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表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说明
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 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
C.禅让制仍在继续 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右图是“夏桀把人当坐骑”,它反映的社会情况是
A.是一种体育活动 B.奴隶地位低下
C.夏桀残暴无道 D.没有交通工具
3.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盘庚迁都 D.平王东迁
4.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主要是为了
A.争做天子 B.支配其他诸侯国
C.尊王攘夷 D.结束割据状态
5.2006年1月29日是我国农历丙戌(狗)年春节,你知道下列甲骨文哪个是“狗”字
A B C D
6.在齐桓公争霸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是
A.管仲 B.姜子牙 C.孙武 D.张仪
7.战国时期,各国展开合纵、连横的外交攻势,东部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时而追随秦国,时而追随楚国。下列哪一个成语典故来源于此
A.卧薪尝胆 B.问鼎中原 C.朝秦暮楚 D.退避三舍
8.对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口号的正确理解是
A.抵御少数民族入侵以维护国王的尊严 B.以“尊王”为旗号发展齐国势力
C.听从周王号召去攻打少数民族 D.尊重齐王,进攻楚国
9.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人物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是
A.商汤 B.周厉王 C.周武王 D.齐桓公
10.“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11.某电视台要招聘一批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倒流到两千多年前,你认为最合适担当《法制空间》栏目主持人的是
A.孟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子
12.春秋时期首先当上霸主的是
A.宋襄公 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13.从“千耦其耕”到个体农耕的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各国的变改革 B.磨制石器的广泛应用
C.铁器、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D.人类智慧的提高
1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15.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16.铁制工具和牛耕广泛使用是在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17.在政治上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的儒家学派创始人是
A.商鞅 B.孔子 C.老子 D.孟子
18.诸子百家的思想中,今天很值得我们利用和借鉴的是
①孔子的“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 ②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③韩非子的改革意识和法制思想 ④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参考右图你认为,对都江堰性能说法最全面的是
A.便利交通 B.防洪灌溉
C.灌溉 D.防洪
20.了解身边的“历史”很有意义,如果你要了解自己父母童年的历史,以下方案中最具可行性的一种是
A.网上问卷调查 B.访谈父母的老师和同学
C.观察父母的日常生活
D.整理父母童年的照片后去问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二、历史小诊所:(这里是小明同学根据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设计的历史场景,请你判断有哪些不正确,请你指出错误之处并设计出正确的场景 ,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3分,答对任何4个就可得12分。)
21.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取了王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开始了“公天下”的历史。
判断:
理由:
22.战国初年,秦、晋、齐、燕、楚、吴、越七国并立,史称战国七雄。
判断:
理由:
23.甲骨文纪录和反映了西周的政治、经济情况,商朝最大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
判断:
理由: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论语》一书;孙子是兵家创始人,著有《孙膑兵法》一书。
判断:
理由:
25.小明:小强,你能给我说说都江堰吗?
小强:当然可以。都江堰在长江上,是两千年前的秦朝人李冰父子修建的,那儿还有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他们的。都江堰分三部分:分水鱼嘴将江水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灌溉,外江分洪。飞沙堰将内江的水引入灌溉农田,宝瓶口还可以在夏季泄洪排沙。江上还有一座安澜桥,可好玩了。
判断:
理由:
三、读史识图(26小题10分,27小题12分,本大题共22分。)
26、根据上述图片,你能说出了解历史有哪些途径吗?你认为哪一种途径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为什么?(10分)
27.右图为“夏商西周等级示意图”,反映了夏商西周时期各阶级阶层的社会地位。请问区分夏商西周时期各阶级阶层尊卑等级的依据是什么?同时,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主要手段有哪些?作用如何?(12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8.战国时,纵横家提出“合纵”“连横”政策。“合纵”“连横”政策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后来“合纵”政策没有成功?
29.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法、道三家的思想主张有什么不同 根据你对三家思想的理解,就学校存在的学生损害公物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B C A C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C B B C B A B D
二、历史小诊所:(每题判断1分,理由2分。判断错者不得分;答对任何4个就可得12分。)
21.错误;夏朝是大禹建立的,启夺取王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22.错误;战国七雄是齐、秦、楚、燕、赵、魏、韩。
23.错误;甲骨文纪录和反映的是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商朝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方鼎。
24.错误;《论语》并不是空子本人编撰的,而是由他的弟子将他的言论整理成书的。孙子的军事著作是《孙子兵法》。
25.错误;都江堰在岷江流域,是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修建的,不是秦朝。宝瓶口引水灌溉,飞沙堰泄洪排沙。
三、读史识图(26小题10分,27小题12分,本大题共22分。)
26题、文字资料(史书记载)、文物、遗址、遗迹等,只要说出其中三种即可。对于我们中学生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是查阅(史书记载)文字资料。因为文字资料(史书记载)最全面、最直观、最容易、最完整。
27题、(12分)夏商西周社会以血缘亲疏关系区分各阶级阶层尊卑等级。建立强大的军队、制定了严酷的刑法镇压人民的反抗;礼仪教化配合暴力镇压,是统治人民的另一种手段,起着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统治阶级通过祭祀祖先的礼仪活动,教育感化民众,起到维护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四、问答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8题、含义:六国之间相互联合共同抵抗秦国称为“合纵”;秦国利用六国的矛盾与东部诸侯国联合,各个击破其它国家成为“连横”。
原因:秦国用贿赂、威胁的手法破坏合纵,各个击破;秦国采取“连横”的策略破坏了“合纵”;六国之间矛盾重重,五国之间“朝秦暮楚”
29题、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既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提出“无为而治”。
看法:自我教育、说服(批评)教育是主要方法,纪律惩罚是辅助手段。当自我教育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后,应该采取说服(批评)教育的方法,最后采取纪律惩罚的手段。三者都有合理的成分但都不是万能的,不应该互相排斥,对立,不同的方法可能适用与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方法会发挥不同的效果。它们对学生形成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都起着重要作用。
A B C D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