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选修二第一课 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选修二第一课 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 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2-08 21: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本学习模块的说明
一、本学习模块的基本内容
本学习模块的主要内容为中外近代史中民主与专制力量激烈斗争的历史,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外历史上,民主与专制力量在思想、制度和政治领域里进行殊死斗争的典型过程与史实,阐述了专制思想、专制制度和专制统治是一种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它的出现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和历史的合理性。但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与进步,民主必然要取代专制统治,它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本课程包括思想领域的论战、构建政治制度上的分歧、政治权力的角逐以及资产阶级在法制建设、构建民主政体等方面的努力。其斗争的焦点集中在:国家权力的本源(“主权在民”还是“君权神授”)、人权的本质(自然享有还是统治者恩赐)、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统治国家的基本体制(法治还是人治)、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代议制还是君主专制)、统治者产生的基本原则(选举还是世袭)权力结构框架(三权分立还是金字塔)等。本课从古代关于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斗争说起,以近代中外民主与专制力量在国家政治体制、国家权力的基本结构、人权的地位和内容、国家权力的产生等史实,系统地阐述了近代历史上中外主要国家民主与专制力量的斗争过程。
二、本学习模块的基本思想
1.专制和民主都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必然阶段;
2.民主思想是民主制度和民主实践的前提。
3.民主不是统治者的恩赐,而是人民群众(包括资产阶级)斗争的结果。
4.近代社会中诞生的资产阶级民主至今也是一种不完善、不彻底的民主
5.民主制度的产生与出现,同全体人民群众的文化程度、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基本无关,它只同民主力量与封建专制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有关。
三、本学习模块的学习目标
1.在知识方面,要求掌握近代争取民主反对专制斗争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思想流派、政治制度和政治法律文献的基本史实和主要内容;了解民主思想的起源与主要观点,能够正确辨别和科学比较不同流派的民主思想、不同表现形式的民主制度。
2.在能力上,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收集历史上民主与专制斗争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和评价,从而形成科学的历史概念;了解民主与专制问题上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对近代社会中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历史过程进行概括与提炼,掌握其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初步掌握其历史规律;能熟练运用所学的历史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正确分析和认识现实社会中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等问题。
3.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方面,能够形成历史的进步意识;历史地看待民主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了解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并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对阻碍历史进步的专制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统治持批判态度,确立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
第二部分 专题一《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导学案
第一课  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
【课标要求】:
通过对中世纪神权与王权的斗争,认识君主专制统治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了解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和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等君主专制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二者的比较认识其本质特征
【重点难点】:
重点:欧洲君主专制产生的过程与特点(与中国比较而言)
难点:通过欧洲君主专制产生与维护认识世俗君主专制与教会间矛盾与依赖关系。
【学法指导】:
1.参考“课前提示”及“自我测评”了解本课重点。
 2.结合必修一“专题七”和必修三“专题三”“专题四”“专题六”的相关内容加强对本专题内容的理解。
 3.阅读教材时采用演绎法(先从标题结论出发步步深入分析理解教材内容)或归纳法(直接进入教材层层归纳总结,最后认识标题结论)
一、“万王之王”――教权至上
背景:1.中世纪西欧封建割据严重,经济封闭,国王的政治经济势力受到制约。
   2.教会修道院遍布各地,教会掌握文化教育权,控制信徒的精神生活与宗教生活。因其信仰和文化上的优势成为宗教事务领导中心,也因涉足权利纠纷成为政治的控制中心。
   3.上述原因致使中世纪的欧洲流行一种“ ”的思想。
教权至上论的形成:
补充资料:
圣保罗(3年—67年),,十三门徒之一,又译作圣保禄 ( http: / / baike. / view / 4015182.htm" \t "_blank ),《圣经》中人物,亦称为使徒保罗,天主教翻译作圣保禄,原名扫罗(Saul) ,因家乡为大数,所以根据当时的习俗也被称为大数的扫罗(Saul of Tarsus)。悔改信主后改名为保罗。称圣是因为天主教廷将他封圣,但新教则通常称他为使徒保罗。他是神所拣选,外邦人的使徒,也被历史学家公认是对于早期教会发展贡献最大的使徒。他一生中至少进行了三次漫长的宣教之旅,足迹遍至小亚细亚、希腊、意大利各地,在外邦人中建立了许多教会,影响深远。 其纪念圣日为6月29日,与圣彼得联合庆祝。
阅读教材学习思考,分析圣保罗这句话暗含什么意思
1.教权与王权斗争过程中的几位教皇:
尼古拉一世:最早提出 ;
格里高利七世:进一步鼓吹 ,理论上和行动上发展了 高于 的原则。
英诺森三世:把 到极点,自称是“ ”。
卜尼法斯八世:通过“圣谕”正式规定了 。
2.神学家阿奎那:提出“ ” 理论,认为教会高于国家,教皇高于世俗统治者。
3.结果:到13世纪时,罗马教皇通过天主教会组织控制 ,以严格的教规制约着 。
参考资料:
①阿奎那认为“宗教权力和世俗权力都是从神权来的;世俗权力要受宗教权力支配,如果这是由上帝规定的话,即在有关拯救灵魂的事情方面。在这些问题上,人们应先服从宗教权力,然后再服从世俗权力。可是在有关社会福利的事情方面应该服从的是世俗权力而不是宗教权力。”
②阿奎那认为“基督教的权力在世俗问题和宗教问题上都是至高无上的”基督永远是“万王之王和万主之主,他的权力必然不会丧失,他的统治权力也永远不会消失”。
③阿奎那认为社会生活要享受上帝的快乐,这单靠人类的德行是达不到的,要靠神的恩赐,唯有神的恩赐才是永生。他说:“只有神的统治而不是人类的政权才能使我们达到这个目的。这样的统治只能属于既是人又是神的君主,即属于耶稣基督、我们的主,他在使人们成为圣子时,已使他们享受天国的荣光。”
结合材料,阅读教材学习思考,阿奎那是如何论述宗教权力和世俗权力关系的 为什么
二、君权与教权较量――“君主专制的加强”
背景:1.教皇与世俗封建主争夺的结果使教会拥有比国家更高的地位,这对世俗君主的权力构成强大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欧各国进行了宗教改革,英国最为典型。
2.长期的封建战争削弱了贵族势力,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经济衰败,民不聊生。
3.15至16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市民阶级和农村新兴贵族势力大增,他们支持国王与贵族和教会进行斗争。
典型事例:英王亨利八世反对教廷的行动。
①课税与任命主教;② ;③断绝与教皇往来;④ 、 。
回答学习思考问题:国王与教皇斗争的实质是什么?
