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3节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第1课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一、 教学目标
1.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提高口算能力。经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探索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经历从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并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采用多种方法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注意算法的优化。
3.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会数学计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能利用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口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口算
9+8= 17-8= 17-10=?
23-4= 25-10= 9+6=?
2.复习数的组成?
(1)3000是由( )个千组成的 700是由( )个百组成的?
(2)160是( )个十。 300是( )个十 4200是( )个百?
(3)8800是( )个百?
3.创设情境
(1)懒洋洋就要搬新家了,需要购买一些家用电器。
(2)懒洋洋想要买一台电视和一台冰箱,你知道它们的价格吗?
(二)探究新知
1.探究算法
(1)猜价格
①这台电视机的价格是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上的数是1,是整千数
②电冰箱的价格是由2个一千组成的
(2)提出数学问题
①电视和冰箱一共多少元?
②冰箱比电视贵多少元?
(3)尝试解决问题
要求:选择你想解决的问题,把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4)探究算法
①加法
A、学生汇报方法
可能出现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00+2000=3000;不看1和2后面的“0”,1+2=3,刚才少看了3个“0”,再添上,就是3000;一千一千地数……
B、说清算理
小结:1个一千加上2个一千就是3个一千,也就是3000。
C、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4000+5000 3000+2000
②减法
A、学生汇报方法
可能出现的方法:因为2-1=1,所以2000-1000=1000;不看1和2后面的“0”,2-1=1,刚才少看了3个“0”,再添上,就是1000;因为1000+1000=2000,所以2000-1000=1000……
B、说清算理
小结:2个一千减去1个一千是1个一千,也就是1000。
C、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将计算过程说给同桌同学听。
7000-5000 3000-1000
③比较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小结:先将整千数看成是几个千,再相加或相减
2.练一练,归纳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一般算法
(1)用你喜欢的方法,任选一组计算
① ② ③
3000+5000 90+70 500+600
8000-3000 160-70 1100-500
8000-5000 160-90 1100-600
(2)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3)小结:在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时,我们可以把整百、整千数看作几个百、几个千,再相加减;也可以想加法算减法。
(三)拓展延伸
1.捉鼠竞赛
2.小猴送信
3. 翘翘板游戏
(? )+250=450????????? (??? )-50=70
?1800+(??? )=6800????? 200-(?? )=150
【第二课时】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练习
教学目标
1.能灵活的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合作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怎么计算吗?今天咱们就来上一节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练习课。
口算
800+100= 1500-500= 3000+6000= 40+50=
300+200= 1500+1000= 9000-5000= 600-200=
教师小结:你们口算的真快!看来这些题的计算方法你们掌握得特别牢固!万以内数的组成你们还记得吗?数的组成也能帮助我们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2.填一填
(1)600里面有( )个百。
(2)850是由( )个百和( )个十组成。
(3)130是由( )个十组成的。
(4)5个千是( )。
(5)75个百是( )。
(二)巩固练习
1.复习计算方法
教师:小猫能钓到哪条小鱼呢?你们说对哪个算式的得数小猫就能钓到哪条小鱼?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教师小结:这么快你们就帮小猫把所有的小鱼钓完了,小猫特别感谢你们。
2.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习题
①教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明的爸爸要给地球村的孤儿们送去一些礼物,想请既热心又聪明的同学们一起去买,你们愿意帮助他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要买的是什么?(自行车和DVD机)
出示图片:
②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问题:
一辆自行车和一台DVD机一共要多少元?
一辆自行车比一台DVD机少多少元?
(一台DVD机比一辆自行车多多少元?)
③学生尝试着解决问题
列式:1000+2000= 2000-1000=
教师:这两道题怎么算呀?谁愿意给同学们说一说计算过程?
教师小结:你们说的计算过程可真清楚!帮助小明的爸爸解决了大问题。
(2)出示习题
①教师:小明看见爸爸给地球村的孤儿们买了礼物,他也想用自己的压岁钱给这些小伙伴们买些礼物。
出示图片:
②想一想买这两样商品一共用多少钱?怎样列式?
