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立志、立学、立能、立艺
汽车三中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月考考试
语文试卷
出卷人: 高二语文组 审卷人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卡上填写个人相关信息。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译本第一卷将面世,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据悉,英文版《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以三部、九卷的形式陆续出版。
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西方文学、影视作品,传入我国后亦常被冠以“侠”的称号——《三个火枪手》变成《侠隐记》,《巴黎圣母院》变成《钟楼驼侠》……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侠,是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电影《佐罗》中,迭戈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则《笑做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更是把“江湖”这个会党互相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了。
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不敌武侠片。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渐弱。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暇。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3分)
A.司马迁认为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比如信守承诺、舍己救困、出生入死却不自我夸耀。
B.在韩非子看来,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
C.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天山上的剑客是侠,而勇猛的聂政、慷慨的荆轲都不能算是侠。
D.武侠小说里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的人并不是“侠”,江湖门派不是“豪侠”聚集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文章开头以金庸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引出“侠”这一话题,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
B.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势头渐弱与西方之侠风头正劲对比,流露出遗憾并揭示了写作目的。
C.文章指出中国人有“侠”情,并选取外国电影中的超级英雄在我国有“侠”缘的情形进行论证。
D.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角度展开论述,层次分明,有理有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否武艺高强,是否有“千秋万代,一统江湖”的梦想,是否要求付出与回报对等并不是作者衡量侠的标准。
B.侠,既非身份,亦非职业;而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侠与它们没有共同之处。
C.蝙蝠侠、蜘蛛侠等在电影中大显神通,观众应接不暇,这类影片的冲击可能影响中国武侠电影的市场份额。
D.人们希望善打败恶、正义主宰世界的美好愿望,是中外表现侠义精神的文学艺术作品能互相交流的思想基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就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曲谱和官方录音版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国歌法并非中国独有。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都有单独的国歌法,对播放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时的相关礼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新加坡,如果有意不按官方安排奏唱国歌,或奏唱国歌时无合理原因不起立致敬的,将被起诉,并最高处以1000美元罚金。美国有关法律规定:在演唱国歌时,如果有国旗展现,穿制服的军人行军礼,其他所有人都应该向国旗立正,右手放在心口,行“效忠礼”。
(摘编自杜茂林《“为歌立法”:国歌背后的理智与情感》)
材料二:
(摘编自新华社论《国歌法来了,你用“正确姿势”爱国歌了吗?》)
材料三:
国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在校园、奥运赛场、边防哨所……每次奏响国歌都是对祖国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礼赞。”国歌展示馆馆长杨春霞说,“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局长金雪萍表示,对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武增说:“那种把维护国歌尊严与所谓公民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国家要对公民合法的权益予以保障,同时公民不得滥用自由和权益。对辱没国家的尊严、损害民族感情、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予以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摘编自朱宁宁《维护国歌尊严权威 奏唱国歌有法可依》)
