层次的因果关系一、科技史突出历史学科本位问题1:新中国为什么要在60年代进行“两弹一星”的研制?
温故—国内背景:
1953-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工业基础初步建立
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国际背景?人类跨入核战争时代1945年7月16日凌晨,美国爆炸成功人类第一颗原子弹—“瘦子”。
8月6日和9日,美军对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名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弹,4.5万人和2.2万人当日丧生。广岛原子弹蘑菇云一、科技史突出历史学科本位1945年,美国成功爆炸人类第一颗原子弹
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原子弹
1952年,英国成功爆炸原子弹
1952年,美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53年,苏联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0年,法国成功爆炸原子弹一、科技史突出历史学科本位国际背景:两大阵营对立,核军备竞赛升级 1950年11月间,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多次讨论在朝鲜战场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11月30日,在新闻记者会上,杜鲁门表示:“使用原子弹是一直在积极考虑的”。……艾森豪威尔访问朝鲜半岛后得出的基本结论是,要打破朝鲜战争僵局,有必要考虑使用核武器。…到1952年,美国已生产储存有832枚核武器。
——江峡《论冷战时期美国对中国的核讹诈与核威胁》 他(毛泽东)再三强调,无论怎样困难,勒紧裤腰带也要造出原子弹来。因为在他看来,中国只有掌握了原子弹,才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杨奎松《两次台海危机的由来及其幕后》
(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外交》)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一、科技史突出历史学科本位问题2:依靠什么力量进行研制? 新中国成立的第二个月,美欧各国即成立“出口控制统筹委员会”,限制先进技术向社会主义国家的转移。对华禁运清单中,列有500多种战略物资和技术。刚刚获得新生的中华民族,要从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借力”实现经济、科技复苏,只能是奢望。
——《中国的自主创新是逼出来的》,
中国科技网“596”项目的由来:

1959年赫鲁晓夫力图根本缓和美苏关系。……苏联方面于6月26日通知中共中央,因与美国等国谈判禁止核试验的需要,不得不暂缓执行1957年10月15日签订的新技术协定,暂时不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
——杨奎松《两次台海危机的由来及其幕后》 苏联牢牢掌握着关键材料的生产技术。……苏联部分专家在这方面心细如发,不但对于邓稼先等中国专家的问题历来沉默是金,而且每当有甲种分离膜脱落,一定要用磁铁一点点将周边地面扫一遍,保证全部回收。面对技术封锁,研制自力更生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一、科技史突出历史学科本位问题3:中国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意义、影响《巴基斯坦对中国爆炸原子弹的反应》:中国的核爆炸提高了亚洲国家的威信,因为中国作为一个亚洲国家,有了核武器。 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
——《美国通讯社惊呼我核试验影响深远》,《参考消息》1964年10月19日 法国《解放报》评论说,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
——聂文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后的对外宣示与国际反响》 中国进入排外的核“俱乐部”就使北京获得了亚洲第一大国的称号,现在将难于继续把共产党中国排除出国际大家庭。
——《我核试验成功在日本引起巨大反响》,《参考消息》1964年10月19日国家实力(国防)对国际地位的影响二、培育家国情怀和理性认识1. 聚焦人物,感受科学家的精神
钱学森历经阻挠,艰难回国
邓稼先隐身沙漠,身先士卒
科研人员艰苦卓绝,挑战极限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Dan A. Kimball)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 个师的兵力。
1955年夏,正当钱学森一家准备回国时,美国政府指控他是美国共产党,还借口在他托运的书籍里发现了所谓的“军事秘密”材料,因而扣留了他的全部行李,并将他非法拘留15天。释放后,钱学森被禁止离开美国,行动处处受到限制和监视。 1955年6月,钱学森在一封寄给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夹带了一封给陈叔通副委员长的信,请求政府帮助他返回祖国。当年8月,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举行,王炳南大使按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以钱学森的信为有利证据,与美方进行交涉,最终美国政府允许钱学森回国。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乘船“克利夫兰”号”离美回国。钱学森致陈叔通的信函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叔通太老师先生:
自1947年9月拜别后未通信,然自报章期刊上见到老先生为人民服务及努力的精神,使我们感动佩服!学森数年前认识错误,以致被美政府拘留,今已五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然而世界情势上有更重要更迫急的问题等待解决,学森等人的处境是不能用来诉苦的。学森这几年中唯以在可能范围内努力思考学问,以备他日归国之用。
但是现在报纸上说中美交换被拘留人之可能,而美方又说谎,谓中国学生愿意回国者皆已放回,我们不免焦急。我政府千万不可信他们的话,除去学森外,尚有多少同胞,欲归不得者。从学森所知者,即有郭永怀一家(Prof. Yong-huai Kuo,Cornell University,Ithaca,N.Y.),其他尚不知道确实姓名。这些人不回来,美国人是不能释放的。当然我政府是明白的,美政府的说谎是骗不了的。然我们在长期等待解放,心急如火,唯恐错过机会,请老先生原谅,请政府原谅!附上《纽约时报》旧闻一节,为学森五年来在美之处境。
