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 新闻两则
基础知识检测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溃( )退 阻遏( ) 绥( )靖 锐不可当( )
2.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件发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要注意它结构的五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闻消息一般以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
3.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体会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
①“西起九江(不含)”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词?为什么?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③“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为什么要用“歼灭”、“击溃”两个动词?
④“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这些词语内涵分别是什么?体现语言特点是什么?
4.在下列语段中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国民党的 (A.广大 B.大量 C.多数 D.部分)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 (A.反对 B.抗拒 C.拒绝 D.抵触)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 (A.作战 B.指挥 C.鼓动 D.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 (A.牢靠 B.坚固 C.巩固 D.顽固)的, (A.弱点B.松懈 C.劣势 D.困难)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整体内容检测
5.《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列举不少于三个)表现了毛泽东的胜利豪情,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6.试指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的六大要素。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件发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与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文段检测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节选)
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阌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编者注:河南全省共有一百一十一座城市,我已占一0一座,敌仅余十座)。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以来,一年多时间内,除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以外,最大的成绩,就是在大别山区(鄂豫区)、皖西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江汉区、江淮区(即皖东一带)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并极大地扩大了豫皖苏军区老根据地。除江淮军区属于苏北军区管辖外,其余各军区,统属于中原军区管辖。豫皖苏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现已联成一片,没有敌人的阻隔。这四个军区并已和华北联成一片。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方军一年多激烈战争的消耗以外,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左右,今后当有更大的发展。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在我强大的野战报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如像开土封、南阳等处,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
7.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8.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加点的“歼灭”一词能否换为“打挎”?
(2)文中加点的“恢复”和“建立”两词顺序能否颠倒?
9.文中引用白崇禧的话有什么作用?
10.体会文中画线部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仿写一组句子。
拓展阅读检测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 月23日电 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国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国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北岸的江边,站满着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战员们,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忽在,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生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烁着。渐渐枪炮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弹药、器材、粮食、蔬菜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志们,再见了!” “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
11.给文中的字注音。
迸( ) 屏( )
12.选出与文中画线的“登陆”一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
A.登陆演习 B. 该产品已在上海市场登陆
C.台风登陆 D. 登陆艇
13.下列句子没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人民解放国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战鼓、是号角,响遍了整个前线。
B.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C.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D.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
14.新闻要求准确,文中“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中的“无数”能不能换成一个准确的数字?(2分)
选做题
15.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20个字以内)
本报讯 母亲节前夕,一位姓陈的女士突然收到10岁女儿的来信。在信中,火辣的歌词着实让陈女士温暖了一回。
昨日下午,陈女士向记者展示了这封独特的祝福信;色彩鲜艳的图案和文字装满了整页白纸,其中最火辣的就是摘自流行歌曲的表白语:“今生因你痴狂,此爱天下无双!”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你是我的爱人,是我的牵挂!”信纸的一角,机灵的女儿也没忘了“顺便”检讨一下近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问题。
女儿称,劳动节和母亲节连着到来,她便想出这种特别的方式来感谢母亲。她还拿出自己一直舍不得用的压岁钱,为妈妈买了一束漂亮的康乃馨。
参考答案:
1.kuì è suí dāng
2.人物、时间、地点 起因、经过、结果
标题、导语、主题、背景、结语
3.
①不能。如果去掉“不含”,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
②好。“不料”一词褒贬鲜明,充满了嘲讽,同时也显出了我军的神勇。
③“歼灭”是把敌人消灭掉;“击溃”是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不一定消灭。连用两个词表现了不同的作战结果,语气准确、简洁。
④“树木”是建立稳固的根据地;“森林”是扩大了根据地;“生了根”是根据地巩固了;“枝叶茂盛”是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体现语言的生动、形象。
4.A C D C A
5.示例:百万、横渡、冲破、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6.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之敌,不得不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力量,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地方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
7.南线人民解放军恢复、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
8.(1)不能。歼灭,消灭(敌人);打垮,打击使崩溃、摧毁。两词程度不一样。(2)前文介绍的是老根据地,后文说的是新根据地,因此,前面必须用“恢复”。
9.从侧面说明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对战争胜利所起的重要作用。
10.略
11. bèng bǐng
12.B
13. C
14.不能,因为作者作为前线记者参加了渡江战役,他不可能去数有多少解放军登岸,“无数”一词真实,准确地表现了当时的情景。
15.母亲节——10岁女孩用火辣歌词表达对母亲的爱。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