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内能 功 热量(同步练习 共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内能 功 热量(同步练习 共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4-20 13:05:19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热力学基础
训练1 内能 功 热量
[概念规律题组]
1.(单选)如图1所示,把浸有乙醚的一小团棉花放在厚玻璃筒的底部,当快速地向下压活塞时,由于被压缩的气体骤然变热,温度升高,达到乙醚的燃点,使浸有乙醚的棉花燃烧起来,此实验的目的是要说明 (  )
图1
A.做功可以增加物体的热量
B.做功一定可以升高物体的温度
C.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D.做功一定可以增加物体的内能
2.(单选)金属制成的汽缸中装有柴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有可能使柴油达到燃点的过程是
(  )
A.迅速向里推活塞 B.迅速向外拉活塞
C.缓慢向里推活塞 D.缓慢向外拉活塞
3.(双选)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手感到冷时,搓搓手就会感到暖和些,这是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B.将物体举高或使它们的速度增大,是利用做功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C.阳光照射衣服,衣服的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D.用打气筒打气,筒内气体变热,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4.(单选)关于内能、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温度升高时,一定吸收热量
B.物体沿斜面下滑时,内能将增大
C.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时,内能可能增大
D.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当内能相等时热传递停止
5.(单选)一个铁块沿斜面匀速下滑,关于铁块的机械能和内能的变化,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铁块的机械能和内能都不变
B.铁块的机械能减小,内能不变
C.铁块的机械能增大,内能增大
D.铁块的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
6.(单选)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温度相同的同种气体它们的内能一定相等
B.体积相同的同种气体它们的内能一定相等
C.机械能越大的物体内能也越大
D.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都有关系
[方法技巧题组]
7.(单选)做功和热传递是等效的,这里指的是 (  )
A.它们能使物体改变相同的温度
B.它们能使物体改变相同的热量
C.它们能使物体改变相同的内能
D.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8.(双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如果取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则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的机械能和内能都为零
B.如果取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则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的机械能为零,内能不 为零
C.一个装有气体的绝热密封容器做匀速运动,如果使容器突然停止运动,则气体的温度要升高
D.一个装有气体的绝热密封容器做匀速运动,如果使容器突然停止运动,则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
9.(双选)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绝热的汽缸内,当用活塞压缩气体时,一定增大的物理量有(不计气体分子势能) (  )
A.气体体积 B.气体分子密度
C.气体内能 D.所有气体分子的动能
10.(单选)一个气泡从恒温水槽的底部缓慢向上浮起,若不计气泡内空气分子势能的变化,则 (  )
A.气泡对外做功,内能不变,同时放热
B.气泡对外做功,内能不变,同时吸热
C.气泡内能减少,同时放热
D.气泡内能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11.(单选)对一定质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体积缓慢地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气体一定对外界做功
B.在压强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一定做功
C.在体积不断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
D.在与外界没有发生热量交换的过程中,内能一定不变
[创新应用题组]
12.如图2所示,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向瓶内打气,在瓶塞跳出的过程中,是外界对系统做功还是系统对外界做功?这个过程中系统的内能有什么变化?你从什么现象推断出它的内能发生了变化?
图2
答案
1.C 2.A 3.AC 4.C 5.D 6.D 7.C 8.BC 9.BC 10.B 11.A 
12.在瓶塞跳出的过程中,是系统对外界做功,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内能减少.瓶口处出现“白雾”,实际上是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水蒸气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第三章 热力学基础
第一节 内能 功 热量
做功与内能的关系
1.(双选)在下述各种现象中,不是由做功引起系统温度变化的是 (  )
A.在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升高
B.用铁锤不断锤打铅块,铅块温度会升高
C.在炉火上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D.电视机工作一段时间,其内部元件温度升高
答案 AC
解析 阳光照射下水温升高是热辐射使水的温度升高,在炉火上烧水是热传导和对流使水的温度升高,用铁锤锤打铅块的过程,是做功的过程,铅块温度升高,是由于外界做功引起的.电视机工作时,电流通过各元件,电流做功使其温度升高.可见A,C不是由做功引起温度变化的,故选A、C.
