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策略——阅卷引发的思考(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策略——阅卷引发的思考(共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4-22 15:3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阅卷引发的思考
——中考复习策略
2018年中考试题特点
1.命题范围紧扣课程标准和考纲,考查知识点覆盖全面,核心考点与题型稳定
2.立足基础、突出主干、体现能力、兼顾全面
3.在以往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上,明显增加了以化学实验为核心的化学计算能力的考查。
4.注重化学用语考查,体现学科特点。
5.在真实的 “情境”中,要求学生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水平。
2018年中考试卷考点分析

模块 考纲 2018中考试卷
身边的化学物质 38 25
物质构成的奥秘 22 18
物质的化学变化 11 10
化学与社会发展 20 15
合计 91 68
选择题概述:
2018年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考点题目设置的顺序与2017年几乎一致。
常规知识点的考查不变,如:理化变化、元素信息、化学式、化合价、实验操作、化学与环境保护、水资源、化学与健康、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微观示意图)、模型建构、证据推理等。
2018年突出的变化:第10题曲线分析的载体不再是物质溶解度变化曲线,而是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曲线。
2018中考试卷分析
2018中考试卷分析
题号 2017年 2016年 2018年
1 理化变化 理化变化 理化变化 陶瓷工艺
2 环保 实验安全 环保 能源、农药、水污染、白色污染
3 元素信息 物质分类 元素信息 元素分类、原子构成、B
4 实验操作 元素信息 实验操作
文字描述 高锰酸钾制氧气过程
5 饮食习惯 化学式化合价 化学与健康 硬水软化、元素与人体健康、营养物质
6 模型 实验操作 模型建构 反应类型、物质分类、地壳元素含量、金属化性
2018中考试卷分析
题号 2017年 2016年 2018年
7 化学式、化合价 爱护水资源 化学式 无机物、物质组成构成、元素质量比
8 微观示意图 水分子团簇 微观示意图 CO2 →CO→ C2H4
化学方程式、酶、化学式、化学反应意义
9 证据推理 微观示意图 证据推理
对比实验 分子热运动、铁钉生锈、燃烧条件、CO2与水反应
10 溶解度曲线
联系超临界水 溶解度表格 曲线分析
蜡烛燃烧过程O2和CO含量变化 曲线辨别、不完全燃烧、物质组成、信息分析
选择题概述:
2018年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考点题目设置的顺序与2017年几乎一致。
常规知识点的考查不变,如:理化变化、元素信息、化学式、化合价、实验操作、化学与环境保护、水资源、化学与健康、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微观示意图)、模型建构、证据推理等。
2018年突出的变化:第10题曲线分析的载体不再是物质溶解度变化曲线,而是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曲线。
2018中考试卷分析
材料题:
垃圾桶、飞机、自行车、眼镜、铁锅……
高端材料的应用情景
常规考点:金属材料、合成材料、金属与盐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嵌入考点:水的净化
2018中考试卷分析
[命题意图]本题以新科技成果为情境,以表格的形式给出信息,引导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金属材料,过滤操作、水的净化、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等方面的知识。
[答案] (1)涤纶(1分) 钢(1分)
(2)过滤(1分) b(1分)
(3)Fe+CuSO4=FeSO4+Cu(2分)
平均分4.86, 标准差1.6,得分率0.81,区分度0.52
2018中考试卷分析
[分析] 本题较易,主要考查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金属材料,过滤操作、水的净化、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把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通过素材考查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学生出现的错误:①有机合成材料和合金写反了,混淆合金、纯金属的概念。⑵第1空看错题意,用选项中字母序号代替,操作名称写成吸附、蒸馏等。第2空几乎没有问题。③反应原理错,化学式写错;配平错误;多标注了沉淀符号或多,标注反应条件。出现以上错误主要还是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薄弱。
2018中考试卷分析
气体制备题:12题
2015年常温固液混合制气体:
氧气、二氧化碳、氢气
2016年氧气的制取及性质
2017年氢气的制取及氢能源的特点
2018年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
涉及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法收集气体
2018中考试卷分析
【分析】本题主要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情景,第(1)、(2)小题主要落实了考纲中有关“基本实验操作”“书写简单化学方程式”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等知识与技能的考查目标。第(3)题不仅落实“基本实验操作”还考查学生利用题目所给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第(4)小题利用实验中的异常现原因,考查了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质疑和分析判断能力,答案的开放性设计也为评价提供了更加灵活、更加科学的依据,对教学有良好的导向功能。
2018中考试卷分析
【学生出现的错误】:①方程式中化学式书写错误:如生成物和产物不符合客观事实、气体符号漏标或错标。反映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不足,对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记忆不清,造成混乱。②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问题:如不能熟练掌握气体收集方法的判定依据,即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气法;不知道二氧化碳与空气密度的大小关系;不能利用题目所给信息进行加工应用判断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前两处错误反映学生对有关气体收集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存在问题,不能准确把握判定依据。 ③第4小题,主要是审题不清,题目没有认真读完,误以为是考察二氧化碳的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语言表述不清,不能清晰把握题目的考察方向,表述模糊不清,针对性不强,不能直指问题关键。
2018中考试卷分析
流程题(13题)
2018年注重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环保意义
2018中考试卷分析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流程
框架 制取高纯氧化锌 制取V2O5 废旧电路板的金属回收