③学生列式解答:50+80=
④学生说50+80的计算方法
教师小结:整十数加整十数的题你们做得也不错,如果是整十数减整十数的题你们还会做吗?怎么做?
(三)拓展延伸
1.游戏
教师:下面咱们来做一个抢水果的游戏,谁能让算式的结果等于水果上写的数就送给谁一个大水果。
教师:得数是整百数的题你们想的很快,如果得数不是整百数,你们还敢做吗?
教师小结:看来你们这部分知识学得不错,不仅能算出算式的得数,还能根据得数来想算式,你们真了不起!
2.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700+500=1200 ( ) 300+6000=9000( )
80+30=110( ) 1500+100=500( )
3.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图片:
(2)你能任意选出两种商品,算一算它们一共需要多少钱吗?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
一、 教学目标
1.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逐步养成良好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2. 让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能正确表达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3.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难点
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情境
(1)教师:春天到了,春暖花开!老虎学校带小老虎们去游乐园玩儿。
(课件出示)
小老虎奔奔特别想玩“风车小屋”、“摩天塔”和“小火车”。可是虎妈妈只给它100元,你能很快告诉小老虎3个项目各玩一次,100元够吗?
(2)学生说自己思考的过程
(3)教师小结:其实在解决问题时,有些时候不需要精确计算,可以估算。
2.判断
(出示)下面这些情况哪些可以用到估算的知识?
(1)售货员给小老虎奔奔计算一共要用多少钱的时候。
(2)春游时,虎老师统计全校参加的人数购买门票的时候。
(3)小老虎购买春游物品,带的钱是否够用的时候。
学生判断,说理由。老师评价。
(二)探究新知
1.研究估算的方法(课件展示商品图)
(1)谈话引入
师:今天超市有促销活动,谁来介绍一下促销的商品?
生:一部电话机358元,一辆自行车604元,一台取暖器292元,一台电风扇195元,一个吹风机218元。
(2)提出问题
妈妈要买电话机和吹风机,带500元够吗?
教师提问:现在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知道了一部电话机358元,一个吹风机218元,问500元够不够买这两件商品。
(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和小组同学交流,最后小组汇报。
学生汇报:
①电话机超过了300元,吹风机超过了200元,带500元肯定不够。
②500元买了300多元的电话机,剩下不到200元,肯定不够买吹风机的。
③500元买了200多元的吹风机,剩下不到300元,肯定不够买电话机的。
④假设电话机300元,剩下的200元也不够买吹风机的。
⑤假设吹风机200元,剩下的300元也不够买电话机的。
(4)教师小结:
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在咱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不用精确计算就能解决的问题。
2.巩固估算的方法
(1)教师提问:妈妈带700元够买电话机和吹风机吗?
①学生说已知信息
②学生用刚才的方法思考问题并汇报
(2)教师提问:超市促销的商品还有哪些?你能模仿刚才的问题,也提出一个类似的数学问题吗?
①学生提问题
②学生根据问题说出已知的信息
③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3.教师小结:
生活中很多时候要用到估算,在估算时,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三)拓展延伸
1.城关镇礼堂有3000个座位,城关镇的三所小学各有八百多名学生,如果这三所小学的学生同时来参加活动,能坐下吗?
2.有500厘米的彩带,要包装3盒礼物。
3.广场举办消夏音乐会,需要租1500把椅子。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懂信息、找准数量关系、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而灵活的解决问题。
2. 在对比中突出题目的结构,并能结合信息间的对比分析,辨析数量间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3. 通过解决实际情景背景下的数学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
找准数量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清解题思路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情境: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解决了像这样的从整体中减去两部分的实际问题,还研究了如何解决不同数量之间相互比多少的实际问题。当然在练习中我们还会根据具体的信息和问题,分析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解决了更多的问题。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上一节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课。
(二)整理练习
1.结构对比
(1)出示习题
食品店3天一共做了360 个甜筒。第一天做了120个,第二天做了160个,问题是第三天做了多少个?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①学生列算式:360-120-160=80(个) 360-(120+160)=80(个)
②教师小结:这两个算式都能解决第三天做了多少个的问题,只是一个是分别减,一个是和起来一块减。
(2)看图列式:
①教师:如果为你提供的是这样的信息,你还能解决第三天做了多少个甜筒的问题吗?首先请你先认真看图,能获得哪些信息?