材料四:
国歌法通过并颁布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征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他们均认为,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符合两部基本法的规定,是适当的。香港、澳门社会普遍认同这部全国性法律属于两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
2017年10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和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的说明。两个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说明还指出,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事件,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为有效防止并处理这类行为,按照香港基本法规定将国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就更加具有迫切性和现实重要性。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拟列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从材料二的相关调查结果看,国歌法中对“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的规定比对“奏唱国歌的场合”的规定更重要。
B. 调查显示,一些公民对奏唱国歌时的一般礼仪缺乏了解,这无疑是他们在奏唱国歌时嬉笑打闹、态度不够严肃的主要原因。
C. 我国制定国歌法,与一些国家的做法一致,并且在我国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D. 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制定的民意基础。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国歌立法的现实意义。(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斯人独憔悴
迟子建
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独具个性的生命存在方式,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比较充分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当然也未能免俗。
细细算来,从我开始小说创作至今所发表的三十万字作品,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写下层人的生活的。这一回顾连我自己也略为吃惊。
我出生在北极村漠河,在那里度过了我孤独寂寞的童年时光。那里有我的外婆和外祖父,他们曾经给我讲过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我现在还常常回忆起当年讲故事的情景来。
晚饭过后,农人家里忙过了该忙的事情,就要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生活太单调,他们疲惫的呵欠声常常同日头一起落山。而且,那里一年难得看上一场电影,那么,晚饭之后的茶水和故事就是生活中最好的消遣了。每逢这个时刻,我就带着我心爱的狗(它叫傻子,后来我把它写入第一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和这条狗一起挤入听故事的人中,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
那便是我最早的启蒙文学。它不是唐诗宋词,而是来源于民间的那种质朴而又奇诡、光怪陆离的故事。
于是,我在十九岁那年坐在夕阳西下的窗前,看着天边飞涌的那一团团金色的晚霞的时候,我仿佛在绚丽的晚霞中又看到了童年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我的心难以平静,我开始断断续续地记载我的童年生活,二十岁那年把它整理成中篇小说,发表在一九八六年第二期的《人民文学》上。
从此,我真正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这实在不是一条坦途,这实在不是一个美差。
我需要读大量的书来丰富自己的心灵,我需要走南闯北去看世界,而时间和日常琐事又常常打乱我的计划。
因而我的创作有它不可否认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它还没有达到从一个宏观领域的高度去把握和观照生活的那种让人叹服的洞察力。
必须承认,我将来如果不超越自己,只是在我的童话世界里流连忘返,那么我的艺术生命也就终止了。而超越自己是多么艰难。它要养精蓄锐几时、苦苦求索几时,才能获得一个瞬间的辉煌。
但我仍要孜孜以求那辉煌。不管它最终实现与否。
今年五月,在泉州附近的静峰寺山上,我看见了弘一法师的手书遗言:“悲欣交集”四个字。据说,他的出家一直是个谜,他出家后他的妻子曾跪在寺门外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他也不动一丝恻隐之情。我以为他伟大。而他临终的遗言却使我对他的伟大产生了怀疑。因为真正的出家人,无所谓悲,无所谓喜,而他生命之终极之时,仍能感受到“悲欣交集”,可见凡心难泯,他未能来一个彻底的超脱留与后人传说。但我左思右想,仍然认为他是伟大的。
