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21 13:2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一)导入
赏析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景观,领略大自然的魅力。
从题目入手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文章标题有什么好处?
(二)作家名片
竺可桢:_浙江人___,是我国现代卓越的___科学家__,_气象学家___、__地理学家____。 “物候学是他作出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三)整体感知
1.回顾说明文的基础知识,把握说明的对象,明确本文为事理性说明文。
2. 合作探究你学到了哪些物候学知识?
规则:
两人为一小组:
A同学说从课文中哪个地方学到了……
B同学说明此处使用了……的说明方法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明确: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这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思考:
使用了下定义说明方法,作用准确科学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明确: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单,容易掌握。
思考:
文中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分别是什么?
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是纬度;
展示图片“三月的哈尔滨和海南”运用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因素;
展示图片“四月的济南和四月的青岛”运用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展示图片“天山山顶和山腰”运用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展示图片“美国国家森林公园今昔对比”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思考造成古今差异的原因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明确: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四)品析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__准确性_______和___生动性______
1.请选择说明文语言的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两句话。(准确性)
(1)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
(2)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10天左右。
2.按照课文内容填空,并将优美词句积累
_立春__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_苏醒__过来。冰雪_融化___,草木_萌发,各种花_次第_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_翩然_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_炎热_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__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簌簌__地落下来。北雁南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_销声匿迹__。到处呈现出一片__衰草连天__的景象, 准备迎接__风雪载途__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_年年如是___,__周而复始__。
以上语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__生动性__特点。
(五)讨论探究
观看视频,看完后谈谈你对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有什么感受?
(六)拓展延伸
搜集、寻找大自然的语言
(七)作业
学习本课之后,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请你以大自然的口吻,将感受写下来,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练笔.
(八)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现象 下定义
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准确性 语言特点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生动性 纬度差异 举例子 经度差异 列数字 分类别
高下差异 作比较 古今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