2.一定质量的气体经历一缓慢的绝热膨胀过程.设气体分子间的势能可忽略,则在此过程中 (  )
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
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
答案 D
解析 绝热膨胀过程是指气体膨胀过程未发生热传递,膨胀过程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做功W<0.由ΔU=U2-U1=W可知,气体内能减小.由于气体分子间的势能忽略,故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传热与内能的关系
3.关于热传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热传递的实质是温度的传递
B.物体间存在着温度差,才能发生热传递
C.热传递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进行
D.物体内能发生改变,一定是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答案 B
解析 热传递的实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故A错;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若两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便不再发生热传递,即达到了热平衡,故B对、C错;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内能会发生变化,但内能变化不一定是热传递引起的,还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故D错.
4.对于热量、功和内能,三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热量、功、内能三者的物理意义等同
B.热量、功都可以作为物体内能的量度
C.热量、功、内能的单位不相同
D.热量和功是由过程决定的,而内能是由物体状态决定的
答案 D
解析 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而要改变物体的内能可以通过做功或热传递两种途径,这三者的物理意义不同,A错;热量是表示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变化多少的,而功也是量度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多少的,B错;三者单位都是焦耳,C错;热量和功是过程量,内能是状态量,D正确.

第三章 热力学基础
第一节 内能 功 热量
(时间:60分钟)
                   
题组一 做功与内能的变化
1.用下述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不属于做功的方式是 (  )
A.用锤子打铁时,铁块发热
B.用磨刀石磨刀时,刀发热
C.双手互搓,手发热
D.用天然气烧水
答案 D
解析 A、B、C中的过程都是力对系统(铁块、刀、手)做功,内能增加和温度升高的过程.而D中的用天然气烧水则是通过热传导和热对流来实现水温升高的.
2.在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会发现胎内空气温度升高,这是因为 (  )
A.胎内气体压强不断增大,而容积不变
B.轮胎从外界吸热
C.外界空气温度本来就高于胎内气体温度
D.打气时,外界不断地对胎内气体做功
答案 D
解析 给自行车轮胎打气,人对胎内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所以温度升高.
3.(双选)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绝热的气缸内,当用活塞压缩气体时,一定增大的物理量有(不计气体分子势能) (  )
A.气体体积 B.气体分子数
C.气体内能 D.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答案 CD
解析 绝热过程外力对系统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加.
4.如图3-1-2所示为某种椅子与其升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M,N两筒间密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M可沿N的内壁上下滑动.设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在M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  )
图3-1-2
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答案 A
解析 因为M,N内被封气体体积减小,所以外界对气体做功,又因气体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即绝热过程,所以ΔU=W,且ΔU>0,气体内能增加,A正确.
5.如图3-1-3所示,厚壁容器的一端通过胶塞插进一支灵敏温度计和一根气针,另一端有个用卡子卡住的可移动胶塞,用打气筒通过气针慢慢向容器内打气,使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这时读出温度计示数.打开卡子,胶塞冲出容器口后 (  )
图3-1-3
A.温度计示数变大,实验表明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
B.温度计示数变大,实验表明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大
C.温度计示数变小,实验表明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
D.温度计示数变小,实验表明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大
答案 C
解析 打开卡子,胶塞冲出容器口后,密封气体体积增大,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减少,同时温度降低,温度计示数变小.
题组二 热传递与内能
6.热传递的规律是 (  )
A.热量从内能大的物体传给内能小的物体
B.热量从内能较小的物体传给内能较大的物体
C.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D.热量从高温内能大的物体传给低温内能小的物体
答案 C
解析 自发的热传递的方向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与物体的内能大小无关.
7.下列关于内能与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马铃薯所含热量高
B.内能越大的物体热量也越多
C.热量自发地从内能大的物体流向内能小的物体
D.热量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流向温度低的物体
答案 D
解析 选项A是一种很常见的说法,在日常生活中似无须计较,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却有不妥,热量是过程量,不是状态量,不能像内能那样蕴含在物体中,选项A错;说法B与说法A存在相同的错误,此外,物体的内能与热量之间,在数量上没有必然联系,选项B错;两物体之间热量的流向只与它们的温度有关,与它们的内能无关,选项C错.