他的伟大便在于他把自己难以超拔的心态毫不保留地馈予人间,还给人间一个真实。他便是不朽的了。
我又想起了一个故事,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写作的故事。巴尔扎克作为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留给人间的十部不朽的作品,早已闻名世界。他一生中唯独喜欢咖啡。每逢写作之时,他总要把咖啡壶放在写字桌旁,一杯一杯地饮下去。他创作的欲望和情绪在膨胀,而他的身体却在一天天地垮下去。丰富的精神生活把他推到一个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可渐渐衰竭的体力却把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
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销蚀的过程。
我们要完善自己,因而不怕销蚀。
? (选自《北方的盐》,有删改)
7.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偏远的山村长大,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这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激发了她创作的灵感。
B.“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生动地写出了质朴的民间故事动人心脾的艺术感染力。
C.弘一法师的临终遗言表明他尚且无法超越自己,更何况一般人,作者借弘一法师的例子旨在宽慰苦闷的自己。
D.本文回顾了自己文学创作的经历,认为文学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与销蚀的过程,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
8.文中写道:“丰富的精神生活把他推到一个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可渐渐衰竭的体力却把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6分)
9.文章为什么以“斯人独憔悴”为题目?请结合文本加以探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曰韬,字席珍,莆田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注】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召父老约曰:“彬党至,若等力与格。”又释囚徒,令与丐者各具瓦石待。已,彬党果累骑来。父老直遮之境上,曰:“常州比岁灾,物力大屈,无可啖若曹。府中惟一张推官,一钱不入,即欲具刍秣,亦无以办。”言已,彬党疑有他变,乃稍退,驰使告彬。曰韬即上书巡按御史言状。御史东郊行部过常州,谓曰:“事迫矣,彬将以他事缚君。”命曰韬登己舟先发,自以小舟尾之。彬党果大至,索曰韬,误截御史舟。郊使严捕截舟者,而阴令缓之。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以南诸府得安。世宗即位,召为御史。杨廷和等之争织造也,曰韬亦上言:“陛下既称阁臣所奏惟爱主惜民,是明知织造之害矣。既知之,而犹不已,实由信任大臣弗专,而群小为政也。自古未有群小蒙蔽于内,而大臣能尽忠于外者。崔文辈二三小人尝浊乱先朝,今复蒙惑圣衷,窃弄威福。陛下奈何任其逞私,不早加斥逐哉?臣闻织造一官,行金数万方得之。既营之以重资,而欲其不责偿于下,此必无之事也。”帝不能用。席书以中旨拜尚书,曰韬与同官胡琼各抗疏力争。既受杖,犹占疏劾奸人陈洸罪。未几,竟死。隆庆初,追赠光禄少卿。
节选自《明史·张曰韬传》)
【注】江彬;曹任明朝边将,后成为明武宗义子,统领镇军,恃宠擅权.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馆府县印/
B.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馆府县印/
C.授常州推言/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缩府县印/
D.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推官,官名。唐朝始置,掌推勾狱讼之事,明朝时为各府的辅佐官。
B.父老,古代乡里管理公共事务的人,多由年岁大德望高的人担任,有时也用作老年人的尊称。
C.御史,先秦时为负责记录的史官,其后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并承担缉捕盗贼等职责,
D.织造,明清于江宁、苏州、杭州各地所设的专门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的机构,也指该机构的相关官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曰韬不惧江彬,智勇以对。江彬放纵党羽横行州县。在他们将抵达常州时,张曰韬发动民众积极应对,最终使江彬党羽疑有他变而退去。
B.张曰韬上书御史,赢得主动。阻止江彬党羽之后,张曰韬立即上书巡按御史说明江彬横行情况,恰逢御史东郊率领部队路过常州,设计保护了他。
C.张曰韬积极进言,指陈政弊。杨廷和等争论织造之利弊,张曰韬积极上言希望皇上明辨是非,信任大臣,斥逐小人。但进言未被采用。
D.张曰韬不惧龙威,抗疏力争。皇上下旨任命席书为尚书,他与同僚胡琼上书竭力反对;受杖刑后他仍口述奏书揭发奸臣陈洸的罪行。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仅语。(10分)
(1)常州比岁灾,物力大屈,无可啖若曹。