在无限期望中祝您
康健
钱学森谨上
1955年6月15日1966年,我国第一次携核弹头导弹“东风二号”试验成功,实现了“两弹合一”,结束了“有弹无枪”的尴尬,标志着中国真正具备了战略核遏制力 中国的导弹研制就像一张白纸。许多与导弹相关的词都是钱学森亲自翻译的,他拿起教鞭亲自为新来的大学生们教授导弹概论。这批受训的大学生,后来成为我国火箭、导弹与航天技术队伍的骨干。
——中央电视台《人物·钱学森》2009.9部分“两弹一星” 科学家国外就读院校及取得学位二、培育家国情怀和理性认识邓稼先隐身沙漠,身先士卒邓稼先(1924—1986)1958年—1986年,邓稼先埋头沙漠28年,与世隔绝。我国共进行了32次核试验,其中有15次是邓稼先亲自指挥的,他曾说“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6年,邓稼先因核辐射罹患癌症去世,他的遗言是“死而无憾”。
(另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有课文《邓稼先》)二、培育家国情怀和理性认识艰苦卓绝,挑战极限罗布泊罗布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十级大风,沙尘漫天,夏季高温六十度,寒冷时零下三十度,酒泉、罗布泊、金银滩三大基地的建设都是在1958年开始的。酒泉导弹试验基地最早启动建设,是在1958年3月;当年年底,开始建设金银滩原子弹研制基地;罗布泊核试验基地在1958年年底确定,1959年6月正式启动建设。新疆马兰
核试验基地上海通用牌201型手摇计算机,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邓稼先曾任第二机械工业部九院理论部设计部主任等职,领导该部用手摇计算机等对原子弹爆炸时的物理过程进行了九次模拟计算和分析,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迈出中国独立研制核武器的第一步。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张蕴钰赠予程开甲的诗:
  核弹试验赖程君,
  电子层中做乾坤。
  轻者上升为青天,
  重者下沉为黄地。
  中华精神孕盘古,
  开天辟地代有人。
  技术突破逢艰事,
  忘餐废寝苦创新。
  专家学者风沙里,
  同与战士历苦辛。
  戈壁寒暑成大器,
  众人尊敬我称师。程开甲(1918-2018)二、培育家国情怀和理性认识1. 聚焦人物,感受科学家的精神
2. 正确认识科技的作用
感佩科学家精神≠推崇核武器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这是中国成功进行的第一次核试验。同时,中国政府郑重承诺: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996年7月29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郑重宣布:从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暂停核试验。20世纪90年以来,我国建成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浙江秦山核电站,和平利用核能。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北斗系列导航卫星:2018年11月19日,18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并于12月27正式向“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至2020年底前,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将建成,具备服务全球的能力。民用市场目前主要集中在手机定位导航和车载导航两大细分市场。…据公开资料统计,2013年,全国北斗车载监控产品每月产销量达近万台。2013年全国车载导航终端需求为800万台,……随着国家的推行和北斗产品价格的下降,未来营运车辆将换装北斗,这将是上千万台的市场。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促进经济,便利生活
科技造福人类二、培育家国情怀和理性认识1. 聚焦人物,感受科学家的精神
2. 正确认识科技的作用
3. 中国智慧,造福世界,树立文化自信
“当代神农”袁隆平,屠呦呦与青蒿素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梦想。”袁隆平说。袁隆平常常说起自己的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20世纪90年代末,袁隆平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生长情况1979年4月,杂交水稻国际学术会议上,袁隆平宣读了自己的论文《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中国第一次将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经验传递给世界。袁隆平著于1985年的《杂交水稻简明教程》,经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后,发行到40多个国家,成为全世界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指导用书。 1980年5月,袁隆平应美国邀请赴美进行杂交稻制种技术指导。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共同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举办杂交稻技术国际培训班,10月,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进行技术指导
因为“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解除贫困展示了广阔前景”,并“致力于将杂交水稻技术传授并应用到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几十个国家”,2004年,袁隆平获得了世界粮食奖。1997年,开始“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
2012年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攻关百亩示范分别达亩产926.6公斤、917.7公斤。2013年9月,第四期超级稻实现百亩平均亩产达988.1公斤,创世界纪录。
2016年,实现双季超级稻年亩产1537.78公斤,创双季稻产量世界纪录。