三、“基督教世界中最聪明的大傻瓜”――专制君权还要靠神权维护
背景:1.国王拥有最高权力,但又要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如英国的议会,法国的三级会议等。
阅读课后材料思考题,回答问题:
2.13世纪以来英国形成了法律对王权限制的传统,
3.1603年斯图亚特王朝对英国的统治开始。由于 、 和 ,英国陷入严重的财政困境。习惯于专权独断的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继任英国国王, 与议会发生冲突。
詹姆士的专制主义表现:
1.鼓吹 , ,强调君权来自上帝,议会权力来自国王,认为议会 。企图以此来神化和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思考:为什么法国国王讥笑詹姆士为“基督教世界中最聪明的大傻瓜”?
2.为控制议会而在实际上剥夺 ,通过 进一步神化王权,无限扩大王权。
学习思考:詹姆士和阿奎那宣扬的君权神授思想目的有何不同?
**课堂评论: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说在当时的作用:
积极作用:
消极意义:
课后练习:
1、欧洲中世纪君权和教权的斗争伴随始终,其中极力鼓吹教权至高无上的教皇是:A尼古拉一世 B格里高利七世 C英诺森三世 D卜尼法斯八世
2、欧洲君主专制强化的最主要途径是:A发动战争扩大军队 B鼓励发展工商业,扶植新兴市民 C联合新兴市民的贵族与罗马教皇进行斗争 D联合新兴市民打击封建贵族
3、托马斯.阿奎那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这一理论学说产生的原因有,中世纪的西欧人们相信①上帝创造和指导宇宙万物的运动②国王的权力是由上帝通过教会授予的③与阿奎那个人经历有关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4、这一理论学说的实质是21世纪教育网A.完善神学理论 B.讨好教会和君主
C.从神学的角度为君主的权威辩护 D.宣传君权高于教会的权力
5、英王詹姆斯一世明确提出“君权神授”,其根本目的是
A.从神学角度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 B.为推行君主专制统治制造依据
C.宣扬国王是上帝的代理人,是尘世间的最高权威性
D.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
6、詹姆斯一世不了解英格兰的国情,推行极端君主专制统治,导致王权与议会之间的尖锐冲突。这里的英国国情具体指
A.英国人不信仰基督教 B.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C.英格兰和苏格兰矛盾的尖锐 D.限制王权的议会传统根深蒂固
7、英王詹姆斯一世和托马斯.阿奎的共同点:
A.用自然法则论证君权至上 B.宣扬君权无限
C.利用神权巩固王权 D.利用王权巩固神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阿奎那是西方经院神学的典型代表,他在其代表作《论王权》中表述了这样一些为封建专制制度辩护的基本观点:信仰高于理性;封建的等级秩序是上帝的安排;上帝赋予了人是社会与政治动物的本性;人必须服从现存的社会,而服从上帝和教会的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体。(选修二课标解读)
阿奎那的观点中表达了谁的意志?有什么影响?王权与宗教呈现什么关系?
材料二、1066年英王威谦一世即位起,其加冕典礼中的宗教仪式---涂油加冕典礼就更为完备而隆重(见马克垚:《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1997年,第352-253页),它把枯燥、抽象的“王权神授”的理念,物化为庄严、神秘而又生动的宗教礼仪,使这一仪式的出席者和广大未出席这一仪式的臣民“对国王的神圣尊严获得深刻的感受和领悟”。它以特有的神权政治向全国昭示:国王是上帝“授职”的统治尘世的最高权威,任何人都须服从神命的王权,否则就要受到上帝的严惩。(同上)
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政治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17世纪初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第一任国王詹姆士一世,他为了对抗国会对王权的限制,曾撰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皇帝的天赋能力》,一篇是《自由君主制的真正法则》。在这两篇文章中,他拼命鼓吹王权是上帝的创造物;国王是上帝派到地上来统治人民的最高权威;因国王受命于上帝,因此他就不受任何世俗权力的限制,君主的权力是无限的;议会和新教宣传的平等“是秩序及统一的敌人”。(同上)
材料三中詹姆士一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詹姆士一世的愿望是否能够实现?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