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检测题(2)
一、选择题
1.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使“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的是
A.舜 ??????? B.尧 ????? C.禹 ?????? D.启
2.下列君王中,每日必占卜,遇事必占卜的君王最有可能是
A.周王 B.商王 C.秦王 D.夏王
3.人称山东省为“齐鲁大地”,起源于
A.大汶口文化 B.西周分封
C.甲骨文记载 D.古代地名
4.“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5.《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有国,姬姓独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6.汉族自古以来就有“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传统。与这一传统有直接关系的是我国古代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皇帝制 D.三纲五常
7.《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8.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照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9.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
A.绝对的
B.仅仅是家族等级关系
C.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关系
D.方国联盟的基础
10.下列制度中,对我国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A.礼乐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井田制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2: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者,巡所狩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3: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 ——《左传》
材料2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根据材料一说明这一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概括诸侯有何义务?诸侯和天子之间是何种关系?
(3)材料3和材料2相比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有何历史影响?
(4)该制度在周初期巩固了统治,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统治,导致这种情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2.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序号
1
2
3
4
5
答案
D
B
B
A
C
序号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C
C
二、非选择题
11.(1)分封制。目的:以藩屏周,巩固西周奴隶制国家政权。
(2)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朝觐天子,向天子述职。诸侯服从于天子。
(3)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反映了分封制崩溃。造成春秋诸侯争霸,国家分裂。
(4)生产力的发展。
12. (1)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特点是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2)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特点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和规定等级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