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同步拔高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同步拔高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4-22 15:0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 物质是由 、 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 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
(2)分子总是 ,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3)分子间有 ,且受热时间隔变大,遇冷时间隔变小;
(4)同种分子性质 ,不同种分子性质 。(与状态无关)
知识点二 分子运动的实验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现象与解释
(1)实验现象:烧杯A中酚酞溶液由 变为 ,烧杯B
中 。
(2)解释:由于氨分子由烧杯C运动到烧杯A中,并溶于水生成氨水,使烧杯A中的酚
酞溶液变为红色。B烧杯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 。
(3)结论: 。
新知提前知:
酚酞溶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溶液变为红色。氨水是碱溶液。

自我演练
1.对“桂花十里飘香”的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
A. 分子间有间隔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体积很小 D.分子质量很小
2.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C.水降温会成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
D.将石块研磨成粉末,说明分子变小了
3.“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 (   )
A.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分子可以再分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很小
4. 为防止师生吸食“二手烟”教育部下发通知:凡进入中小学的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不得吸烟.从分子和原子的有关知识来看,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 (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的质量很小
5.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得出的结论: 。
(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 ;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 ,理由是 。
直击中考
1.(2016·云南)在玫瑰园能闻到玫瑰花香的原因 (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的体积很小
2.(2016·曲靖)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当我们路过花圃时,就会闻到花香的气味,原因是 。
3.(2017云南)用微粒的观点解释“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原因合理的是 ( )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的体积很小
4.(2017昆明)“斗南鲜花论斤卖,花香吸引宾客来”,我们能闻到花香是因为(  )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D.分子在不断运动
5.(2018昆明)500mL水中含有约1.67×1025个水分子,说明 ( )
A.分子可分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6.(2018云南)兰花清香扑鼻。我们能闻到远处兰花的香味是因为 (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能力提升
1. 如图,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清水和红墨水,使其有较明显的分界面,将其中1支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浸在热水中的试管里的两种液体分界面模糊的更快些.该对比实验主要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 (   )



A.体积小、质量小 B.在不断运动 C.相互之间有间隙 D.随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
2.(1)向容积为250 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_ ,说明 。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
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
_ _,说明__ _。仪器A细颈
部的作用是__ ___。
3.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②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③浓盐酸有挥发性,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的;
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⑤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
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④⑤

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 分子 原子
2. (1) 很小 (2)在不断地运动着 (3) 间隔 (4) 相同 不同
知识点二 分子运动的实验
2.(1) 无色 红色 无明显现象 (2) 作对比
(3)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 。


自我演练
1.B
2.A
3.D
4.A
5.(1)水不能使酚酞变红,氨水可以使酚酞变红(2)烧杯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
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B中后,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__
(3) 无必要 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在实验Ⅰ中已经可以证明了

直击中考
1.C
2. 在分子不停地运动
3.B
4.D
5.D
6.A
能力提升
1.D
2.(1) 整瓶水逐渐变成红色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
(2) 液面低于刻度线且距离较远 分子间有间隔 便于观察液面变化
3.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