(2)既营之以重资.而欲其不责偿于下,此必无之事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狂夫①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中“故人”指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②筿:xiǎo,小竹,细竹。③:裛:yì,通“浥”,沾湿。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 首联“即沧浪”三字,用《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典故,暗示诗人操守。“即”字有知足意味,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
B. 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饶有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
C. 颈联写严武音书断绝,作者失去了经济支持,饥饿波及幼子,以至形于颜色,则家人忍饥挨饿的情形可以想见,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D. 尾联“填沟壑”本为悲哀之事,而诗人却能以“疏放”的态度对待,而这样的人生态度却使世俗中人耻笑其“老来更狂”。
15.本诗塑造了“狂夫”怎样的形象,主要运用哪种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阐述“高官厚禄如果不合礼义就不应该接受”这一道理的句子是“ , ”。
(2)荀子在《劝学》开头连用几个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论出:“ , ”,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的重要性。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谷粒作为比较对象,从细致之处突出阿房宫耗费之巨的两个句子是:“ ? ? ? ? ?,?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日,浙江台州市一位四年级小学生通过调查,写了一个图文并重的《家乡水资源污染情况调查报告》,并以书信的方式寄给了市委书记陈奕君。陈奕君作出批示:如情况属实,问责到人。
众所周知,治污水任务最艰巨、难度最大的,恰恰是河道下游。那些水体,从地理位置上看,处于人群集中居住地带,工厂林立、房屋密集,潜在的工业性、农业性和生活类污染源众多,对水环境的威胁也就大得多。虽然这些年,我们 地加大治污水力度,江河湖泊“总体”上变清变洁,但局部地方水体污染反弹现象不容忽视。对这些治污水不彻底、难长效的现象,各地要花大力气加以整改,前提是不能 。只有正视问题、直面问题,才能 , ,彻底矫治。
从根本上说,( ),人民群众对优良水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是最终的衡量标准。一颗童心对碧水清川水环境的期盼,是大人们继续努力的方向。那些在“还一方碧水”已成全社会共识的背景下,仍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干着偷排直排污水勾当的企业主、农户和居民除了应该扪心自问、无地自容、自纠劣行外,政府部门更应该加大管理力度。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张旗鼓 视而不见 刨根问底 对症下药
B.不遗余力 视而不见 追根溯源 对症下药
C.大张旗鼓 熟视无睹 刨根问底 有的放矢
D.不遗余力 熟视无睹 追根溯源 有的放矢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治污水不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各类督查检查,而是一项民生工程
B.治污水不仅仅是一项民生工程,而且是为了应付上级各类督查检查
C.治污水既是为了应付上级各类督查检查,更是一项民生工程
D.治污水不是为了应付上级各类督查检查,而是一项民生工程
19.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除了政府部门加大管治力度,那些在“还一方碧水”已成全社会共识的背景下,仍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干着偷排直排污水勾当的企业主、农户和居民,更应该扪心自问、无地自容、自纠劣行。
B.除了那些在“还一方碧水”已成全社会共识的背景下,仍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干着偷排直排污水勾当的企业主、农户和居民应该自纠劣行、扪心自问、无地自容外,政府部门更应该加大管治力度。
C.政府部门除了加大管治力度,那些在“还一方碧水”已成全社会共识的背景下,仍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干着偷排直排污水勾当的企业主、农户和居民更应该自纠劣行、扪心自问、无地自容。
D.那些在“还一方碧水”已成全社会共识的背景下,仍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干着偷排直排污水勾当的企业主、农户和居民除了应该扪心自问、无地自容、自纠劣行外,政府部门更应该加大管治力度。
20.下面是一封家长来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言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孩子原来不懂事,经老师的奉劝,才解开心结,我们非常感激。听闻敝校下周举办“家校合力”主题家长会,我一定按时光临。为了表示支持,惠赠大会矿泉水五箱。
秋日初寒,托福各位老师,顺祝教安。