2017-2018年,袁隆平团队就完成沙漠水稻实验,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青岛“海水稻”实验测产成功,并成功试种迪拜沙漠。2017年,袁隆平宣布继“海水稻”技术后又获得了一项重大突破成果——水稻亲本去镉技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一步研发创新2017年,87岁的袁隆平在湖南省湘潭河口镇的试验田中查看低镉水稻的长势(2017年9月29日摄)。?新华社发(薛宇舸 摄)屠呦呦诺贝尔奖演讲: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积极对外交流,取长补短,碰撞火花三、以小见大,走向生活深处1. 考题对社会生活材料的偏爱(2017年中考调研测试卷)32.(9分)社会文明的发展,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代流行服饰】
材料五 服装潮流的变化,反映着新中国方方面面的变革和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选择服装的标准一般是价廉和耐穿,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服装样式也千篇一律。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进入大陆,向年轻人传递着潮流信息,一个多样化、多色彩的服装时代到来了。喇叭裤、蝙蝠衫等各型各色的服装逐渐成为时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1978年(人口9.6亿)我国服装产量为6.7亿件,1991年(人口11.6亿)跃为55亿件,人均新衣近5件。90年代,人们的思想观念更为开放,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
——摘编自袁仄、胡月《百年衣裳》
(4)依据材料五,说出20世纪80年代前后,我国居民的服装潮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这次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海水江崖纹,赋予了21个APEC经济体山水相依、守望相护的寓意。(2018东城二模)31.中国服饰文化体现时代精神。
材料四 参与本届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的设计师罗峥说:“该设计力求把中国传统元素与国际设计理念相结合并加以创新,提炼出一种时代的中国精神来展现中国的文化内核,形成新的东方美学,提高我们在国际社会的辨识度,增强中国自己的文化自信。”
(4)依据材料四,谈谈你对2014年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理念的理解。(2分)(2018朝阳二模)33. 电影史既是一部艺术史,也是一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史。
材料三 从1950-1978年,我国仅上映过一部美国影片。而到70年代末,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右图是1978-1993年进口美国电影的情况。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出1978年前后,我国进口美国电影的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1分)(2018春北京会考)水果历来是属于温饱之外的奢侈品。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果已逐渐成为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重要内容。以西瓜为例,在1982年居民还为买瓜走远路,排长队,而到1985年西瓜市场放开后,西瓜上市量大,质量好,购买方便。到90年代初期,北京人均年消费水果47公斤,接近世界最高水平。美国的蛇果、墨西哥的青柚、印度尼西亚的毛丹、新西兰的洋桃、韩国的丰水梨、日本的水晶梨、智利的红提子……来自世界十几个国家的50多种水果摆满商厦柜台。
——摘编自张太原《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生活的变化》
3.上述材料反映出北京居民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三、以小见大,走向生活深处1. 考题对社会生活材料的偏爱
以小见大,将微观社会生活同宏大历史事件联系,从历史的角度看生活,挖掘微言大义,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洞察力。
日常教学中,可适当增加社会生活相关材料(衣、食、住、行、教育、医疗、通信…),概括特点或找出变化,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建立与重大历史事件的关系,用历史的眼光考察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敏锐思维,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三、以小见大,走向生活深处1. 考题对社会生活材料的偏爱
2. 设计实践活动,走向生活深处布置实践作业:翻箱倒柜——我家的老物件儿
勋章、搪瓷杯、绿军装、喇叭裤、缝纫机、粮票(布票、肉票)、按键手机、机械手表、磁带……这些老物件你家还有么?请你选取一件家中的老物件(最好是1949年以后,民国时的传家宝亦可),说说Ta的故事。内容包括:
1. 老物件的照片(或手绘);
2. 物品上的关键信息(出厂时间、品牌、厂家等,这个厂家现在还存在么?);
3. 用途和使用方法(现在还在使用么?);
4. 来源(购买或赠予或其他,如果是购买,还记得当时的价格么?)
5. 老物件见证的生活点滴或难忘的故事优秀作业展示通讯方式的变迁
书信、邮票、时长
20世纪八九十年代BP机
20世纪90年代至今,大哥大,手机,智能手机,互联网你的名字——姓名的变迁
建国初期:建国、建华、为民、爱民;气势磅礴型:江虎、江河、江海……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单字风”
00后,10后,追求个性,四个字的名字,生僻字多,“很多孩子的名字一个字也不会念”。推荐书目&纪录片资源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2:外交》
段治文《当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变革》
《国家人文历史》2019/1/15第2期1月下——“两弹一星”大国俱乐部入场券
北京卫视《档案》纪录片:
20190312《黄沙百战穿金甲,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国核司令”程开甲传奇》
《大漠英雄邓稼先》
央视纪录片《大家》系列
英国BBC视频短片(ICON栏目)《屠呦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