8.在一个完全真空的绝热容器中放入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 (  )
A.两物体没有接触
B.两物体的温度相同
C.真空容器不能发生热对流
D.两物体具有相同的内能
答案 B
解析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而与物体内能的多少、是否接触周围的环境(是否真空)无关,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
题组三 综合题组
9.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物体内每个分子的动能越大
B.分子间引力总是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减小而减小
C.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D.只有外界对物体做功才能增加物体的内能
答案 C
解析 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但不一定是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大,故A错;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故B错;物体的内能由物质的量、物态、体积及温度决定,即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故C正确;物体内能的变化由做功和热传递共同决定,故D错.
10.如图3-1-4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球,分别浸没在水和水银的同一深度处,A、B两球用同一种材料制成,当温度稍微升高时,球的体积会明显变大,如果开始水和水银的温度相同,且两液体温度同时缓慢升高到同一值,两球膨胀后,体积相等,则 (  )
图3-1-4
A.A球吸收的热量较多
B.B球吸收的热量较多
C.两球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D.无法确定
答案 B
解析 A、B两球升高同样的温度,体积变化又相同,则二者内能的变化相同,而B球是处在水银中的,B球膨胀时受到的压力大,对外做功多,因此B球吸收热量较多一些.
11.(双选)在外界不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内能增加了50 J,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定是物体放出了50 J的热量
B.一定是物体吸收了50 J的热量
C.一定是物体分子动能增加了50 J
D.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可能不变
答案 BD
解析 在外界不做功的情况下,内能的改变量等于传递的热量,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相等能量的热量,故A错、B对;物体内能包括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内能由分子数、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共同决定,所以内能增加了50 J并不一定是分子动能增加了50 J.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有可能不变,这时吸收的50 J热量全部用来增加分子势能.
12.如图3-1-5甲所示的容器中,A、B中各有一个可自由移动的活塞,活塞下面是水,上面是大气,大气压恒定,A、B的底部由带阀门K的管道相连,整个装置与外界绝热.打开阀门前,A中水面比B中水面高,打开阀门后,A中的水逐渐向B中流,最后达到同一高度,在这个过程中 (  )
图3-1-5
A.大气压力对水做功,水的内能增加
B.水克服大气压力做功,水的内能减少
C.大气压力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不变
D.大气压力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增加
答案 D
解析 打开阀门K稳定后,容器A、B中的水面相平,相当于题图乙中画斜线部分的水从A移到B,这部分水的重力势能减少了,即重力对水做了功,同时大气压力对A容器中的水做正功为p0SAhA,对B容器中的水做负功为p0SBhB,因为两部分水的体积相等,所以大气压力对水做的总功为零.由于容器绝热,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交换,而重力对系统做正功,故水的内能增加.
13.某同学做了一个小实验;先把空的烧瓶放入冰箱冷冻,一小时后取出烧瓶,并迅速把一个气球紧密地套在瓶颈上,然后将烧瓶放进盛满热水的烧杯里,气球逐渐膨胀起来,如图3-1-6所示.这是因为烧瓶里的气体吸收了水的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__,体积________.
图3-1-6
(2)若只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做1 500 J的功,可使其温度升高5 K.若改成只用热传递的方式,使气体温度同样升高5 K,那么气体吸收________ J的热量.如果对该气体做了2 000 J的功,使其温度升高了5 K,表明在该过程中,气体还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J.
答案 (1)热量 升高 增大 (2)1 500 放出 500
解析 (1)烧瓶和烧瓶内的气体要从热水杯中吸收水的热量,温度升高,体积增大.
(2)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因此对气体做功1 500 J使温度升高5 K,如用吸热方式,也使温度升高5 K应吸收1 500 J的热量.如果对气体做功2 000 J,温度升高5 K,则气体内能增加ΔU=1 500 J,
由W+Q=ΔU,
知Q=ΔU-W=-500 J,
因此,气体应放出热量500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