②学生列式:120+40-80=80(个)
(3)对比
①教师提问:刚才我们解决的这两个问题,都是有关这三天做甜筒的事情,都是求第三天做了多少个甜筒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刚才解决问题的方法完全不同呢?
②第一题,表示的是整体分成三个部分,从整体中去掉两个部分剩下的就是第三部分。而第二题表示的是三个数量之间连续比多少的关系,也就是第一天和第二天比,第三天再和第二天比的关系,所以我们要先求出第二天的才能求出第三天的。因为所提供的信息不同,所表示的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就不同了,当然解决问题的思路也会不同。
2.灵活解决问题
出示习题:
食品店里还有蛋糕呢,一共有200块,第一天卖出70块,第二天卖出80块,问题是卖了2天后还剩下多少块?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1)学生列算式:200-70-80=50(块) 200-(70+80)=50(块)
(2)教师:如果现在我们让小问号的位置变一变,你还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知道第一天卖出的和剩下的,求第二天卖出的数量。)
(3)教师:你们真了不起,熟练的掌握了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那如果现在的问题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卖出的比剩下的多多少块?你还能解决吗?请你先自己独立思考一下,这次还能用从整体中去掉另外两个部分来解决问题吗?
(4)教师小结:只要我们在读懂信息和问题的基础上,找准了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就能顺利的解决问题。
3.补充信息
(1)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甜筒的制做数量和蛋糕的销售数量,现在我们再来关注一下它们的价钱。甜筒每个3元,但蛋糕每块多少元却不知道,我们现在能不能根据甜筒的价钱知道蛋糕的价钱呢?
(2)学生补充条件,根据条件解决问题
(3)教师小结:这三位同学都是根据每个甜筒3元,补充条件,最终都解决了每块蛋糕多少元这个问题。但为什么所用的方法不同呀,噢!因为她们所提供的信息不同,我们根据不同的信息,就梳理出不同的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就发生了变化。
(三)拓展延伸
1.根据图片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会解决它们吗?
2.根据提供的信息把统计表补充完整
【第五课时】 10000以内数认识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万以内的数位、计数单位等相关知识。
2. 在游戏竞赛中,深化对十进位值制的理解,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 感受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万以内的数位、计数单位等相关知识
三、教学难点
深化对十进位值制的理解,培养数感
四、教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带磁力的数字卡片0——9两套
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1)我们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看数朋友来了,板书365;8848;6300
(2)任选一个读一读。
(3)它们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你能看出来吗?
2.揭示课题:数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帮我们记录着身边的事物。真是我们的好朋友,这节课我们就来上一节万以内数认识的练习课。
(二)复习巩固
摆珠子,体会数位作用
(1)帮咱们记录数的老朋友来了,谁呀?谁来介绍一下?出示数位表。
(2)在数位顺序表上,一颗珠子既可以表示1,又可以表示10,这是为什么呢?
(3)我用3个珠子摆了一个数,你认识它吗?如果再添一颗珠子,可能是几呢?小组互相说一说,可以把珠子添到哪儿,得到的数是多少?
(4)小结:都是添一颗珠子,为什么得到的数不同?同一个珠子,放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思不同,数增加的多少也就不同。
(5)用4个珠子在数位表中能摆出的最大数是多少?最小呢?
摆数比赛,深化对位值的认识
(1)抽卡片、摆数,比大小(将两组数字卡片反面向上摆在黑板上)。组织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抽数字拼出一个四位数,每次只能抽一张、摆好,再抽下一张,最后谁的四位数大,谁获胜。
游戏过程中可适当追问:为什么将这个数字摆在这里?最后抽到几才有可能赢?如果可以进行一次调整,你怎样调整?
