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历史考点专项突破: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历史考点专项突破: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5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2-09 13: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考纲展示 复习向导
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掌握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状况,分析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及存在的矛盾
(60~70年代初期)经济稳定发展
①60年代中期:生产的商品占世界一半以上②70年代初:国内生产总值比战后增加一倍多
(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①1973年a.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b.欧佩克提高油价,引发危机,美国经济衰退②1975年后,进入“滞胀”阶段
(80年代)经济复苏,持续增长
①措施:降低税率、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等;②表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降低;③问题:财政赤字急剧上升
(90年代)经济增长加快,呈现繁荣
①措施:大刀阔斧改革;②表现:a.通货膨胀率下降,就业率上升;b.财政赤字递减,出现盈余;c.高科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第一,战后西欧经济和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构成威胁。战后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与西欧国家的社会改革和政策调整,使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欧洲共同体等组织的出现,增强了西欧贸易的竞争力。随着西欧、日本与美国贸易竞争的不断加强,西欧和日本想改变与美国的从属关系,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在激烈的竞争中,力量的对比变化朝着有利于西欧和日本,而不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
第二,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解体的主要原因:一是20世纪70年代,依赖于美国援助和扶植的法国、西德、日本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均高于美国,西欧和日本的商品大量涌入美国,使美国的贸易逆差扩大。二是战后美国在经济上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和军事上的扩张政策,使财政赤字逐年上升,美元贬值,最终导致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解体。
第三,石油危机的冲击。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中东产油国两次提高石油价格,导致了西方的石油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经济衰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例1】 (2009·宝鸡市高三调研测试)20世纪90年代美国时任总统说:“美国是靠变革而繁荣的……但是我们这个国家在太长的时间中用太多的方法放任自流……12年来,利益逐层渗透的经济理论在堆积如山的联邦债务上造成一种虚假繁荣。全国放任自流的结果使如此众多的美国家庭,甚至连双亲工作的家庭都不再为他们的孩子做提高生活的美国梦了。”为改变这种状况,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  )
A.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既反对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干预经济
【解析】 解此题需要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全国放任自流的结果……”这明显是反对自由放任政策,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也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因此,答案为D。
【答案】 D
1.西欧的发展
经济发展 原因 (1)密切同美国的联系,利用美国的援助;(2)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3)发展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概况 20世纪50年代初:恢复到战前水平;五六十年代:迅速发展,呈现繁荣景象;70年代:在很多经济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80年代中期:欧共体的年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1/4
欧共体的成立 原因 (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2)随着西欧国家经济发展,西欧国家要求同美国在市场等方面进行竞争
建立 欧洲共同体(1967年)
作用 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欧洲各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使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
联邦德国的发展 原因 推行政治改革,社会形势稳定;实行非军事化;美国的扶植;原有的工业基础;政府在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转;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素质
表现 50年代,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时期;60年代初,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2.日本的经济发展
原因 内因:进行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外因:美国的扶植;朝鲜、越南战争中,美军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概况 1955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80年代以后,经济稳步增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影响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军费逐年增加
战后美国与日本、西欧关系的演变
(1)美国与日本关系的演变:①二战结束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在日本实行社会改革。②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军事上的需要,美国向日本订购了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③为了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美国结束了对日占领状态。④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60年代末,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日美经济竞争和日本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逐渐激化。⑤美日同盟关系依然存在,但是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在政治外交方面,日本并不完全和美国保持一致。