考查
知识点 化学方程式书写
反应类型
过滤操作及滤液浑浊分析
生成物推测 化学方程式书写
过滤操作及仪器
物质元素推测
KCl用途 化合价计算
金属活动性比较
化学方程式书写
开放性问题
【分析】本题以废旧电路板的绿色回收为情境,知识与技能方面主要考查了元素的化合价、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元素的种类、化学方程式等,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化工生产流程,将化学知识综合运用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过程与方法方面主要考查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主要考查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第(4)小题是开放性试题,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来作答,体现了对考生个体的尊重。
2018中考试卷分析
【学生出现的错误分析】:①对氯元素的化合价不清楚或对化合价的内容不懂;②第(2)小题主要原因是不会对给于的资料和流程信息进行分析、理解,或对金属活动性顺序不懂。③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如化学式书写不规范、未配平或配平错误、条件未标或增加条件(加热)、将“=”写成“—”。第(4)小题主要审题不清、语言表述不规范,有少数学生出现错别字。
2018中考试卷分析
一、流程图题命题问题情境归类
实质是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及相关知识来解决工艺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流程图题的思考
按资源背景分类 举例
(海)水资源 海水制盐、氯碱工业、海水提镁等
空气资源 合成氨工艺流程
矿产资源 金属化合物制取
化石燃料 有机合成工艺
化工实验废液 提取金属或盐
二、流程图题命题考查内容和特点
1、考查内容
(1)化学反应原理
(2)实验操作及名称
(3)元素化合物知识
(4)物质除杂、分离
(5)流程中的物质转化和循环
(6)物质的用途
2、特点
(1)情境真实(2)框图信息新颖(3)问题设计广泛
(4)综合性强(5)思维容量大
流程图题的思考
三、流程图题题型的结构、解题方法和思路
1、题型的结构
题头(引入信息) 题干(提取信息,应用解题)
题尾(得出结论或产品)
2、解题方法和思路
阅读题目
寻找突破
顺藤摸瓜
各个击破
验证答案
以防误判
流程图题的思考
实验探究题:
2018中考试卷分析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14题 离子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反应速率) 自动充气气球
定量探究
(盐) 探究影响铁生锈快慢的因素
(反应速率) “蓝瓶子”
(常见气体、实验设计)
(高中化学)


15题 镁与氮气反应的探究
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 探究氨气与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石蕊变色的原因探究
(碱、化学反应) CO2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探究
(碱) 溶液的综合探究
(溶液、氢氧化钠变质、定量计算)

