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20 09:1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第三单元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
一、选择题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是(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三大
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所说的“解放”是指(  )
A. 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B. 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 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D. 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
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①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②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路线方针③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④会议的方针路线都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和落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邓小平说“: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因此制定的我党的思想路线是(  )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邓小平理论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必须始终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历史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刘辉同学所拟提纲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 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 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 D. 实行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以下有关表述不准确的是
A. 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B. 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到1982年底基本结束 C. 平反后的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D. 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到1982年初基本结束
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是1978-1982年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拨乱反正的实质是(  )
A. 恢复老干部名誉 B. 系统纠正“文革”错误 C. 扭转混乱局面 D. 在经济上尽力挽回“文革”损失
1980年,面对意大利记者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革’这样可怕的事情”时,邓小平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是(  )
A.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C.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提出并实践“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
A. 彻底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 B. 有利于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C. 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D. 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人民日报》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80年《人民日报》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A. 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 联产承包、经济特区、多快好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新”字的含义是(  ) ①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这次会议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关键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其“转折”体现在(  )
A.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 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 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 民法 B. 刑法 C. 宪法 D. 经济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加强民主与法制的建设,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其重要事件是(  )
A. 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B. 平反冤假错案 C. 开展法制宣传工作 D. 1979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这一框架框的核心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二、材料解析题
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伟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治”即法的统治( Rule of Law),是人民当家做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材料二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党的治国方略、方式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都挣的“政策治国”…最终导致“文革”悲剧。 -----摘编自《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法制建设大事图表
为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律师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历届人大立法情况害致死的同志平反
(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有哪些?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这一方针简称为“两个凡是”。 材料二: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月11日,《光明日报》公开了这篇文章……到5月13日,全国多数省级党报都转载了此文……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材料三:这次会议所作出的这些在领导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1)材料一中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的哪一方针?
(2)材料二中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3)材料三中的会议是在哪一年召开的哪一次会议?
(4)材料三中这次会议前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故选:C。
2.【答案】D 【解析】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其“解放”的本质是什么?要联系这场“讨论”展开的背景。“文革”结束后,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继续坚持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为了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结束“左”倾错误,中国政治思想界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把人们的思想从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 故选:D。
3.【答案】A 【解析】
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①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②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路线方针③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①②③表述正确,符合史实。④中共八大后没有把会议的方针路线都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在1958年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故选:A。
4.【答案】C 【解析】
“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我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故选:C。
5.【答案】B 【解析】
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故刘辉同学所拟提纲中不恰当的一项是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故选:B。
6.【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伴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巨大潮流,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开展。“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破坏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都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到1982年底基本结束;平反后的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所以,ABC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7.【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恢复老干部名誉是表面现象,故可排除A;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混乱局面已得到扭转,故可排除C;“经济上”与题干的“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不符合,故可排除D;平反冤假错案是在纠正文革错误,属于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故拨乱反正的实质是所系统纠正“文革”错误。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B 【解析】
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1980年,面对意大利记者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革’这样可怕的事情”时,邓小平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是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故选:B。
9.【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作出正确结论,并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故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D。
10.【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后的有关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是过渡时期的相关史实,C是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主要史实,D项的多快好省应该是八大二次会议及其后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均不合题意,排除BCD。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上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决定把党的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会后进行拨乱反正,纠正文革时期的冤假错案。所以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这些词汇有可能出现在1980年《人民日报》社论中。故选A。
11.【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
据题干“这次会议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关键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结合所学可知,其“转折”体现在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是其他一切法律的基础和前提,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宪法。 故选:C。
14.【答案】A 【解析】
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这样,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15.【答案】A 【解析】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宪法。1982年全国人大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等一系列法律,这样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故选:A。
16.【答案】(1)依法治国;共同纲领。
(2)没有准备把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仅依靠“政策治国”。依法治国。
(3)平反冤假错案、加强立法及法律宣传。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依法治国和《共同纲领》的相关内容。结合材料一的信息,可以得出,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依法治国。《共同纲领》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它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性质,规定人民的权利和国民的义务等。《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第一年部大宪章,它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2)本题考查“文革”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相关知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即是指文化大革命。分析材料中“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政策治国”等关键信息,可知“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忽视政体民主建设;仅依靠“政策治国”。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依法治国。
(3)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措施。结合材料三的图片信息和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措施是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普法宣传以及加强立法。?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样,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
17.【答案】【小题1】(1)据材料“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的“两个凡是”的方针,这种方针的实质是“文化大革命”中“左”倾错误的继续。 (2)据材料“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可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性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3)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故答案为: (1)“两个凡是”的方针。 (2)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4)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