(2)美国同西欧关系的演变:①二战结束后,为了对付苏联,稳定资本主义阵营,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得以控制西欧。②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建立北约组织,同英、法等许多西欧国家建立了广泛的同盟关系。③20世纪50至70年代,西欧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西欧国家同美国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趋尖锐。④随着欧共体的成立、扩大以及欧盟的诞生,西欧发展成为可以同美国并驾齐驱的重要力量。
【例2】 (2009·河南省示范性高中高三3月联考)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  )
A.充分利用美国的援助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C.发展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
D.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的理解。D项只符合战败国德国。
【答案】 D
1.阶级矛盾依然存在
(1)贫富差距不断拉大,阶级矛盾与冲突时有发生;(2)20世纪50年代美国掀起了反共浪潮“麦卡锡主义”,大批进步人士遭到迫害,大量进步书籍被焚毁。
2.社会危机加深
(1)主要表现:种族歧视、毒品泛滥、邪教横行、社会暴力愈演愈烈。
(2)美国的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
3.极右势力沉渣泛起
这里的极右势力主要是指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德国的新纳粹分子在80年代以后再度活跃;日本的右翼势力始终不甘心在二战中的失败,在日本不断有人为侵略战争开脱,企图重温军国主义旧梦。
怎样看待历史上美国的“麦卡锡主义”
“麦卡锡主义”是指20世纪50年代风行于美国政治活动和政府当中的担忧共产主义颠覆的恐惧思潮。“麦卡锡主义”是战后美苏“冷战”的产物,是美国在外交政策方面所遭受一连串挫折的产物。“麦卡锡主义”时期是美国历史上违反传统政治自由和民主的最不光彩的一段时期。“麦卡锡主义”对美国政治的影响是深远的。数千人因“麦卡锡主义”失去了工作,反共的意识形态渗透进美国的教育、文化和政治领域的各个层面,其影响至今仍然可见。
【例3】 (2009·福州)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发表著名的演讲“I have a dream” 。其主题是 (  )
A.反对种族歧视     B.宣扬社会主义
C.呼吁制止暴力 D.提倡民主自由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重要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马丁·路德·金的演说是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内容。本题的重点落在对马丁·路德·金的演说内容的理解上。马丁·路德·金是美国著名的黑人民权领袖,他为反对种族歧视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选项A正确。
【答案】 A
热点《里斯本条约》终于生效欧洲一体化继续前行
2009年10月2日,爱尔兰全民公决通过了欧盟新宪法条约《里斯本条约》,从而扫清了欧盟制宪进程中的最大政治障碍。随后,波兰、捷克总统相继批准了《里斯本条约》,欧盟27国的批约程序全部完成。《里斯本条约》从12月1日起正式生效,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再度前行。根据《里斯本条约》的规定,在11月19日举行的欧盟特别峰会上,比利时首相范龙佩当选为首任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即俗称的欧盟“总统”),来自英国的凯瑟琳·阿什顿当选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即“外交部长”)。欧盟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改革由此迈出第一步。
考点链接
随着欧洲国家逐步走向联合,欧洲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部分,决定着资本主义世界乃至世界格局的走向,是高考中的重点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可以与前面知识相联系,主要考点有:(1)二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联邦德国经济快速增长与两德统一;(3)欧共体的成立及其发展变化;(4)欧盟成立与世界经济区域化等。
【样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1)为什么阿登纳说“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形势,谈谈你的理解。
材料二 战后欧洲主要国家GDP增长情况图(单位:亿美元)
(2)根据上图,指出欧洲在走向联合的过程中,相关国家经济变化的概况。
(3)目前,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已取得很大成效,正朝着“努力使欧洲成为一种政治力量,一种经济、社会、文化力量”的方向发展。欧洲的联合给当今世界带来什么启示?
【解析】 本题以具体材料的方式考查了欧共体建立的背景及其影响。(1)问实际考查了欧共体建立的背景,据教材知识概括作答。(2)问考查了欧共体对其成员国法国、德国、英国产生的影响,注意限制“据图”。(3)问则考查了欧共体对整个世界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 (1)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或欧洲传统优势地位的消失);两极格局形成(或美苏冷战局面的出现)。
(2)战后欧洲主要国家经济恢复并迅速发展,德国经济位居前列;70年代加入欧共体后英国经济发展迅速。
(3)从对抗走向联合,开辟了区域和平发展的模式;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典范,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的进程,使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促进欧洲文化认同。
变式·预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7年7月至9月,英、法、意、奥、比、荷 、卢、瑞士、丹、挪、瑞典、葡、希、土、爱尔兰、冰岛16国的代表在巴黎开会,决定接受马歇尔计划,建立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1948年4月,德国西部占领区和的里雅斯特自由区也宣布接受马歇尔计划。1948年4月3日,美国国会通过《对外援助法案》,马歇尔计划正式执行。
材料二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
材料三 十年以后,欧洲虽未完全恢复,却已有相当大的改观。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在1945年,即使是一位最乐观的预言家,也无法想象到这种文明所具有的广泛程度和它的特征。
——美国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四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材料五 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欧盟,使欧盟成员国增至27个,总人口达4.8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以后西欧经济复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文中所说“改观”和“文明”的具体表现。为什么这种现象在1945年是“无法想象”的?