营养物质
空气组成
呼出气体组成
实验方案设计
2018中考试卷分析
[命题意图] 本题实验探究题,试题情境新颖,起点高落脚低,通过识记(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实验方案的设计等考查学生化学学习的知识、方法、能力、科学素养,难度由低到高,逐题升高,对学生化学学习的检测有一定的区分度。本题以实验装置为情境,主要考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实验等探究能力。
平均分4.14 , 标准差2.47,得分率0.59,区分度0.77
[分析]本题以化学趣味震荡实验为情境,第(1)小题考查了营养素;第(2)(3)(4)小题重点考查了以实验探究和证据推理为核心的化学学科素养,即要求考生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本题(1)(2)较易,(3)(4)中等难度。
【学生出现的错误分析】:①第(1)小题可以直接从题目中找出答案(葡萄糖)比较简单;部分学生将葡萄糖填成无机盐或维生素;②第(2)小题的猜想只要根据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猜想即可,猜想为CO或H2。可能是学生没有对图1中空气和题干中CO2、O2进行审题,弄清题中信息。③第(3)小题填:能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或者呼出的气体是CO2。本题的重要信息是“呼出的气体”和“猜想1正确即是CO2引起的颜色改变”。辨析“呼出的气体”和CO2之间的关系,便可作答本题。少数同学的原因没有从呼出气体角度作答,而是从呼出气体过程中引起溶液振荡造成的或者从瓶中空气角度作答,导致原因作答错误。④第(4)小题正确答案:从A端向混合液中通入纯净的氧气,若溶液变蓝,则猜想2正确;若溶液不变蓝,则猜想2不正确或者观察溶液是否变蓝或是否变色。考生错误答案:从B端通入氧气、从A端通入CO2。通过以上分析学生对探究方案的考查依然有畏心惧理,就本题而言,主要表现如下其一:对方案的目的性把握不准。其二:对多功能瓶的进气口模糊。其三:书写方案过细过繁,甚至连详细的仪器药品和具体操作步骤都书写出来,有的同学担心失分,方案将猜想1、2、3都说了一遍,导致答题区对他而言不够。还要主训练语言的精炼性和科学性,如不少考生先将B端堵住,再从A端通入氧气。
2018中考试卷分析
2018中考试卷分析
【分析】: 本题以酸碱性不同的6种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几天后质量的变化为题境,在考查学生有关物质的微观变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与社会、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常见酸和碱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突出考查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事探究的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为主的科学探究能力,问题设计采取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循序渐进,对考生的思维水平要求逐步提高。如第(1)小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微观角度解释水分子蒸发过程中的变化微观表征,第(2)小题考查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属于识记,难度都不大。第(3)小题主要考查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安全环保除湿剂,明确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联系和身边物质的用途。第(4)小题,考查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溶解度的相关概念和理解应用,需要学生根据所给数据进行相关计算给出正确的判断。第(5)小题重点考查了学生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及已有知识提出合理猜想的能力,根据所提出的猜想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的能力;根据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最终得出科学、合理结论等能力。
2018中考试卷分析
平均分3.66,标准差2.6,得分率0.46,区分度0.73
【学生出现的错误分析】:①第(1)题部分学生错选B选项,可能原因是对分子的构成及微粒的性质等化学基础知识不扎实或学生微观表征能力较弱。②第(2)小题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集中在沉淀符号漏写或不会写。③第(3)小题正确答案是CaCl2,主要错误有以下几种:写名称没写成化学式;化学式写错;错写成硫酸、氢氧化钙。④第(4)小题不饱和错写成“饱合”,可能原因是学生不能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溶解度的相关概念和理解应用或计算错误导致。⑤第(5)小题第一空正确率60%左右,意思是“水减少”即给分。第二空错误率较高、空缺较多,具体分以下几种:写成比较质量、浓度、密度的这几种方案或方案写对了,现象不正确或有的需要控制变量的没有控制变量。主要是学生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及已有知识提出合理猜想的能力和根据所提出的猜想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的能力薄弱。
2018中考试卷分析
附加题:
近几年,附加题难度增大,平均得分下降。由4年前的实验设计能力考查提升到对数据、现象、曲线的分析归纳能力,体现化学的新技术、定量实验、初高中的衔接等。
2018中考试卷分析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镁与盐溶液反应现象归纳分析 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实验分析 pH曲线分析 定量计算
(实验方案设计)
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本小题的参考答案如下:
①将所得溶液加热蒸干,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ag。4.00<a<5.30。
②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过滤并干燥后,称量得到的碳酸钡沉淀的质量ag。
0<a<9.85。
③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并将产生的CO2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过滤并干燥后,称量得到的碳酸钙沉淀的质量ag。
0<a<5.00。
④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测量产生CO2气体的质量ag。
0<a<2.20。
2018中考试卷分析
【分析】第(6)小题依托考生熟悉的NaOH溶液在空气中变质这一情境,引入相关实验数据,将问题设计成结构不良问题,即问题解决的目标或解决问题所需的概念、原理、方法以及组织方式等都是不确定的,对考生的高级思维提出了较高要求。由于目标和已知条件都具有不确定性,要求考生首先确定研究目标,在定性分析NaOH部分变质后溶质组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判断试题提供的相关数据,结合实验原理的科学性、操作的可行性进行方案设计,进而确定所缺少的、需进一步提供的已知条件。该题在条件、过程和答案上开放性设计给学生创造性地回答问题提供了平台,有助于优秀学生的选拔。此外,由于学生的视角并不一定完全相同,其答案也可能不完全相同。
2018中考试卷分析
【分析】:附加题打破常规,考查了相关两个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问题,而且要利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测定数据代入方程式计算,对学生分析计算的能力要求很高,要求学生敏锐抓住探究题境获得的数据信息加以应用,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具有很大的区分度。让大多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加上要计算取值范围(尽管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但初中计算题训练中很少涉及到此类计算。所以大多数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理解题目真正涵义,所以无法正确解答。
2018中考试卷分析
平均分0.65,,标准差0.96,得分率0.16,区分度0.36
【学生出现的错误分析】:①没有作答。可能是见题目过长,又涉及到计算取值范围,且又是奖励4分题,心理上认为是难题,就索性放弃。②第一个问答:“能”。可能错用质量守恒质量定律或硬凑数据,得出错误答案。③第一问回答正确,答“不能”,后面不会,直接没写;或实验方案不能成立,如继续通CO2,算出Na2CO3值即为取值范围、继续加水重新配成原溶液等;或实验方案正确,但没有说明需要测定的数据,同时也没有给出取值范围。或取值范围计算错误。另外在实验方案的书写上,也有不少学生出现张冠李戴,现象记忆错误的问题,但也有如加入CuSO4溶液,现象过于复杂,初中学生不易掌握的问题。本题的得分率过低,区分度非常大。
2018中考试卷分析
化学实验探究题

