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民族大团结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20 20:4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市2019年课堂教学评赛 初二历史 导学案
《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1学时
教 者

授课班级
初二(5)
授课时间
2019年4月17日
新 课 标
基本要求
知道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及少数民族如何跨入社会主义,理解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各族人民共同繁荣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来及内容;民族区域自治伟大意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和典型事例。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历史知识,训练学生识图的能力,运用历史唯物观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以生活在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感到骄傲,牢固树立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信念,为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重难点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的原因。
导 学 流 程
点拨反思
课前:布置预习:
课中:
导入新课:通过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激趣导入。大家知道五十六个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那个民族:汉族。
一、目标展示:
1、知识目标: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和特点;民族区域自治伟大意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和典型事例。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历史知识,训练学生识图的能力,运用历史唯物观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以生活在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感到骄傲,牢固树立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信念,为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的原因。
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请阅读60--64页内容,回答
1. 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 聚居 的地方实行 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 法 》颁布实施。
4.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全国已建立 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30个民族自治州,100多个民族自治县。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各族人民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7.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8. 10.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9.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西藏、青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合作探究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有当地民族行使自治权,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材料二 1990年9月,江泽民在视察新疆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材料三 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问题: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哪一个?
2.依据材料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
3.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50 周年,习近平在贺匾上题词“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结合实际,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效举措。
四、迁移延伸
1.想一想,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古代有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政权,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什么王朝?
五、板书设计
        1949年通过《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
发展  区域自治确定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     1954年载入《宪法》
自治制度    1984年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
         
民族 实现少数民族的当家做主的愿望
大团结            维护了民族团结
意义 巩固了国家统一
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共同繁   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援助。
荣发展   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西部大开发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总结(对照完善板书,总结)
当堂训练:
1.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是( )
A.民族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沟通          D.发展民族经济
2.各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
  A.祖国大陆统一       B.设置自治政府  
C.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D.民族团结
3.我国设置的省级民族自治区共有( )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4.“雪山啊闪银光,雅鲁藏布江翻波浪;驱散乌云见太阳,幸福的歌儿传四方。”这首藏族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
 A.西藏的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5.什么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发展的新气象(? )
  A.科教兴国 B.西部大开发
  C.人才强国?  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6.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重大意义?
作业布置
1.课后巩固所学知识点,完成配套练习上的作业。
2.课后搜集民族团结的名言警句,下节课交流。
3. 预习下一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学反思:(略)
意图:通过音乐让学生缓解公开教学的紧张情绪,营造一种轻松愉悦地氛围。通过对汉族的介绍,导入新课,加深知识之间的联系。
意图:明确任务及学习重点难点,提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这些地方多加注意。
意图:让学生完成自学问题。对课文中的知识点、考点基本上实行了一网打尽,这一点如果80%的同学能达到80%的准确率,教者的目的就达到了。提高学生识记能力,对考点的把握能力,以提高应试能力。
意图:材料分析题向来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难点所在,通过合作探究,降低答题难度,树立合作意识。
意图:这是本课的难点,初二学生一般很少有同学能总结上来,教者可点拨引导完成,让学生记录笔记。
意图:使零散的知识体系化,便于学生掌握、理解。
意图:课堂练习紧扣教学目标来设计,通过当堂训练,检测教学目标的实现,测评教学效果。
意图:结合新课程要求,设置作业,以搜集整理民族团结的名言警句为统领以,把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