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是指 (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2.八年级某班同学准备策划主题为“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的图片展。下图可归入展览的哪个栏目? ( )
A.少年出洋觅真谛 B.中原淮海建奇功
C.拨乱反正倡改革 D.一国两制定回归
3.2006年,澳门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说“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具活力。”这些评论说明了( )
A.“求同存异”的历史影响 B.“一国两制”构想的生命力
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成功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4.“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来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社会制度 B.主权归属 C.生活方式 D.经济政策
5.“一国两制”构想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是( )
A.香港回归祖国 B.澳门回归祖国 C.台湾问题的解决 D.西藏和平解放
6.“九二共识”的核心涵义是( )
A.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
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D.两岸互不干涉的原则
7.新中国关于民族关系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汉族统治少数民族
C.民族团结与发展 D.民族平等与繁荣
8.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建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区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9.邓小平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个问题”中,目前已经解决的是( )
A.新生政权巩固 B.民族区域自治 C.海峡两岸统一 D.香港澳门回归
10.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
A.民族团结 B.民族平等 C.民族区域自治 D.民族特区
11.歌曲《七子之歌》唱出了澳门人渴望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愿望。历史上,霸占我国澳门三百多年的殖民国家是(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国 D.荷兰
12.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其中作为主体的民族是( )
A.壮族 B.藏族 C.汉族 D.维吾尔族
13.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新中国成立至今,不断的创新推动我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解决民族问题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
D.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新中国实行的既维护了各民族平等地位,还巩固了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民族团结制度 C.各民族共同繁荣制度D.民族平等制度
15.在一个仪式上,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落,中国国旗和紫金花旗徐徐升起。全场沸腾了。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这描绘的是( )
A.1984年中英正式签署联合声明 B.1987年中葡正式签署联合声明
C.1997年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D.1999年中葡澳门交接仪式
16.针对台湾当局“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中央政府的反应是( )
A.宣布断绝与台湾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往来
B.向联合国投诉“台独”分子
C.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
D.对台湾进行了警告性打击
1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重大意义在于( )
①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②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③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④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取得重要积极成果。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在于( )
A.加强经贸合作 B.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
C.加强两岸文化交流 D.相互尊重,求同存异
19.2018年,遵义某美术馆等备“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展”活动,下列可以入选成果展的是 ( )
①“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香港、澳门回归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按历史发展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 )
①抗美援朝 ②开国大典 ③香港、澳门回归 ④“四五”运动
A.①④②③ B.④③①②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为了本地区的发展而设立的 B.都可以自行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法律
C.都促进了本地区的繁荣稳定 D.都享受到了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
22.下图是2017年(1﹣6月份)台湾和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额前五名的统计表,据此,你能获取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台湾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额
(2017年1﹣6月)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国家和地区 金额 同比% 占比%
总值 136350 13.0 100.0
中国 36561 23.0 26.8
香港 16709 7.3 12.3
美国 16629 9.0 12.2
日本 8499 6.6 6.2
新加坡 958 11.2 5.8
台湾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口额
(2017年1﹣6月)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国家和地区 金额 同比% 占比%
总值 124914 16.7 100.0
中国 23199 10.5 18.6
日本 20601 8.6 16.5
美国 14863 6.6 11.9
韩国 7725 23.2 6.2
新加坡 4585 45.0 3.7
A.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密切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D.“两岸一家亲”
二、简答题
23.(1)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什么?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已经被成功实践?
24.制度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请回答:
(1)1954年我国确立了怎样的根本政治制度?在基层民主建设、新型民族关系建设过程中分别确立了怎样的基本政治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哪一次会议?
(3)制度的创新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港、澳的回归成为哪一制度构想的成功实践?试分析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综合题
25.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想一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九二共识是指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共识,各自以口头表述的方式表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立场与态度。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2.D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图片“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随后中英两国政府经过两年谈判,于1984年底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因此题干图片归入“‘一国两制’定回归”。故选D。
3.B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香港、澳门回归后,仍然保持了原来的生机与活力,甚至更加具有竞争力,这充分显示了“一国两制”构想的生命力。A是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C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D是改革开放中的农村改革措施。
4.B
【解析】根据题干“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来了!”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一国两制正确方针的指导下,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中国恢复了对这两个地区行使主权的权利,祖国统一的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ACD都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B
点睛: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不仅使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而且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5.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代初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一国两制”构想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澳门回归祖国是1999年;选项C台湾问题的解决,还没有;选项D西藏和平解放是1951年;因此BCD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6.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A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7.A
8.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早两年多。故A符合题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1955年10月1日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是1958年成立,西藏自治区是1965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间是1949年。故BCD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不符合题意。故选A。
9.D
【解析】根据题干“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我国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我国还将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故D项符合题意;新生政权巩固,这的是对新中国政权的巩固,A项不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主要指的是少数民族,B项不合题意;海峡两岸统一目前还没有解决,C项不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解决问题的重心,“目前已经解决”是关键条件。结合课本所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反映了“一国两制”方针;结合课本所学,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故“目前已经解决”有香港、澳门。
10.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1.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553年葡萄牙以租借的名义占据澳门的部分土地, 1887年葡萄牙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澳门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56个民族当中居主体的民族。我国56个民族当中居主体的民族是汉族,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13.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国两制”和中共十四大的相关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A、C、D项的表述均正确。故选B。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教版八年级下·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 人教版八年级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四大
14.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为了维护了各民族平等地位,巩固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制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CD项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清楚民族政策和民区原则的不同,不爱要混淆相似知识点,由此可以做出正确选择。
15.C
【解析】
【详解】
题干的“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落,中国国旗和紫金花旗徐徐升起。”是香港回归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7月1日,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落,中国国旗和紫金花旗徐徐升起,全场沸腾了。故C符合题意;1984年中英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国人民共和国将于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故A不符合题意;BD与澳门回归有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落,中国国旗和紫金花旗徐徐升起”描述的是1997年7月1日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16.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针对台湾当局“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中央政府的反应是: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中央政府宣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容分割,C项符合题意;A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说法对台湾当局“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不起作用。由此可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①③④项符合题意;②是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不符合题意,需排除含②的ACD三项。故选B。
18.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为了更好地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友好往来,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坚持“九二共识”成为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B项符合题意;AC项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不符合题意;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原则,不是处理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原则,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展”,结合课本所学,①“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所以不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成果,故排除;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④香港回归是在19997年;澳门回归是在1999年。所以②③④属于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展,故选A项。
20.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历史事件的顺序。正确的顺序为: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四五运动、香港澳门回归,故选C。
21.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B.都可以自行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法律,这个是不正确的,粗了港澳地区,别的地区不能指定自己的法律。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22.B
【解析】
【详解】
根据2017年(1﹣6月份)台湾和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额前五名的统计表可以看到,中国是台湾出口和进口贸易额占比最大的国家,说明了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的密切。表格信息没有表达出A项和D项的含义;C项表述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台湾与大陆是一个国家。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首先排除错误选项C项,再根据表格信息排除与表格信息无关的AD项,即可做出正确的选择。
23.(1)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 “一国两制”;香港、澳门。
24.(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
(3)一国两制;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民主建设过程中确立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新型民族关系建设过程中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依据所学可知,在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3)依据所学可知,香港、澳门的回归是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这一创造性构想的成功实践。一国两制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港澳得以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25.(1)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有信心、有能力遏制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
(2)海峡两岸有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有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解析】(1)依据上述材料“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有信心、有能力遏制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台湾回归祖国是大势所趋,必然实现。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民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由此可知,海峡两岸有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有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