化学实验探究题能较好地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是历年安徽中考必考的重要题型之一,这类试题往往从社会科技发展的前沿、社会可持续发展、日常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的常见现象中选取素材,紧密联系化学实验、社会生活及科技动态,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学习兴趣,以开放型的命题方式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
探究题思考
探究题思考
类型一:有关影响因素的探究
类型二: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
类型三:有关反应后成分的探究
类型四:有关物质性质的探究
探究题中学生的主要解题障碍

1、心理素质差,不自信,面对陌生题胆怯,没有足够的耐心研读题目。其原因在于基础不牢,缺乏以实验解决问题的意识
2、审题能力差,阅读理解题意不清,不能正确把握实验目的、原理,对重要提示不敏感,难以发现突破口。
3、联想不畅通,知识迁移受阻。
4、表达不准确,不全面,甚至答非所问。
5、解决操作细节问题难与具体情境相结合,出现违背科学或常理的解答。原因在于疏于实践,实践操作经验少。
探究题思考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有价值的
合理的
尊重事实
准确全面
规范
简、约
思考之解题技巧
实验探究题解题思路
认真读题,找出关键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找出题目中与教材相联系的知识点
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
思考之解题技巧
思考之解题策略
探究过程 探究要求 解题策略
提出问题 发现探究价值
表述发现问题 考虑到试题的收敛性,问题一般由出题者依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而提出,或者直接作为题目内容。
做出假设 受启发而假设
据已知而假设
依据已有知识,或者实验(结果、异常)、类比、归纳、逆向思维等做出合理的假设。
设计方案 注重实验方法 常用控制变量法、对比法。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方法与能力
知识与技能 物质的性质、变化、检验,仪器的使用,数据的记录,推理、逻辑、逆向思维、迁移。
总结评价 科学分析数据与事实;正确的评价思路 通过比较、分类、归纳等对实验数据和事实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用批判性思维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解释与推导,对探究结果和过程加以评价
计算题:16题
1、自2013年以来,计算题都不给化学方程式,要求学生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计算内容有:除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意外,还涉及到: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求逸出气体质量(2017年)、元素质量分数(2016年、2018年)、混合物中某物质质量分数(2015年、2013年)、
溶质的质量分数(2014年)
计算题涉及曲线信息,列表信息等。
2018中考试卷分析及思考
1、注重基础知识
复习之回归课本
2、关注课本实验
复习之关注热点
2018年省优质课案例
经典文献资料
实验探究案例
实验异常案例
创新公开课案例
初高中衔接案例
复习之关注热点
2018年省优质课
——石墨电极电极饱和石灰水
产生异常现象的实验探究
石灰水
变浑浊
猜想
验证
思维冲突
复习之关注热点
无明显现象的实验探究
CO2与固体氢氧化钠的反应
复习之关注热点
二氧化碳制备中对盐酸挥发性的监测
复习之关注热点
二氧化碳制备中对盐酸挥发性的监测
氯离子被碳酸钙吸附,反应一会儿又被释放
复习之关注热点
二氧化碳制备中对盐酸挥发性的监测
浓度越大,盐酸的挥发性越强
实验展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深入探究
为什么吹不灭?
怎么样才能熄灭蜡烛?
蜡烛芯中还含有什么物质?
这种物质具有哪些性质?
金属化学活动性的比较
凸显核心知识的探究功能
----吹不灭的蜡烛教学案例
复习策略
1、立足教材、梳理考点、夯实基础。
2、精于总结、构建网络。

3、联系生活、关注社会、重视知识迁移能力
4、加强实验、注重数字实验、增强探究
5、精选试题、强化训练
6、模拟训练、规范作答

7、依据考纲,研究中考,出模拟试题
8、教师团队合作 学生分层教学
谢谢各位的聆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