21.下面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LOGO,代表该公司的品牌,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该LOGO内容及寓意。(不超过12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传,《说文》:“傳:傳,遽也。从人,専謦。”传,以驿站转递文书。
材料二:《经典咏流传》节目“和诗以歌”,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通过经典传唱人的演绎,以及现场经典鉴赏团的解读,带领观众领略诗词之美,发现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比如在第1集,一首沉寂了300多年的清代小诗《苔》被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动情演绎,一夜爆红,仅在微信客户端就引发3000万阅读量。
材料三:意大利服装品牌杜嘉班纳(D8r-G)宣传短片《起筷吃饭》,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筷子与意大利经典饮食披萨相结合,模特的夸张表情和不恰当的文字表达,被网友质疑存在歧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嫌疑。其设计师及联合创始人之一又曝出一系列辱华言论。之后迎接杜嘉班纳的是质疑和抵制,时装秀被正式取消。
微信“文化传承”公众号开展征文活动,请你参加,综合这几则材料生发立意,表达自己的思考或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任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
1.A/B韩非子的看法是“侠以武犯禁”,而“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是作者的看法。C聂政、荆轲不能称之为侠,并非没有担当精神,是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是一种工作。D原文信息为“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
2.B/本文重点探讨的是侠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意义,尽管文章对“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表达了忧虑,但只是文章的一个内容,不能以此推断这是文章的写作目的。
3.B/两者“没有共同之处”的推断有误。第一自然段末提到西方的骑士等在中国有“侠缘”可以推断他们之间应有共同之处。
4.B.B项来源于材料三第2段,“正当行使言论自由权”不妥,应是“滥用民族感情”表述也不全面,应为“辱没国家的尊严、损害民族感情、危害国家利益”。
5.C A项,错在“比……更重要”。国歌法所作的各项规定都有其现实的针对性和存在的必要性,其意义和价值不具有可比性。B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一些人在奏唱国歌时态度不够严肃,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对凑唱国歌的一般礼仪缺乏了解,还因为对国歌的理解不够深刻。D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规定的民意基础”错。他们的意见是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基础,而不是民意的基础,而是官方意见。本题错选B项,根据图表显示,742人中仅有112人知道凑唱国歌时的礼仪,考生很容易根据这个误选B项,但综合图表,通览全文,顾及材料之间的关联性之后,会发现人们凑唱国歌时嬉笑打闹、态度不够严肃,不仅仅是因为一些公民对奏唱国歌的一般礼仪缺乏了解,还因为对国歌的精神内涵(国家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国歌的创作背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歌的创作意图(激励人们奋勇抗争)等没有深刻的体会,家国情怀淡薄。
6、【答案】 ①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②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③对社会公民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④维护“一国两制”的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7.(3分)选C (C “旨在宽慰苦闷的自己”不当,弘一法师之例强调即使不能自我超越,真实展现人生也是伟大的)
8.(6分)作者以“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表现“精神生活”的富足与丰盈(1分),以“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日”表现体力的“渐渐衰竭”(1分),表明巴尔扎克在创作中获得精神富足的同时也失去了健康的身体((2分);突出了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和自我销蚀的过程(2分)。(言之成理即可)
9.(6分)①内容上:以此为题统领全文。“斯人”指文学创作者,“憔悴”是指文学创作的艰辛,自我超越的艰难,文学创作不只是自我完善也是自我销蚀。标题凸显了文章主旨。(3分)②形式上:引杜甫诗句为题,更具文采,更有文化意蕴。(3分)(意思相近即可)
10.C(考生要了解语句中涉及的人物和事件,断句的难点有:就(靠近,引申为去考试)、为高(以此表明高洁)、中(考中)、负(责任)、荣(荣耀)等,抓住这些关键点,揣摩全句句意,就容易断句了。加上标点符号为: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日:“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
