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长江之歌》《辛德勒的名单》优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长江之歌》《辛德勒的名单》优质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04-21 16:4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影视金曲》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长江之歌》
欣赏《辛德勒的名单》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唱《长江之歌》,激发学生对长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通过欣赏电影音乐《辛德勒的名单》,让学生体会到犹太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加深对生命的认知。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整体感知、分段欣赏、参与演唱、分组讨论等方法完整本节课的学习。
3.知识与技能
(1)了解影视音乐的相关知识,感受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2)体会乐曲中旋律进行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理解歌曲的内涵,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掌握影视音乐的相关知识。
难点:能分析音乐作品,可以根据每段音乐要素的不同,理解每段音乐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同学们,大家知道长江吗?对它有多少认识呢?(学生自由发言)引出课程。
二、课程新授
(一)学唱《长江之歌》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蕴含的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2.复听歌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音乐进行歌曲的视唱。
3.老师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以及大型纪录片《话说长江》。
《话说长江》是一部25集的关于长江沿岸地理及人文的纪录片,1983年8月7日在中央电视台首播,播出后反响空前热烈,全国观众的反应以及它被赋予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纪录片本身传达出的信息,因为中国观众第一次全面直观地看到了国家的人文地理。本片展示了从神奇的长江源头到壮观的入海口,饱览论文长江的整个风貌。另外,还可以了解长江沿岸的山川地理、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以及两岸人民的生活。全片介绍和涉及大小河流、湖泊、峡谷49条(个),名山28座,大小名城52座,各项工程25项,历史典故与民间故事27个,风光名胜110处,古今名人104人,真可谓是了解长江的百科全书。
4.学唱歌曲
(1)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发声练习,为歌曲的演唱做准备。
(2)教师用钢琴,带领学生分段演唱乐谱。及时纠正音准,尤其注意大跳音程的演唱。
(3)朗读歌词,体会歌曲的情绪。
(4)老师分句教唱,把握好歌曲的音准。
(5)重点教唱高音,注意气息的保持,避免学生在学唱时的喊唱。
(6)分组进行练习,老师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7)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出现的各种力度标记,在练习演唱的过程中,尽量把歌曲的情绪变化表现出来。
(8)带着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5.表现歌曲。学生自由编创动作,完整表演唱歌曲。
(二)欣赏《辛德勒的名单》
1.初次聆听乐曲。思考: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忧郁、伤感……)
2.再次聆听。出示谱例,哼唱旋律。思考:旋律有什么特征?(波浪形旋律)这种旋律型有什么特点?(跌宕起伏、大起大落……)
3.老师带领学生分析旋律中“音程大跳”的特征,并再次视唱体验旋律的跌宕起伏。
4.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了解犹太民族吗?(这个古老而又多灾多难的民族,在两千多年的生存长河中,屡遭异族强权凌辱和迫害,甚至大规模屠杀。)这种苦难的经历使得描写犹太民族的音乐具有什么特点?
5.聆听乐曲。思考:音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小提琴)为什么要用小提琴而不是别的乐器?
小提琴对犹太民族的意义是非同寻常——犹太人对小提琴有着深切的眷恋。它能恰当而又深切地传达出犹太人心中的酸楚,加上携带方便,所以,让流浪的没有故乡的犹太人对小提琴怀有无法割舍的情感。
6.重点聆听。提问:小提琴演绎的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三次)三次主题的出现发生变化了吗?怎么变化的?
第一次中低音区,低回曲折,如泣如诉;
第二次高了一个八度,音乐温淳,充满反思与缅怀感;
第三次音区更高,音乐富有激情,倾诉痛苦的同时又含有憧憬与期望……
7.完整聆听。进一步体会音乐所蕴含的沉重的情感表达。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唱了歌曲《长江之歌》,领略了长江的风采。今后希望大家也能够爱护长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欣赏《辛德勒的名单》,我们感受到了犹太民族坚强、隐忍的民族性格,更为深刻地感悟到了生命的价值意义与人生的自由美好。希望同学们课下及时复习巩固课程,下课!