(3)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后至今欧洲发展进程所呈现的趋势。简要分析这一趋势的影响。
【答案】 (1)加强与美国的联系,充分利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发展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建立国家福利制度等。
(2)表现: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的工业生产已经大体上恢复到战前水平。五六十年代,西欧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呈现出繁荣景象。原因:经过二战,西欧各国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经济都遭到重创。战后各国经济经过短暂时间就迅速恢复,所以“无法想象”。
(3)趋势:欧洲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影响:有利于推动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与合作,有利于欧洲的安全与稳定,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1.(2009·广东单科·24)20世纪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美国这样做的目的应该是 (  )
A.维持美元价格 B.赚取更多英镑
C.支持浮动汇率 D.制造金融混乱
【解析】 二战后形成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这一体系的特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由此取得了等同黄金的地位,所以才出现了材料所述的现象,对美元来说,维护伦敦黄金市场的稳定,就等同于维护美元的稳定。
【答案】 A
2.(2008·广东文科基础·35)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政治目的有 (  )
①对付苏联威胁  ②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③抵消美国优势  ④准备武装解放东欧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二战后,美苏进行冷战,欧洲各国为了对付来自美苏的压力而走向了一体化。
【答案】 B
3.(2008·江苏历史卷·20)1946年,美国前总统胡佛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
【解析】 据1972年的美国相较于1946年的美国实力强,排除A;古巴导弹危机说明美国居优势地位不需要欧洲支持,排除B;从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美欧关系没有恶化,排除C;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西欧走向联合,实力上升,美国重视欧洲,选D。
【答案】 D
4.(2007·广东文综卷·3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  )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
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解析】 B项错在“废除”;C项错在“消失”;D项“自由放任政策”时而启用,时而置放不用;符合题意“新变化”的是A项“西方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 A
5.(2007·山东文综卷·35)[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战争造成的灾难有目共睹,但不同时代、不同人对战争有不同的思考和主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战争不仅仅是一种实际上的必要。它也是一种理论上的必要,一种逻辑的要求。国家这一概念意味着战争的概念……”
——《大国崛起》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2)结合二战后西欧国家团结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史实说明材料二所宣扬的观点是错误的。
【解析】 考生回答第(1)问要从图中和平鸽中概括出“主题”,回答第(2)问要运用史实反证错误的观点。
【答案】 (1)反对战争,向往和平。
(2)二战后,西欧国家先后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共体、欧盟,发行统一货币欧元;这种团结合作的一体化方式极大促进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一、有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三个问题
1.与私人垄断的关系:都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经济形态,都代表了少数垄断资本家的利益,因此两者无本质区别。相反,两者在更大程度上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私人垄断资本的基础上形成的。国家作为上层建筑,是要维护私人垄断资本统治的。如国家对企业实行订货,帮助开拓海外市场,使企业大发横财;也有将经营良好的国有企业租借或低价出卖给私人垄断资本家经营的。“在许多方面,发达的公司是国家的臂膀,而国家,在重要问题上是工业体系的工具。”美国学者加尔布雷斯说出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2.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首先,社会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最大的区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其次,两者也有一定联系,用列宁的话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完备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入口,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从这一级就上升到叫社会主义的那一级”。
3.弊端:(1)国家财政开支过大,出现财政赤字。(2)1973~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后,出现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局面,解决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政策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减弱。(3)国有化企业效益低,政策性生产损失严重。8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重新出现私有制的浪潮。
出现上述弊端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法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1973年石油危机
70年代以后,西方世界对石油的需求急剧增长,但是,西方石油公司却不肯对生产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的提价要求作出让步,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大有剑拔驽张之势。正在此时,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纷纷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态度,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10月1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提高石油价格,第二天,中东阿拉伯产油国决定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石油禁运。
当时,包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欧和日本用的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美国用的石油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东。石油提价和禁运立即使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一片混乱。提价以前,石油价格每桶只有3.01美元,两个月后,到1973年底,石油价格达到每桶11.651美元,提价3~4倍。石油提价大大加大了西方大国国际收支赤字,最终引发了1973~1975年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演变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永恒规律。在这一规律作用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发生重大变化。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①确立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②确立的原因:18世纪60年代首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1840年前后又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掌握世界殖民霸权,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17世纪中期较早地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
③丧失: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一战后伦敦不再是世界惟一的金融中心;二战后完全丧失。④丧失的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产阶级不愿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两次世界大战加速了其衰落;殖民体系的崩溃。
2)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①原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利用南北战争后稳定的政局,进行西部大开发,迅速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削弱。在经济危机中通过罗斯福新政确立起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②表现:1894年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一战后,美国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二战后,美国操纵了国际金融,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标志着美国在国际资本主义经济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3)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①原因:欧共体和日本崛起。②表现: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