10.(3分)C(原文:“授常州推言。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
11.(3分)C(“缉捕盗贼”不属于御史的职责)
12.(3分)B(“行”意“巡视,巡察”,“行部”意为“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而非“率领部队”。)
13(1)常州连年灾害,物资耗尽,没有什么可以给你们吃的(招待你们)。【译出大意给3分;“比岁”(“每年”“连年”“常年”等)、“若曹”(“你们”)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已经用重金谋取了职位,却想要他不向下面索取补偿,这一定是没有的事情(或“一定没有这样的事情”)。【译出大意给3分;“营”(“谋取”“谋求”等)、“责”(“索取”“求取”“素要”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文言翻译
张曰韬,宇席珍,是莆田人。正德十二年考中进士。被授职常州推官。明武宗南巡,江彬放纵他的党徒横行州县,他们将要柢达常州,百娃争相打算逃亡藏匿。这时知府和武进县知县都去朝见天子了,张曰韬同时掌管知府和县令官印。他召集乡里父老约定说:“江彬的党徒到了,你们要全力与他们对抗。”又释放囚徒,让他们与乞丐各自准备瓦石等待。不久,江彬的党徒果真有很多人马来了。父老们径直在州境上拦住他们,说:“常州连年灾害,物资耗尽,没有什么可以给你们吃的(招待你们)。府中只有一个张推官,一文钱也没有,即便是想准备牲畜饲料,也没办法置办。”说完,江彬的党徒疑心有他变,于是慢慢退去,速派使者禀告江彬。张曰韬立即上书巡按御史说明情况。御史东郊巡视所属地城经过常州,告诉他说:“事情很紧迫啊,江彬将以其他事情为借口逮捕你。”让张曰韬登上自己的船先出发,自己以小船尾随其后。江彬的党徒果真大批到来,搜索张曰韬,误截了御史的船。东郊(表面上)严令抓捕截船的人,暗中却命令慢慢进行。江彬党徒担心御史向皇上报告,都散去了,张曰韬于是幸免。江彬也告诫他的党徒不要扰乱,从此常州以南各府得以安宁。世宗即位,召他为御史。杨延和等人争论织造利弊的时候,张曰韬也向上进言:“皇上既然称赞阁臣所奏是爱国君同情百姓,这表明知道了织造的危害了。既然已经知道了,却还不停止,实在是由于信任大臣不够专一,而众小人干政啊。自古未有众小人在朝内蒙蔽皇上,而大臣能在朝外尽忠的。崔文等几个小人曾经扰乱先朝,现在又蒙蔽惑乱圣主之心,私下里作威作福。陛下为什么放任他们肆意营私,不早点赶走他们呢?我听说织造这一官职,行贿数万两银子才能得到。已经用重金谋取了职位,却想要他不向下面索取补偿,这一定是没有的事情。”帝不能采用。席书因皇帝的旨意而被任命为尚书,张曰韬与同僚胡琼各自直言上书竭力争辩。受杖刑后。仍然口述奏疏弹助奸人陈洸的罪行。不久,竟然死去。隆庆初年。被追赠为光禄少卿。
14.D(D“自笑狂夫老更狂”是诗人自嘲,选项解释错误。)
15.①写出了生计潦倒却仍能赞赏自然景物之美,(1分)潦倒穷愁中“疏放”“自笑”、开愁遣闷的狂夫形象,表现了狂夫疏狂和贫困不能移的精神。(2分)
②反衬(乐景写哀情)。(1分)前两联描写了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这样的赏心悦目之景;(1分)后两联写的却是忍饥挨饿、濒临死亡的可悲可叹之事,反差鲜明。(1分)
16. (三)名句名篇默写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17.B
18. D A项不恰当,“不仅仅是…而是…”搭配不当。B项不恰当,“治污水”就不应该是“为了应付上级各类督查检查”。C项不恰当,括号前是“从根本上说”,所以“应付上级各类督查检查” 显然不是治污水的根本目的。
19. A 文本强调的是偷排者的自律,而非政府部门的监管,BD两项递进失当,排除BD两项;C项应将“除了”提到“政府部门”前,另外“自纠劣行,扪心自问,无地自容”的顺序应是“扪心自问,无地自容,自纠劣行”,故排除C项。
20.“奉劝”是敬辞,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改为“开导”或“教育”。“敝校”,敝,谦辞,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上,“敝校”就是我们学校,应改为“学校”或“贵校”。“光临”为敬辞,不能用于自己,改为“到场”“前往”或“参加”。“惠赠”称人赠与的敬辞,多用于书信或交际场合,即别人赠送给自己东西时,一般要说“谢谢惠赠!”此处为我送上,所以“奉上”或“敬赠”。“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福气使自己幸运的意思。答人问候才用“托福”,改为“感谢”或“祝福”。(共5分,每处错误一分。答案不唯一,意思对酌情给分。)
21.【示例】
内容:华为公司LOGO,由上方的八瓣散开的花瓣图案和下方的HUAWEI拼音文字组成。(2分)
寓意:散开的花瓣如光芒四射的太阳,寓意着光明、热情和希望,象征着华为公司蒸蒸日上;八瓣花瓣呈对称状,寓意和谐发展;花瓣向四周散开,寓意开放合作;整体标识图案饱满大方,寓意稳健发展。(答对任意两点即给4分)。说明: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若答其它寓意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均可。
22. 22.【写作提示】必须基于“文化传承”这一话题范围生发立意。
从材料来看,《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创新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经典,“杜嘉班纳”歪曲侮辱中华传统文化受到抵制,对比综合可见,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势在必行(为什么),也大有可行(怎么做),这是立意的基本生发点。
要求“表达自己的思考或体验”,可写成议论文,也可写成记叙文。
共6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