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
内战的爆发
考纲展示 复习向导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1)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2)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3)全面内战的爆发 了解抗战胜利后时局的变化和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主与和平所作的努力及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正确分析内战爆发的必然性及中共迅速粉碎敌人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原因
1.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
(1)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国际形势
国内形势:①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即由民族矛盾转变为阶级矛盾。②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转变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建立民主、独立、自由、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③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国共两党由团结抗日到两党对立。
国际形势:①社会主义苏联更加巩固,亚洲和东欧等地区的一些国家建立人民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世界殖民体系日益瓦解,为中国人民解放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②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积极向全球扩张,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扶蒋反共。
(2)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
①积极准备内战: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阴谋发动新的内战,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②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2.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1)目的: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以利于教育和团结人民。
(2)概况: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3)结果:经过43天的谈判,国民党当局表示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主要内容:①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②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③召开政治协商会议;④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等。但是对于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虽然共产党作出重大让步,仍未能达成协议。
(4)意义:①是人民力量的胜利;②中国共产党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③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发动内战在政治上会处于被动地位。
3.政治协商会议
(1)召开:按照《双十协定》的规定,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争论的核心是政权和军队问题(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
(2)结果:由于全国人民的压力和共产党的努力,以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内容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
(3)意义: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受到普遍欢迎;体现了党派平等协商的精神。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①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战争,迫切要求和平民主,渴望休养生息,重建家园;②当时相当多的人尤其是中间分子,对美蒋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抱有幻想。通过争取和平民主斗争,不但可以揭露美蒋反动派的内战阴谋,而且可以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争取中间派,孤立反动派;
③当时也存在着实现和平民主的可能性。国际舆论和中国人民反对内战,我党已拥有广大的解放区和强大的人民军队,同时蒋介石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就绪。这些因素表明有避免内战的可能性。如果能够实现和平民主,对国家和人民都是有利的,我党应尽力争取;如果和平不能实现,也会延缓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我党和解放区军民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卫战争的准备。
(2)意义:①粉碎了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揭露了他们发动内战,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的罪行,使全国人民认清了蒋介石是发动内战的罪魁祸首;②团结教育了广大人民,特别是使中间派丢掉了对反动派的幻想,从而在政治上孤立了美蒋反动派,使我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③推迟了内战爆发的时间,使我党和解放区军民做好了进行自卫战争的充分准备。
【例1】 (2009·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抽样测试)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 )
A.赢得时间准备内战
B.欺骗广大人民
C.争取和平民主
D.加强国共合作
【解析】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内战方针,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但是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特别是由于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于是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答案】 A
1.抗战胜利后全面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1)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
(2)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决心实现民主革命的目标,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独裁统治。
(3)抗战胜利后,民族矛盾下降,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切斗争都服从于这个主要矛盾。
(4)国共双方都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虽有和平谈判,但国民党是假和谈,真内战;共产党抱着诚意进行和谈,同时也没有放弃战争的准备。
(5)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干涉他国内政,为了控制中国,维护其在华利益,全力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2.内战的爆发
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在美帝国主义援助下先后向中原、华东、晋冀鲁豫、晋绥等解放区大举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3.防御阶段的人民解放战争
(1)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①战略: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勇气。
②战术: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③结果:经过八个月的作战,歼敌七十多万人,粉碎敌人全面进攻的计划。
(2)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2)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
②在陕北解放区,西北野战军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敌人进攻。
③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74师,国民党对山东的重点进攻被粉碎。
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的原因
蒋介石的战略企图是从解放区的东西两翼与人民军队的主力决战,并将解放军堵在黄河以北,使战争继续在解放区内进行。进攻延安和陕北,还在于企图首先解决西北问题,割断共产党的右臂,驱逐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出西北,然后调动兵力进攻华北,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例2】 (2009·宁波)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据图片内容判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
A.孟良崮战役 B.济南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莱芜战役
【解析】 根据图片文字“击毙张灵甫之地”,可以判断此战役为孟良崮战役。
【答案】 A
热点 近现代的美国对华关系
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中美《望厦条约》。
2.“门户开放”,联合侵华: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共同签订《辛丑条约》。
3.扶植代理,势力增强:
辛亥革命后支持袁世凯的北洋军阀政府,20世纪20年代后期积极扶持蒋介石政权,企图控制中国;华盛顿会议后侵华势力增强。
