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历史考点专项突破:第15单元 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历史考点专项突破:第15单元 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2-09 13:20: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单元总结
一、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取代封建自然经济
1.14、15世纪在西欧、西北欧等地的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之后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在欧洲城市逐渐发展起来。这时,欧洲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开始发展起来。
2. 17、18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英、法和北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这些地区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
3.手工工场是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生产模式,并且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资本。
4.商路及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荷兰、英国、法国和美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以欧洲为中心,辐射到北美的世界经济格局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经济为交换而生产,面向市场,以赢利为根本目的,富有竞争性。因此,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人,必须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从而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取代封建自然经济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巨大飞跃。
二、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制度在荷、英、法、美确立,早期民族解放运动在美洲取得胜利
1.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特征决定了人们对人身自由、政治民主的追求,于是在政治领域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相继爆发,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这一时期,从整个世界来看,封建势力还远远大于资本主义势力,资本主义最发达的欧洲也是如此,拿破仑战争的失败就是很好的例证。
2.美国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运动是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典型,二者均发生在美洲。民族解放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都作为进步的历史潮流,同时出现在了世界近代史上。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虽然在个别国家、个别地区取得胜利,力量远不及封建势力,但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其强大的生命力已显而易见。它表明: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三、思想方面: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文艺复兴向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启蒙运动转变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反过来,依据“思想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的原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必将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鸣锣开道。
四、对外关系方面: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
16世纪从事殖民扩张的西欧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17、18世纪从事殖民扩张的主要国家是英、法、荷三国,最终英国取得了世界殖民霸权。
“殖民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强国奴役和剥削落后国家以至使其变为自己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政策和行动,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其形式和内容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不同而变化。早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一般是武力征服或通过海盗式的掠夺、欺诈性贸易,榨取大量财富;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以商品输出为主;帝国主义阶段,经济上在商品输出的同时,更加注重资本输出,政治上主要通过占领、控制、直接或间接的统治,使落后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丧失独立和主权,成为资本主义列强垄断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和军事基地,即殖民地半殖民地。殖民主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发展到顶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帝国主义被迫采取新殖民主义。
英、法、美三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项目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相同点 原因 三国资产阶级都是为了掌握政权,为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革命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革命动力 人民群众在三国革命中都起了推动作用
结果 三国资产阶级都取得胜利,掌握了政权,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对欧美各国革命都有很大影响
不同点 原因 为了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为了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为了推翻波旁王朝的统治
领导阶级 新贵族 南方种植园主 自由派贵族
特点 建立了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执政的君主立宪制度 不仅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彻底的、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 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扫荡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
14~17世纪东西方的差距
(1)欧洲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亚洲处在封建制度的衰落时代。
(2)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的队伍壮大,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秩序。在亚洲,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的严重压制,日本还是幕府统治的落后国家,印度还处在封建的宗教混战中。
(3)欧洲已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思想洗礼,亚洲的中国和日本却在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4)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已发展起来,亚洲国家还沉醉于传统科技的总结上。
1.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问题
对世界近代史的开端问题,史学界历来分歧较大,主要观点有“文艺复兴说”“地理大发现说”“商业革命说”“宗教改革说”“法国大革命说”“英国革命说”“尼德兰革命说”和“1500年说”等几种。
(1)1500年说: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史,应当以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为其开端,1500年是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资本主义因素迅速成长,尤其是欧洲历史发生巨变。教材采用了此观点。
(2)尼德兰革命说:①尼德兰革命在政治、经济、思想诸方面集中反映了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即反对封建统治,谋求资本主义发展,反映了欧洲资产阶级的需要。②尼德兰革命虽然是一个地方性革命,但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③尼德兰革命使社会性质发生了转变,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我国史学界以往以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①确立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不能以资本主义方式和资产阶级出现为依据,而是以带全局性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事件为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正是这样一个对全世界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的事件。②从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深度看,英国革命要比尼德兰革命典型得多。③从革命进程上看,英国革命是法国大革命的预演,英国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的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进步要求。
2.对哥伦布的评价
我国史学界对哥伦布的研究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第一种观点采取全盘否定观点,说其是拜金狂,是“殖民主义海盗”。第二种观点则主张一分为二的评价,肯定其对资本主义产生起过推动作用,扮演了双重角色,既是杰出的航海家,又是最早入侵美洲的殖民者。