(2)同桌两个同学玩进行一次比赛。
(3)小结:虽然你们最后摆出的数有大有小,但在摆数的过程中有一个相同的想法,是什么?——要把大的数放在高位,这样摆出的数才能最大。
(三) 拓展延伸
1.组数,比大小
四人一组,每人分别取出0、1、3、9四张数字卡片,摆四位数,并将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
2.排列,建立数感
(1)哪位同学摆的数比3109大,并且离它很近?你怎么知道这些数中3190离它最近?
(2)哪个数比3109大得多?你从哪儿看出大得多?请两位同学分别代表3109和10000,请问代表9310的同学应该站在哪儿?
(3)将小组四人组的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
【第六课时】整百整千的加减法及解决数学问题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整体与部分,比差等数量关系,以及整百整千数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解决用一步或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看线段图选择算式,根据文字叙述列竖式等活动,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理解并选择有直接关系信息的能力,运用画线段图等策略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完整过程。
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注能力、自信心以及科学严谨的研究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运用部整、比差关系解决数学问题,经历问题解决的四个步骤,即完整的读出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和解答正确吗。
三、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看线段、画示意图或线段图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理解题意,根据题目意思选择恰当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出示水果超市
1.观察水果超市里有什么?
2.出示3个条件:苹果400箱、梨100箱、草莓500箱
(二)探究新知
1.解决一步问题
(1)从水果超市中选择2个条件提出加法问题。
出示问题:苹果和梨一共多少箱?学生列式口算。
(2)出示算式:400+500。
问:这个算式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3)你能再提一个这样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
(4)刚才我们提出的三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求的是整体,所以我们把两个有关系的部分相加,求出它们的整体。
(5)选择2个条件提减法问题。
师:刚才我们选择两个条件解决一个加法问题,你还能选择两个条件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苹果比梨多几箱? 400-100
苹果比草莓少几箱? 500-400
草莓比梨多几箱? 500-100
(6)以上三个问题都用减法解答,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吗?
小结:求差的问题,都是用大数减小数。看来解决一步问题,一般需要知道2个有关系的条件。
2.出示知识树
这样的几百加减几百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这是我们七单元学习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图)
400+100= 400+500= 100+500=
400-100= 500-400= 500-100=
小结:第七单元学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3.解决两步问题
出示题目:草莓原来有2500箱,第一车运走800箱,第二车运走700箱,水果店少了多少箱草莓?
按照解题步骤提问:
(1)知道了什么?画一画图、用自己的方式画出对题目的理解,再写算式。
(2)展示学生的线段图或纸条上的示意图。
(3)听了同学的讲解,你认为解答正确吗?检验计算。
(4)再次理解问题“水果店少了多少箱草莓?
问:谁比谁少了。对比图,帮助学生理解“水果店少了多少箱草莓?”叙述完整是“剩下的草莓比原来的草莓少多少箱?”
求少了多少箱,就是求什么?
小结:数学就是这样变化多端,同样的问题,可能叙述的方式不同。需要我们认真读题、正确理解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解决。
(5)问题变成:还剩多少箱?怎么解答?
问:通过读题知道了什么?怎么解答?解答的对吗?检查计算。
(6)还有多少箱没有运走?估计一下,剩下的草莓还需要( )车才能运完?
(三)拓展延伸
1.出示线段图,看图编题
(1)知道了什么?
(2)小红说用一步解决、小明说用两步解决,谁说的对?为什么?
2000+300 2000+300+2000
(3)2000+300求出的是什么呢?追问:最后要求的是什么?什么知道?什么不知道?
(4)能根据图中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分析一下这道题吗?(从读题开始完整分析,并列式,算一算。)
(5)解答正确吗?
师:2000+300求出的是什么呢?我们叫它隐蔽条件。这就是一步题和两步题最大的区别。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的两个条件都隐蔽起来了,你们想一想可以用几步解答呢?
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利用整百整千的加减法解决了很多的一步和两步问题。我们每天都在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希望每人心中都有一棵的知识的大树,绿叶越来越多,树干越来越粗壮!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