4.二战期间,中美合作: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战争。中美等国签订《联合国家宣言》,两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成员国。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战场,中国战场的抗战有力配合了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对日作战。
5.扶蒋反共,控制中国:
二战后美国力图称霸世界,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扶蒋反共,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6.孤立封锁,走向对抗: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经济封锁。1950年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把战火一直烧到中朝边境;美国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7.和解建交,曲折发展:
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对外实行战略收缩,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积极合作共同发展,但也存在诸多矛盾,特别是台湾问题,这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
考点链接
1.中美关系是学科内综合的重点和热点,要求总结近代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过程、原因、影响等;还要和旧中国屈辱外交及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相联系,与中国改革开放、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题相联系,特别要和台湾问题、祖国的统一大业相结合。
2.从文综的角度综合分析,要求运用有关政治知识,从国家利益、国家性质等角度分析中美关系等。
【样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抗日战争中)美国观察家除了关切中国中央政府这种颓废对作战必有影响外,他们还关切国民党的这种每况愈下,势必影响到它最后与中共政治和军事的斗争。……尽管如此,我们为了显见的理由,仍然全力援助国民政府。
材料二 在1945年一直到1948年秋,国民政府在人力和军备上较其对手具有显著优势。的确,在那一时期内,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我们在运输、武装和补给上给予他们部队的援助。
材料三 在不久的过去,外国之企图控制中国,……我们的援助与鼓励,曾帮助他们抵抗。但是这一次,外国的控制遮掩在一个广大而热烈的外表后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援助一直无效。
——1949年艾奇逊致杜鲁门的信
材料四 美国最重要的利益是保卫本国和国际安全。……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务中的领导地位,使他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司徒雷登《在华五十年》
根据以上材料,从政策提出的背景与目的、主要内容及实施结果方面,评述美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对华政策。
【解析】 本题涉及美国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对华政策。解题的关键是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注意认真阅读和领会题目的要求,明确评述的角度(政策提出的背景与目的、主要内容及实施结果)。
【答案】 背景与目的:日本大举侵华,苏联的进步力量影响中国,中国国内民主力量迅速发展。遏制日本侵华势力,阻止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控制中国和称霸全球。实施内容:通过军事、经济的大量援助,扶植亲美反共的蒋介石国民政府。实施结果:起初帮助中国战胜了日本法西斯,但加强了蒋介石反动派的力量,扩大了美国在华势力,引发了中国的内战;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美国的侵华政策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变式·预测
美国《星岛日报》近日发表社评,点评中美关系的动力和阻力。回顾中美关系史,纵然是冷热交加,阴晴变幻,如果细细梳理,还是有脉络可寻的。基本规律是,一旦出现共同的敌人,如二战期间的日本、“冷战”期间的前苏联、九一一后的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中美两国就能并肩携手。然而一旦共同对手消失,两国又出现阶段性的冷和热。结合二战和“冷战”期间以及当今中美关系的史实,评述上述观点。
【答案】 文章的基本观点是:一旦出现共同的敌人,中美两国就能并肩携手;一旦共同对手消失,两国又出现阶段性的冷和热。这基本符合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史实。
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侵略扩大,直接威胁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美日矛盾激化,美国联合中国反对日本法西斯。1935年华北事变后,美国开始扶植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亲美势力,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美国开始敦促并帮助国民党抗日。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开罗宣言》、1945年《波茨坦公告》等宣言发表,美国客观上援助了中国的抗战,并共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为美国取代日本,扩大在华侵略势力打下了基础。
“冷战”期间,特别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苏关系持续恶化,而美国霸主地位动摇,在亚洲的扩张政策一再受挫,美苏争霸出现不利于美国的形势,美国被迫调整全球战略,从攻势转入守势。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两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符合两国共同利益;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但经常波动。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进一步加强全球霸权政策,企图主宰世界。美国的和平演变战略重点转向亚洲(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妨碍美国的霸权政策;两国的根本利益、意识形态和综合国力存在较大差异。中美关系的波动,客观上给中国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给亚洲和整个世界的和平带来不利的影响。
1.(2007·广东历史卷·9)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解析】 B项应知抗日战争已经胜利,C项应知1949年4月23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D项应是发生在1949年;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一、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抗战胜利后,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在反对帝国主义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但抗日战争并不能表明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因此从抗战胜利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抗战胜利后,在中国掌握统治权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它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代表,即官僚资本主义。反帝斗争包含在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中,国民党反动派是全国人民最主要的敌人,所以抗战胜利后国内阶级矛盾,即全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二、如何理解“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力量方面都占着明显优势,为了从理论上进一步武装全党和广大人民,增强战胜美蒋反动派的信心和勇气,批判当时部分人中流行的“恐美病”,毛泽东在延安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如何理解这一论断呢?应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1.从反动派的阶级本质和所代表的社会力量来看:国民党反动派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国民党的统治实际上是“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统治,是中国反动、腐朽、没落势力的代表,必将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2.从长远观点和力量对比的发展来看: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们,而是属于广大人民。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只是暂时的现象,只是起临时作用的因素;美帝国主义的援助,也只是起临时作用的因素;蒋介石反动内战具有反人民的性质,人心的向背,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在这方面,人民解放军占有优势;人民革命力量是新生的力量,新生的力量必然战胜腐朽力量,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3.从战略和战术来看:既要战略上藐视敌人,又要战术上重视敌人;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重性一样,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也有两重性,它们是真老虎又是纸老虎。一方面从战略上看,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应看成是纸老虎,我们应当有战胜它们的信心和勇气;另一方面从战术上看,它们又是活的真老虎,是会吃人的,我们应当充分地重视它们。
毛泽东关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看透了美蒋反动派外强中干的反动本质,树立了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加强了革命人民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