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新旧两个文明交汇500周年高潮,又一次掀起了评价哥伦布的高潮。此时代表性的观点是:第一,评价哥伦布应从时代要求、个人因素、实践活动的影响等角度全面评价。第二,哥伦布适应了时代变革要求,对新旧大陆的沟通、对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对加速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不同文明的交汇等起了促进作用。第三,不能回避哥伦布和其部下杀害印第安人的罪行。第四,哥伦布的远航产生了双重作用,一方面是殖民征服,把美洲变成了殖民地;另一方面,也给美洲带去了先进生产方式,促进了美洲经济的发展。第五,哥伦布
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规律认识积累的结果,哥伦布显示了自己的胆识和才智,从而把自己与新大陆联系在了一起。
3.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保守问题
我国史学界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直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次保守的、不彻底的革命,其依据是:经济上没有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政治上建立了君主立宪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英国革命保守性问题,史学界掀起了热烈讨论,形成了两种新观点。第一种观点对传统观点提出异议:就土地问题而言,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将封建土地所有制改造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英国通过拍卖土地或圈地运动的方式,完成了土地所有制的改造任务。英国没有像法国那样把土地
分成小块卖给农民,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这是“一条最迅速、最彻底的道路”。就君主立宪制而言,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仅是涉及政体问题,并不影响政权性质。在当时的条件下,君主立宪制是最符合英国国情的政体。
同时,一些学者仍坚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保守的观点。认为革命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掌握政权,并且新贵族居主导地位。由此,造成了革命的保守性:资产阶级居配角地位,没有彻底解决土地问题,革命后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两种观点的分歧不是在历史材料的差别上,而是以不同的观点和视角,对材料的理解有分歧。
4.关于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学者们的共同认识是,北美独立战争是一次成功的民族解放运动,也是一次社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在对其革命成就的评价中,认为其取得了丰硕的民主成果和制定了一部进步的联邦宪法。从其力度、范围和影响看,甚至超过了法国大革命。虽比不上法国大革命那样有声势,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则是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各项民主改革和改造工作,这些改革为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打下坚固基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而且这些改革表现了首创性,开创了世界的先河,为世界各国所仿效,如共和制、联邦制、三权分立及成文宪法等,并且这些革命成果
被继承和积存。还有的学者强调了美国革命新的历史意义,从当时的整个国际政治格局来看,美国革命改变了欧洲统治世界、主宰世界的旧格局,打破了欧洲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其影响下,拉美独立革命蓬勃开展,一批独立国家相继诞生,一个有别于欧洲君主制之外的以共和制为核心的美洲体系初具规模。
5.关于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的评价
关于君主立宪派在大革命中的作用,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君主立宪派的作用应该否定,其在革命中只是保护了大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而同封建势力妥协,反对建立共和制。第二种观点则给予肯定的评价:(1)大革命中摧毁旧的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任务是君主立宪派统治时完成的。(2)立宪派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反封建的纲领和政策,如颁布了《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等,之所以实行君主立宪制,是由当时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其实施的政策,本质是反封建的。
6.关于拿破仑战争的性质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主要有四种意见:
(1)革命进步说:有学者认为,拿破仑战争涤荡了德意志诸邦、意大利各国、波兰、比利时的封建制度,传播了大革命的原则,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2)侵略扩张说:王觉非认为,拿破仑是反革命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为争夺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不断发动侵略和奴役其他民族的战争,使法国对外战争的性质日益走向非正义的侵略道路”。
(3)革命进步与侵略扩张兼有说:有的学者认为,一方面,以拿破仑为首的法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而欧洲大陆君主是代表封建阶级利益的,“这样,一场捍卫法国资产阶级胜利果实与封建君主国支持波旁王朝进行复辟的斗争,必然是进步与反动的战争。”另一方面,拿破仑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资产阶级的贪婪、掠夺以及谋求在欧洲和海外建立霸权的野心也就决定了拿破仑战争具有侵略和掠夺扩张的一面”。
(4)分类评价说:陈崇武把拿破仑战争分为三种类型,与“反法同盟”国家之间的战争主要目的是保卫革命,反对外国干涉;与英国的战争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保卫革命成果的性质,更多的是为了争夺资本、领土、殖民地和海外霸权;对埃及、叙利亚、海地、葡萄牙、西班牙以及俄国等国家的战争纯属侵略战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历史特征:14~16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并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17~18世纪中期世界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2.主要表现
(1)经济领域:①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和西北欧出现。②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早期殖民扩张,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并开始形成世界市场。③资本主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
(2)政治领域:①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使英、美、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②17世纪初开始,英、法、荷等欧洲国家加紧殖民扩张与争霸战争,至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③英国和欧洲封建国家干涉法国革命、拿破仑的对外战争。④拉美各国掀起了独立运动,且大多建立了共和国。
(3)思想文化领域:①资产阶级发起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开展了反封建斗争。②以天文学革命为开端的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本单元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在近三年的高考试卷中均占有很大的比例。
1.从考查的题型来看,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均有涉及,其中材料题和问答题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中,上海单科、江苏单科、广东单科、海南单科等均以材料解析题的形式考查了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2009年全国高考试题中,选择题占较大比重,如全国Ⅰ、全国Ⅱ、北京文综均有两道选择题,其他试卷中也有。2009年广东单科第16题,将地理地图知识与历史事件相结合,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福建文综、宁夏文综以材料题的形式考查法国大革命,上海单科以材料题的形式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从考查内容上看,第一,重视经济、政治与文化结合的考查,突出了对历史现象和本质的认识;第二,近三年加重了对政治文明史的考查;第三,从已考查过的知识点来看,主要集中在新航路的开辟和文艺复兴,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上;第四,主观题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3.从考点分布看,2007年试题主要集中在法国部分,且多以材料解析题的形式出现,试题分值也超过了往年,从内容上看涉及法国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及历史意义、拿破仑在巩固大革命成果上采取的措施等。2008年命题焦点仍然集中在法国大革命上。2009年命题焦点集中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上,突出了政治制度的考查。
4.从命题技巧上看,注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试题难度有所增加,对英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内容的考查开始增加,2008年广东单科以材料解析题的形式考查了英美关系。2009年宁夏文综以材料解析题的形式考查《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都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1.从命题内容上看,新航路的开辟在世界历史上有重大影响,这一部分可以是中外历史比较型题目的切入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之间的传承、比较,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都是问题的切入点。
2.从题型上看,本单元知识可以是学科内综合的分组选择题,也可以是跨学科综合,尤其是与地理学科综合。在复习中应注意与相关学科综合比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