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6课 抗日战争(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下列基本史实: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史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的成因;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3)知识的运用: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思辨学习法以及合作学习法等学习方法,根据相关情境和材料解决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2)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全民族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
难点:知识方面是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正确对待中日关系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近代前期列强一共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请说出时间、名称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生回答
投影课件答案:
1840-1842年,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纵观整个中国近代史,谁是中华民族最凶恶的敌人?
学生:日本帝国主义。
【过渡】对!20世纪30年代,日本又一次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抗日战争。
过程设计
问题引领: ——这一课我们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日本是怎样逐步加深对中国的侵略的?它对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2、中华民族是怎样战胜敌人的?
*3、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
教师:针对这三个问题,我们把本课知识结构概况如下:
日本侵华
抗日战争 全民族抗战
抗战的胜利
一、日本侵华
▲:列举近代以来日本侵华的史实。
课件展示:侵华步骤
【过渡】 至此,由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局部侵华战争发展为全面侵华战争!东北全部、华北大部已经被日军占领,祖国的大好山河被日军的铁蹄肆意践踏!日军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
▲:课本上主要介绍了哪几个侵略罪行?
课件展示:侵华罪行
【过渡】 日军的罪行罄竹难书,课本上仅仅是截取了日军无数罪行中的三个突出事例。还有更多令人发指的画面,我不忍展现给大家。
日军的兽行激起了中华民族的愤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课件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 file: / / / 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gyh\\桌面\\管永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合唱版).mp3" \t "_parent )》,同学们齐唱!
【过渡】我们是怎样用血肉铸成新的长城的?
抗日战场上我们又是怎样“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
二、全民族抗战
课件展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过渡】《诗经》里有一句话“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比喻兄弟之间有矛盾,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负。面对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再度携起手来,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国民党抗战的叫正面战场,共产党抗战的叫敌后战场。我们先来看看各自的抗战路线是什么?
▲:什么是全面抗战路线?
造成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课件展示: 两条不同抗战路线及原因。
【过渡】接下来我们看看两个战场的抗战情况。
关于四大会战,重点讲“淞沪会战”。
▲:谁来说说“淞沪会战”的情况?
(什么时间?在哪里?战况如何?结果怎样?)
教师:淞沪会战的结果虽然上海失守,但是,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在这3个月里,国军几乎每天阵亡一个师,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这场血战真正打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与热血,使日军被迫转移战略主攻方向,为中国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忱。
教师:太原会战中,国共两党并肩作战,密切配合。国军在忻口、在娘子关殊死杀敌,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徐州会战中,李宗仁指挥的国军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歼敌一万多人。
1938年10月,武汉会战失败后,抗日战争被拖入相持阶段。
【过渡】在相持阶段,我们来看看敌后战场的情况。
课件展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百团大战”。
▲:哪位同学介绍一下百团大战的情况?
一学生朗读p76第一段。
教师: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略性进攻(主动出击)。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进一步鼓舞和增强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用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
探究1:分析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各自的作用?两者之间有何关系? (提示:两个战场哪一个可以不要?抗战初期谁是抗击日军的主力?相持阶段抗击日军的主力又是谁?)
正面战场:抗战初期,承担了抗战的主要任务,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促使了相持阶段的到来;同时也为敌后战场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
敌后战场:抗战初期,在后方牵制了日军,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
抗战后期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两个战场是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教师: 除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日战争中,我们还开辟了国外战场,即: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不但确保了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的畅通,而且救出了被日军围困的7千多英军。
【过渡】 经过八年浴血奋战,我们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件展示:“抗日战争的胜利”。
(苏军、美军、8月15日、9月2日、9月9日、10月25日。)
探究题2:究竟是谁打败了日本?
1945年抗战胜利后,沉浸在抗战胜利喜庆氛围中的重庆,一次庆祝晚会上,有一则灯谜引起很大争议。其谜面是“日本投降(打一中国历史人物)”。结果出现两个五种谜底:分别是“屈原”、“苏武”、“蒋干”、“毛遂”、“共工”。
问题一:你能解释“屈原”、“苏武”、“蒋干”、“毛遂”和“共工”的准确含义吗?
问题二:你赞同哪一个谜底?请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讨论,代表回答。
教师: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结果!也离不开世界人民的支持。
课件展示: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
国际: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另外: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哪一个是胜利的根本原因?
课件展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先看课件图:前三场战争中国都战败签订了屈辱的卖国条约。而这一次,日本投降,签订投降书!由此可见,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重大意义?
国内: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先看课件: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的话)
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强调: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中国都失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全民族抗战是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为抗战的胜利作出牺牲和贡献的中华儿女,无论是什么党派,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探究题3:面对这段惨痛的历史、面对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兴风作浪,我们应当如何处理当今的中日关系?
牢记历史,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
尊重历史,崇尚和平,面向未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 胡锦涛
【本课小结】
本课《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一个重要内容,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彻底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近代以来中国一直面临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近代化两大任务,抗日战争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而这一大步又推进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第16课 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的原因
一、日本侵华 日本侵华的步骤
日本侵华的罪行
正面战场
二、全民族抗战 敌后战场
国外战场
抗战胜利的原因
三、抗战的胜利
抗战胜利的意义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